周鼎培:中山大学39年见闻-过去的大学

中山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它诞生在大革命的时代,孙中山先生为建立革命教育的基础,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在革命上作为造就科学建设人才的根据。为纪念创校伟业,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本人在校服务连续了三十九年,想把亲身经历和历年在日记、笔记所录作一系统的整理,使革命学府的史实具体地编写出来,以供学者的研究参考。

孙中山先生创办广东大学

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系孙中山先生手创的,在一九二四年二月合并国立广东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而成,分设文、理、法、农四个本科;文、理、法、农、工五个预科,暨附属师范和中学、小学,八月组成,九月开学,十一月十一日举行国立广东大学成立典礼,中山先生亲临致训。中山先生逝世后,为纪念创校宏规,于一九二六年七月改为国立中山大学。回溯合并几校的前身,也有悠久的史迹可述。

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溯源于光绪三十一年六月两广速成师范馆之创立,继办初级师范简易科,旋改为两广师范学堂,王舟瑶为监督。翌年改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建新舍于广东旧贡院,分设文学、史舆、数理化、博物四科,四年毕业。并附设体育专修科及小学。宣统二年七月,增设附属中学。翌年一月又增设附属初级师范。一九一二年二月,改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嗣归国立,黄锡干为监督。七月唐萱继任校长。十二月金曾澄接任,翌年丁忧去任,廖道传继之。一九一五年增设图工体乐专修科,一九一七年成立童子军;一九二○年金曾澄复任校长,一九二一年附设国语传习所,并于文史、英语、数理化、博物四部外,增设社会科学部,以至一九二三年十一月金曾澄去任。十二月邹鲁任校长;一九二四年一月二日,孙中山先生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大礼堂举行改组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代。那时,孙中山先生由二月起,每周在高师大礼堂演讲新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并指示联俄、联共、扶植农工三大政策的重要,当时本人系高师四年级学生,承校命参加纪录,兼任“高师周刊”编辑,将演讲词在刊内连续登载。

中山先生认定革命教育的创办,是推进革命工作的基本,故命邹鲁将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及广东公立法科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组成国立广东大学。延聘王星拱、傅斯年、邓植仪、何春帆、梁龙、程天固等为筹备委员。本人担任筹备委员会的纪录、文件整理及实施事宜。并将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原曰各学部,改为国立广东大学的文、理两科。

广东公立法科大学,溯源于光绪三十一年广东课吏馆的创立,未几改为广东法政学堂。宣统元年建立新校舍,一九一二年改为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分设法律、政治、经济等科。陈融、吴英华、区大原、叶夏声、张乃坚、何澧文、金章、陈达材、黎庆恩等先后任校长。一九二三年八月改为法科大学,一九二四年二月归并国立广东大学为法科。

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溯源于宣统元年广东农林试验场的创立。翌年附设农业讲习所及林业讲习所,至一九一七年八月始改为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由试验场场长黄遵庚兼任,到一九二○年六月邓植仪接任校长、兼农场场长。一九二四年九月归并国立广东大学为农科。

广东公立医科大学,溯源于宣统元年公立医学校的创立,由达保罗、钟宰荃等医生所办,初设于广州市西关,旋迁南堤,一九一五年冬立案,改名为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一九二四年八月改称广东医科大学,一九二五年七月归并于国立广东大学为医科。

一九二五年初夏,国立广东大学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创校伟业,准备报请改称为国立中山大学,未几成立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处在帝国主义奴化教育下的广东医科大学,以学生柯麟为首的二十多位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团结全校同学,反对请求美国煤油大王津贴而断送国家教育权的右派校长李树芬及其后台孙科,签名要求广东革命政府收回广东医科大学并入国立广东大学的斗争;由于斗争力量强大,且事前与国民党左派取得紧密联系,终于取得胜利。

