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如果不是狂妄,自吹是蒙阴故实的“专家”,招人嘲德:“怪能,你可写出来耶”;如果不是山东作家有令峻弟坚持不懈地再三督促、鼓励,甚至是逼迫——1992年2月令峻就看了此书的雏形初稿,提出了不少建议和补充意见;如果不是受不了“文坛野鬼”
四川作家贾万超兄的激将和诱惑;如果不是作家、编审牛志强兄的殷切期望和深入点拨……如果没有这些“如果”,打死我,我也写不出这部书!
想我老王,闲云野鹤,浪迹天涯,是何等的满酒、自由与从容?何苦像他们几个作家似的受这份儿罪?为了第一个第二个“如果”,我1993年写出了十七八万字的初稿;为了第二第三个“如果”,害我误了两年的时间:1998年在成都贾万超家里和蒙阴家里完成了的万字的二稿,1999年在家整理、修改、打印一番,完稿。2000年春在家实在待烦了,将几份打印好的书稿丢给几位朋友,又跑回了南国。这部书稿一沉沉了两年。这两年,为了加强作品的文化批判深度,1999年牛志强兄专程到蒙阴一次;为了扩大作品的影响,贾万超“哄骗”(他在成都文友中乱吹这书多好多好)
搞影视的张蜀专程跑到广东,找我要电视剧改编权(我暗自诡笑:你愿搞搞去吧,反正我也不要你钱,这书出不出还天知道哩)。尤其让人感动不已的是令峻弟,在2000年12月13日至17日、2001年4月30日至5月7日,以神奇的速度,两次认真地校改了这部书稿,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并在结构上做了一些调整。既然如此,为了不再让老兄弟们失望,我趁2001年8月回山东老家的机会带回了这部书稿,并于9月3日至20日在广东中山进行修改:删去了我甚为满意,而朋友们认为与本书关系不大的公巍东祖孙故事的两章约三万字,又增加了张尊孟的两章。这17天,夜以继日,累得我吃饭都想吐,总算搞完,又郑重地委托返乡过中秋节的表侄带书北行,请今峻弟在济南打印后寄志强兄。也许是写光棍犯了忌讳,使老光棍们的阴魂不安,故意跟我过不去,9月24日上午9时表侄带书稿刚至广州火车站,即被21世纪新生代小光棍们打劫了!劫去了包裹、手机、几千元钱,也劫去了我那甚为宝贵的修改稿及其软盘!苦也!我自认为托人带一定安全,并没有复印留下底稿!怎么办?赶紧电话求助各路朋友在广州寻找,却又知希望渺茫,最好的办法,还是从头重来。于是,从24日上午10时起重写,连拼了五天,终于靠记忆将书稿补齐,并重新结构为44章(原为30章),并列了目录。
书稿已成,好歹由人评判。反正我已经写了出来,也算对得起朋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乡土先人。这就行了。
废话打住,在此衷心地感激有令峻、牛志强、贾万超一弟二兄,没有你们,不会有这部书。众家兄弟,在此有谢了!
是为后记。
王一豪
2002年秋于广东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