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蒋家后院是个神秘的地方。传说蒋家子孙所有的看家绝技都在此地练成。
平白便添许多鬼气森然。
蒋家人平时轻易不露面,露面时即是上法场之际,蒋家规矩子孙都是以一身白衣开始行刑。白衣里伸出只手沉默地执住乌黑的刀柄,电光火石般的一瞬间,白衣上一朵梅花颤颤地开放,人却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一天一地的寂静。
蒋白城从未穿过白衣。
宋朝某年的一天,蒋白城惨叫一声从后院连滚带爬地跑出大门,从此无影无踪。
其时正是炎夏的午后,洁白的槐花在遥远的临安街头落了一地,歌舞升平朝三暮四沉醉于醇酒妇人的临安,不知道此刻正有一个生命在奔向它的怀抱,以后的岁月里,临安这座城市将造就一位抗元名将蒋白城。
宋朝某年某天的一声惨叫,蒋白城逃出了刽子手世家。徐州失却了一名懦弱的刽子手,同时导致了一场二十年后的屠城。
蒋白城直到成为郡王,即使在内心也羞于承认十一岁时自己的那次背井离乡是出于对刽子手这一职业的恐慌。
尽管历史最终证明,他终于没能逃脱命运的拘捕,终于成了杀人无算的刽子手。这是后话。那一年徐州数万人口因他而丧生,血流成河。历史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历史书上还写着,那一年的夏天出奇地炎热,徐州焦渴成了一座枯井。
蒋三至死也没能原谅自己,他想他应该让蒋白城跟随那个老道人去的。然而他竟然只是对他冷然一笑,对历史冷然一笑。从此神明背离他远去。历史抛弃了蒋家独自远去。蒋家失却了历史。在那场屠城之后,蒋家老少被杀戮殆尽,只蒋三一人生还。
夏琳在那场戏里演个放牛娃,在剧终前几分钟出现,大智若愚般地问白发憔悴的蒋三:春天来了,郡王该来徐州打元兵了吧。
只有蒋三知道历史不是那么回事。蒋三在一个大雪之夜死去。春天未来。
夏琳喜欢不悲哀的结局。她是带点侠气的女孩子。但并不妨碍她崇拜蒋白城。
其实小宋站在蒋家遗址的时候,他们两个还未相识。结尾的那段戏是后来加上去的。
那时候大家说,这个戏好是好,但好像缺了点什么东西,意味深长既唤起民众觉醒,又对蒋白城表示哀悼怀念的东西。后来便有了这段台词。
那时候夏琳刚从另一个剧社转到屈原剧社不久。原来的那个剧社人员四散,经费不足,实在维持不下去就解散了。屈原剧社的景况要好一点,士气也比较高。
小宋那天从蒋家遗址回去已是入夜。剧社里闹哄哄地开饭。大家用筷子叮叮当当地敲着碗,喊开饭了开饭了,一片白气氤氲,腾地一下上来,潮湿了小宋的眼镜,他就转过身来擦。
夏琳正从他身边走过。
他们失去了第一次相识的机会。
吃完饭,便睡了。
第二天起来,点点少了一半人。原来天不亮就开拔到另一个较远的村庄去演出,小宋原来也该去,但前天晚上开会时打瞌睡,没听清名单,糊里糊涂就留在了剧团所在地。
到另一个村庄里的就有夏琳。
他们失去了第二次相识的机会。
夏琳回来时已是两个月之后。这时小宋已经从旁人那里听说夏琳了。
对台词的时候,就多了小牧童。
小宋觉得很有趣。他说,哦,你就是夏琳。夏琳说,哦,你就是小宋。两人都有点心照不宣的讶异。
夏琳是杭州一家小商人的女儿,天真处天真,精明处精明,糊涂处糊涂,一颗心玲珑得水晶一样,出奇的聪慧。
小宋与她失却了二次相识的机会,却逃不过第三次。
如果逃过了第三次,两人终究擦肩而过,那么起码小宋的历史得重写。
然而历史上是小宋没有逃过。
事实上小宋很有点书呆子气。尤其喜欢唱蒋白城。有时也常哼别的。初夏的傍晚,斜阳荒山,寂寞鸟语,天地间有一种凄绝艳美的气氛。小宋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句句给夏琳背诵他喜爱的那些旧戏里的唱词。
譬如:野树花攒绣短篱,恰人住武陵溪。看准家帘箔低垂,寂寂春深,门掩无人至;声声杜宇,叫彻花前泪。园亭清昼长,一觉留春睡。寻芳载酒知谁是?则俺莽崔生行春来到此。
末一句最是怅然。
夏琳不知道这是《人面桃花》里崔护与一位女子的爱情故事。夏琳那时只是一位小商人的女儿,日后几十年,夏琳将一直伴随这些唱词度过。她不知道日后她将成为一位有名的越剧演员,她的成名作之一便是《人面桃花》。日后当夏琳初次与这些唱词接触时,她将会有一种深深的震动和温馨的回忆。这些唱词面对她,唤起她一种地老天荒的寂寞。往往是月明寂静的夜晚,淡绿色的窗帘低垂,夏琳趿着绣花拖鞋穿过长长的走廊给丈夫老秦送一杯清茶,屋内的老唱机里放着夏琳年轻时最走红的《人面桃花》的唱段,夏琳想,原来这一辈子也就这么过来了。
原来这一辈子也就这么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