在中山先生演讲三民主义后,时约夏季,由高师校方延请苏联党代表、中山先生的顾问鲍罗廷教授俄文,本人亦曾听课,为时虽短,但大家对以俄为师的意义更为深刻。

当时中山先生按照苏联的建军经验,在广州黄埔建立黄埔军官学校,一九二四年六月举行成立典礼,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全体员生应邀参加,我听到孙中山先生说:一边是文学生,将来在革命上要作出科学建设的伟大贡献,建立新中国;一边是武学生,将来在革命上要英勇地彻底肃清军阀势力,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并勉励全体同学,要深明革命主义,努力学习,为消灭反动势力和建设一个自由、独立、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言词恳切,至今犹历历在耳。

一九二五年九月,邹鲁北上。十二月陈公博任代校长。一九二六年一月设夜学专修学院。二月,褚民谊任校长。七月,政府命组大学委员会,以顾孟余任主席,旋改为校长,复命戴传贤为校长,戴病由经亨颐代理。是年接收广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以为工业专门部。一九二六年十月戴氏来校又改为委员制,以戴传贤为委员长,顾孟余为副委员长,徐谦、丁维汾、朱家骅为委员。于十月十七日正式成立国立中山大学。为了整顿校风,停课一学期,教职员解职重任,学生一律考试甄别,裁撤专修学院。工业专门部和附属中学,拨归广东省教育厅办理。附属小学拨归广州市教育局办理。

鲁迅和郭沫若在中大

一九二五至一九二六年间,在北伐之前,革命的文化高潮在广东掀起,中山大学聘请郭沫若任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文科学长,郭于一九二六年春间南来。而郁达夫、成仿吾、王独清、云常湄等有名学者先后到校任教。办了不少革命文艺刊物,如《学艺》期刊、《五一》特刊等,那时革命文艺气氛,对社会进步青年起了很大影响和鼓舞。

中山大学由于郭沫若的介绍,聘请周树人(鲁迅)为文科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教务处主任,在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九日到校,住在校内大钟楼,把革命的文化高潮在广州重新燃起,得到当时广大的进步青年极度欢迎和仰慕,认为他是思想的权威、时代的先驱和文艺的革命者。毕磊和本人等,得校方同意,在中山大学发起欢迎会,鲁迅先生在会上曾说:我到这里所看见的广东,比起旧的社会,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许多着手做的事还未着手,许多运动还未展开,特别感到文艺更是沉静得很。并说:我要问广州许多青年哪里去了?现在不是客气的时候了,有声的发声,有力的出力,现在可以动了,是活动的时候了。在文艺方面他说,他愿充当摇旗呐喊的角色,愿意从旁尽力协助。他认为开展文艺运动,不论对中国,对广东,对青年影响都是很大的。那时,本人在校是负责编辑和出版工作,由鲁迅指导,特征稿编刊《中山大学改革问题专号》以建立革命教育的基础。在鲁迅先生鼓舞下,中山大学员生对研究文学的热望甚为炽盛。那时,本人和林长卿等多人组织了一个南中国文学会,出版定期刊物,名为《南中国》,作为对抗当时反动派在文化领域上的斗争武器,并获得鲁迅的热烈支持和指导。在三月十四日假座惠东楼太白厅开茶会,出席人数甚众,由鲁迅将研究文学经过、运动、研究方法及国内文坛近况,详为叙述,与会者得到很大的启发和兴奋。此会由于反动派的叛变,被迫无形解散了。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五日反革命政府发动“四·一五”政变,那时,中山大学学生毕磊等多人被捕,鲁迅挺身而出,召开各系主任紧急会议,鲁迅坚决要求尽力做好营救工作,惟多持消极态度,终无结果。继之毕磊牺牲的噩耗传来,就坚决辞去一切职务,他感觉“深深尝到抱着梦幻而来,一遇实际,便从梦境放逐了。我的生命存在,纵已节节败退,我实未尝死亡”。鲁迅在白云楼经过一个时期,还出外演讲过两次,一次是七月间去知用中学演讲,题目是《读书杂谈》。一次也是七月间,去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演讲,题目是《魏晋风度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终于在九月二十七日离开广州,于是广州文艺气氛,重入黑暗时代。

