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舅本来不十分注意郁晓秋,也是他们之间关系的一种约定似的,与旁人无关,双方的子女家人都不介入。因晓得他们其实无事,所以,他家娘子也容得他往这边跑,最多讥诮两句:又到某某某家去啦!他本来没注意过郁晓秋,又有一段日子没看见,这回见了,倒定睛看了几眼,背地与她母亲说:这只小小狗却是生在这时候好,太平!母亲听不懂了,说:明明乱世,你还说太平!老娘舅就说:乱世就乱世,无关乎风月。
这一回,母亲半懂,停了一时,咬牙道:她敢!从此,就将旗袍又都收起来,统回箱底,不让郁晓秋继续改制。倘不是实在没法替她做替换衣服,就要连改好的也不让穿了。郁晓秋抓住夹缝里的时机,添了几件行头,又正到夏季,立即派上用处,穿上身来。那旧旗袍料,颜色尽管暗了,布质亦有些发脆,因迁就材料,布纹拼得又不对路,难免就要揪起着不服帖,可毕竟有颜色啊!一件月白底蓝圆点,一件绛红与墨绿浑花,一件毛蓝般的蓝里面交织着白,另有一件闪光缎,织锦似的金丝银缕。要在平时,大约不觉得,可这时候市面上不是蓝就是灰,就显出她花团锦簇。
她将头发编成辫子,沿发际盘一圈,辫子上毛出来的碎发,茸茸的,像顶了杂花野草的冠。夏日的太阳,并没有把她晒得更黑,因她本来就不是白皙的那种。肤色在暑热中变得光润,也是由于发育,皮下开始滋生脂肪,使得水分充盈。她的双睑,长而上挑的眼线,曲度较深的唇线,越加分明,就像经过着意的刻画。现在,她除去家也无其他去处,只能与弄内的女孩结伴,在后弄里闲坐,或是在街上闲逛。在一伙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中间,她显得格外触目。此时的闲人又很多,每个弄口似乎都有一堆,见她们走过,就用眼睛跟她,还为她起了个别号,叫作“猫眼”。这别号含了些不正经的狎玩的气味,可是别说,也挺像她。马路混子自有马路混子的才情。她自己并不知道,和着小伙伴招摇过市,嘴里嚼着廉价的烟纸店出售的腌梅,桃板。当街头搭建的舞台上有文艺宣传队的表演,她们就前呼后吆地在人堆里挤,非挤到台前好位置不可。台上的歌舞不知看过多少遍了,她曾经还在其中演过,可看来一点不觉腻烦,依然很激动。这种地方最容易浑水摸鱼,好在,她们人多,一个个很不好惹,且又是似懂非懂,觉不出用心,反而不怕,别人倒不敢把她们怎么。有一次,下雨天,她一个人到“雷允上”中药房给姐姐配草药,竟有人尾随她一路。因是大白天的闹市,她也不紧张,还很好奇,走一截就回头看,看那人在不在了。走到人流特别熙攘的路段,再回头,只见一片攒动的伞头,想那人终于放弃了,正要掉头走自己的路,不料伞顶上升起一柄伞,升得极高,踮脚翘首的姿态,原来就是那人,好像示意说:我在这里!她弯下腰,加紧脚步,小跑着到家,一路笑得直不起腰。所以老娘舅说世道无关乎风月,也不全对,关乎还是关乎,不过旁门左道的,不成气候。�
这年的冬季,郁晓秋终于进中学。她们这班小学毕业生,在社会上闲置了近一年半,就像方才被想起来似的,突然升学了。按照所住地段划分的原则,郁晓秋进了一所全市重点的高级中学。照以往的考试制度,像郁晓秋他们这所民办小学的毕业生,可说无人进得去,更何况学习成绩位居中游的郁晓秋。那校门无数次地走过,也无数次地听那里边上下课铃声,广播操与眼保健操的音乐,但里面的生活却不可企及。更令她激动的是,她还和相邻那条公寓弄堂里的小朋友,做了同年级校友。上学第一天,她在校园里碰见了她,两人都把头一低