抗战前的国立中山大学

一九二七年三月,举行中山大学开学典礼,学校已复课,并将秘书处改称为教务处和事务管理处,改并预科的各分科为甲、乙二部。同月,茂名稻作育种场成立;五月,医科生理学研究所成立;六月,医科细菌学、病理学、解剖学三研究所成立;同时,恢复校长制,以戴传贤为校长,朱家骅副之。七月,改称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将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收归校办。同月,文科语言、历史研究所及理科、心理学研究所成立;八月,文科教育学研究所成立。十二月,议定移校舍至石牌第二农场,以奠定宏远基石。—九二八年二月仍改称国立中山大学。四月,化学工业研究所成立;五月,西南政治分会续拨石牌官地六千余亩;六月,法科编译所成立;八月,附属中学男女分校,大学军事训练部成立;九月,订正组织规程及各学院学则,并改订各学系名称。将中国文学系改称为中国语言文学系;英国文学系改称为英国语言文学系;数学系改称为数学天文系;地理学系改称为矿物地质系;农艺学系改称为农学系;农艺化学系改称为农林化学系。校务会议改为评论会,决定重要校务。一九二九年二月,接收两广地质调查所;医科药物研究所亦同时落成。三月,理科天文台成立;四月,大学规程第二次修正公布;六月,成立地理学系于理科;七月,成立医科第一医院赠医所;八月,医科解剖研究所落成;九月,组织大学董事会,以蒋中正、胡汉民、谭延■、宋子文、古应芬、孙科、陈铭枢、朱家骅、戴传贤九人为董事,以戴传贤为主任,共负大学建设发展的责任。一九三○年戴校长去任,朱家骅继之。一九三一年六月,朱家骅去任,许崇清继任校长,增设社会学系于文学院。增设土木工程与化学工程两学系于理学院,改称理工学院。废止预科设高中部,又以石牌为孙中山先生指定作本校新址,遂于是年八月开始建筑农学院,院舍渐次落成。

一九三二年二月,许崇清校长去任,邹鲁重任校长。十月,接管广东土壤调查所;十一月,接收广东通志馆。一九三三年五月,公布中山大学组织大纲,将评议会改为校务会议,分设文、理、法、农、医、工六个学院,暨高初中及小学分设校务和事务两处,及其所属各部馆场所。六月,公布各学院各附校学则;八月,成立工学院,并续建石牌新校舍。一九三四年十月十一日,在石牌新校举行本校成立十周年纪念会,发行纪念专刊。一九三五年五月,成立研究院,内分文科、农科、教育三研究所。文科研究所分中国语言文学及历史学两部;教育研究所分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两部;农科研究所分农林植物学及土壤学两部。十月,新校落成,馆舍壮丽,校道宽坦,除医学院和医院仍在广州市百子路旧址外,大学全部迁入石牌新校,高、初中则合并迁入广州市文明路大学旧址,改称附属中学。

一九三六年一月,中山大学为使学生实行乡村服务,俾增进农民知识,特设乡村实验区,以石牌岑村等十乡为实验区,颇著良效。一九三七年一月,推行导师制度,四月,研究院组织第一届硕士学位考试委员会。一九三八年六月,接收国立广东法学院,复接收广东省立■勤大学工学院,筹备设立师范学院,以文学院教育学系归并之,筹备工作逐渐就绪,拟定以广州市文明路中山大学旧校舍为院址。

抗战前期的颠沛流离

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人心大为振奋,爱国人民奔走相告,全国人民都卷入汹涌澎湃的抗日救亡浪潮中。迨一九三八年五、六月,日机滥炸广州,那时,中山大学地处广州东北石牌,踞冲要之区,常为敌机轰炸,对员生安全和教学工作,都无适当的措施,并据报,敌将从惠州、博罗方面登陆,而广州军政当局,竟于是年十月十四日通告疏散市民,预备退却。本校也接教育部电告,即行迁校。校方成立了迁校委员会,由萧冠英主持,本人也参加迁校事宜,弄到最严重关头,于十八日晚上才冲回广州。

当时,校方接到情报,有一部分同学组队参加到东江游击纵队去坚持敌后斗争,东江纵队的组织者系中山大学法学院毕业生曾生同志,后来与共产党员王作尧领导的游击队合并,改名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坚持抗日斗争;另有一部分同学结队分批步行到云南■江,同时,又有十余批同学到香港乘船到西贡,转到云南新校址。

当时,中山大学决定迁往罗定县,在十月十九和二十两日,分批乘船将人员及公物约一千二百余箱运离穗市,这些公物虽是员工们在危难中抢运出来,也只有三分之一。至十月底全部运抵罗定县。当时据报,广州已于十月二十一日沦陷于敌手。十一月初旬,本校总办事处在罗定城北窗明学校办公;农、法、医三学院分设罗定城内,附属中学则设在对岸塔溪乡;理、工两学院设在郁南县属大湾;研究院、文学院、师范学院和图书馆在罗定县的罗镜,分别择地布置。至十月中旬,正在准备复课,忽接教育部电以汇款不便,另觅桂、滇两省迁校,又择定广西省龙州区凭祥、上金、宁明各县为校址,岂知正在筹备启运之际,又接教育部电知,日敌谋在北海登陆,接近龙州,迅迁滇省等语。因此又改计划,遂于十二月一日结队西行,溯西江而上,一九三九年一月五日到南江口,七日到梧州,增加员生百余人。十九日,员生和四批公物,均己抵达龙州,决定由龙州乘越滇铁路赴滇,并择定■江县为校址。于二月六日出发,二月中旬全部抵达■江,随即筹备开学,至三月一日复课。

一九四○年春间,滇南物价暴涨,生活程度日高,员生生活顿感困难,及夏,日敌侵迫越南,威胁滇境,时局突告紧张。是年六月间,中枢遂任命许崇清为代理校长,主持迁校事宜,决定迁返粤北坪石,本人也参预其事;惟公物、人员都要经过滇、黔、桂、湘数省,辗转输运,间关数千里。至一九四○年十二月,已全部抵达坪石,经过一番筹措,终于将中山大学总办公厅和研究院均设坪石镇,并续办先修班。这时,先修班与学生审查贷金委员会均设于此。文、理、工三学院分设于坪石附近之铁岭、塘口、三星坪等地;又增设一年级教育委员会于车田坝;医学院设于乐昌县城;法学院设于武阳司;师范学院设于管埠,均属乳源县境。农学院则设于湖南宜章县之栗源堡,一九四一年一月间先后上课。一九四一年七月,张云代理校长。

坪石时期

一九四○年春,滇南物价暴涨。迁坪石后,在一九四二年间常闹米荒,生活极为艰苦。这个环境处在敌伪四面包围之中,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很多员生把衣服、被子、书籍等,以最低价格出售,博取高价粮食,因粮食接济不足,常以野菜充饥,曾有物理系一位教师,因缺粮吃野菜中毒,幸得及时救治无恙。因此,组织员生,爬山越岭,通过敌人封锁到湖南、香港等地运米接济,由于一连串地进行这种艰苦工作,在粮食困难方面,终于克服。

在这些情况下,当时教育部对中山大学员工的薪给问题,有这样的规定:即发给时价的米代金,订定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给予一石的米代金,二十八岁以上的八斗,二十六岁以上的六斗,不及二十六岁的均三斗。又两夫妇在同一机关工作,都在三十岁以上的,一方给予一石,另一方只给予三斗。当时本人和杜定友等五位同事,两夫妇都是在中山大学工作,也都在三十岁以上,就很觉得不值,为了免饿,就相约以集体离婚的方法,在韶光建国日报广告栏登报,才使夫妇各都得到了一石的代米金,这是在痛苦生活压迫下,造成了集体的假离婚的不正常现象。

一九四五年一月之初,警报频传,校方曾几次召开应变紧急会议,至一月十五日,敌踪有自连县东陂窜向坪石的讯息,十六日,据报已侵入湖南宜章县属栗源堡,随即窜扰管埠、梅花等地,坪石业已陷于包围形势,远郊已发生激烈战斗,事出仓猝,中山大学通告紧急疏迁,一部分公物和人员于十七日由粤汉铁路遄赴乐昌县城会商应变办法,惟敌人突至,所运公物尽被焚掠。即于二十一日间道转赴仁化,分驻石塘、仁化县城扶溪等地;其时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已先遄赴扶溪乡复课,惟考虑到仁化地近前线,且曾被日敌窜至扶溪,旋复退出,然终是难于安处的。是时金代校长即派员在扶溪设立中山大学办事处,随率领一部分员生向东陆行,遄赴龙川县。未几,择定梅县为校本部驻地;其他下属单位均陆续迁来。法学院在蕉岭县路亭;农学院在五华县岐岭;工学院在兴宁县东坝朱屋;师范学院在龙川县龙母,均于三月间先后复课。而未赴乐昌、仁化两县的一部分员生,由总务长何春帆率领,于是年一月二十日由坪石突围,循连平公路遄赴连县,曾遇敌踪,幸因应付得宜,安抵连县三江,而继续赴连者甚众。随派员警赴栗源堡及笆篱堡,护送教务长邓植仪及各院员生等抵达三江,成立国立中山大学连县分教处,择定晏平图书馆三江西、南、北城楼等处为校舍;处本部和研究院及文、理、法、工、师范五学院,先修班均于此地分别部署;惟农学院则设在连县东陂西岸;医学院则设在连县县城,这是因环境关系,而分别择地设立的。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尚未成立,附中学生来连者,则函介国立第三华侨中学或连州中学等校借读。其时,公推邓教务长兼处主任,订定分教处组织章程,经报由教育部和梅县校长方面核准。又梅连两处均完成教育部于一九四五年秋,分别招生任务。迨至九月二日,抗战胜利,东江梅县本校,连县分校处及仁化区员生等,均于十月间先后返抵穗市,惟连县分教处则奉本校命将在连、坪、临、乐各地所存公物,集中运校,乃分派人员在连、坪两处留守,负责运输事宜。

从复员到解放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代理校长金曾澄去任,十二月一日王星拱接任校长,积极办理复员工作,续招工、师两学院新生,各院部先后迁回石牌原址,医学院仍在广州市东山百子路,先修班及师范学院附系中学,则在广州市文明路旧校。是年师范学院改制,将所属之国文、英语、史地理化、博物、数学各学系,分别合并于文、理两学院相当学系上课,仅留教育学系并新设体育学系。一九四六年七月,各学院研究所进行改编工作,所属文科、师范、农科及医科各研究所,分由文学院、师范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兼办。同时,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改为中国文学系及语言学系;理学院数学天文系改为数学系、天文学系;文学院文科研究所,改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暨历史学研究所;师范学院研究所改为教育学研究所;农学院农林植物研究所改为土壤学研究所;原有农林植物学部,分拨隶理学院,改称植物研究所;医学院研究所改为病理学研究所;研究部门亦日见完备。惟当时物价逐日高涨,货币无限贬值,人民生活都在困苦动荡不安中。

一九四八年七月,王星拱校长因病辞职,教育部任命张云接任校长,因张在美国讲学,在未回国前,由陈可忠任代理校长,于七月五日接任,恢复附属小学。

一九四九年六月代理校长陈可忠去任;六月二十一日张云接任校长,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横渡长江,向华南挺进。九月间,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迫近广州,校当局想把中山大学迁到海南岛。校内师生员工绝大多数是反对的,为了保护校产,进步的员生作了护校斗争。十月初,将校本部公物运进广州文明路中山大学封锁于大钟楼上下,严加保卫。而石牌各院系公物,秘密贮藏封存,轮班守护,使敌人无法运出。因此,获得护校斗争的绝大胜利。

在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下午,敌人炸毁海珠大桥,破坏电厂,是日深夜二时,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广州,接管了中山大学,从而中大得到了新生。

(一九六三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