,没有说话,擦肩过去了。最要好的人往往会是这样,一旦不好,比路人还陌生。此后,她们在学校,或者上学的路上,不知遇到多少次,全都是这样,头一低,走过去。但暗地里,其实都还注意对方。这小姑娘有了改变,活泼劲收起了,走路行动不再顾盼生辉的样子,而是低眉顺眼,表情沉寂。头发剪成齐耳,挑到一侧,发卡别住,脑门上不留一丝额发,朴素而且老气。大约是穿了母亲的衣服,那种蓝布的棉袄罩衣,大约又比母亲身量大,所以袖子嫌短,接上两截套袖。显然在这时日中经历了大变故,而变故中,她依然走着从小孩子到少女的路程。她身材苗条,小时的蛤蟆脸型开始往长和圆里走,脸色更加白皙,套袖的松紧袖口伸出的一双手,也是瓷器般的白。激烈的变故并没有完全涤荡好日子的积养,反因为情绪低沉而有了一种静谧的气质。�
进了中学,其实也并没什么学业,但总需每日点个卯,郁晓秋也高兴。她从来合群,虽然遭际不尽是公平,可也有许多宽待。因天性里的热情,就惯会择善而行,所以一点不乖戾。坐在教室里,只不过听个拉线广播,广播里尽是无来由且无边际的训诫,可前后左右坐着同学,偶尔间说几句闲话,于她也是有趣的。还有些时,是将学生集中到礼堂里听教诲,一个班一个班鱼贯而入,转眼间坐成黑压压一片,嗡嗡营营,空气里满是少年人旺盛生长又来不及长熟的分泌物气味,烘热和生腥,但决不腻味。人多,无端地就兴奋起来,眼睛看来看去。暗沉沉的礼堂里也看不清什么,但只攒动的人头,就足够他们取乐子的了。再有一种乐子就是游行,都说不清来由地,排了队步行到人民广场上,四面都是飘动的红旗,锣鼓点处处,你演罢后我登场,此起彼落,带了比试的意思。还有舞蹈和歌咏。她们三五个人结伙,在各个学校的方阵间穿行,看谁家的歌舞好看。倘若有乡下人到这里,一定会当是庙会。天色向晚,再整队出广场,向各自学校回去。车辆全都停止运行,由了学生们灌满纵横街道,喊着口号。锣鼓队总是设在黄鱼车上,人流上的一个岛屿,漂浮着移动前去。还有一半游行是在夜间进行,一般都是有新的指示从中央上层往下传达,于是,事先就集合在操场里,等待指示下达,然后出发,有时会等到夜半。操场上的灯全亮着,底下是雀窝般吱吱喳喳的男女孩子,分别站成一簇簇的。这时节,男女生绝对不说话,真有些个造作,表示着彼此没有兴趣。可夜晚聚在一处,使他们都很开心,女生们搂头抱颈,男生们则用标语旗打来打去。你不能说这不是夜生活,是夜生活,就必有些风月,虽然是这样蒙昧不清的。可在这蒙昧不清里,分辨一下,也有路数。
有一日,夜间游行,几个女生忽然对郁晓秋说,你晚上穿的和白天不一样!这一突然的指出似是没头没脑,但女生们的神情却很可玩味,怀着一股故意的嫌恶,有心要揭露和刺伤什么的。在他们十四五岁的年龄,女生多半比男生先懂一步,在长舌妇扎堆的市井中,已学成半个小妇人了。她们学也不要学,染就染上了这城市的晦涩气,且又似懂非懂地,将某种朦胧的情绪变成阴暗。她们的形象也有改变,一律显得年长,目光犀利,笑容意味深长。郁晓秋分辩说:你们看错了,白天我也穿这件,不相信,你们问她——她转身在周遭人群里寻找证人,证明她白天确是这一身。周围的人都沉默着,似乎很有兴趣看这一幕如何往下进行。郁晓秋的态度越发激烈:你们自己忘记了,白天我就穿这一身!女生中为首的一个却淡然一笑:这么紧张做什么?转过身去不理她了。郁晓秋也觉着自己的激动有些过分,可她真是很委屈呢!她说不出,但是听得出她们话里有话,这话中话的意思,她既是糊涂的,又是熟悉的,似乎从小到大,就是浸润在这种暧昧的含义里。随她长大,这暧昧里面又注入了敌意。可是,就像方才说的,她惯会择善,天性趋向和暖的成分,填充心里的小世界。所以,气和急过去,她挺没记性的,并没有加点小心做人。她联合几个也是活跃好动的女生,向老师提议,成立腰鼓队。老师当然不会反对,由她们去罢了。她们自己到学校后勤库房翻腾出仅剩的几件锣鼓钹铙。如今学校的库房,早已去了锁,已经被搜罗得差不多,只有灰尘和老鼠。她们将家什收拾干净,学着样练起来,到底不会,才想到要有人教。找谁教呢?她们想到高年级的,原先学校宣传队的那些队员。如今红卫兵运动偃息,他们好比解甲归田,在家等待分配。她们决定去请其中一位出山。�
她们选定的这位是个初三的女生,所以选定她,是因为她住在她们中间某个人的隔壁,她的兄弟正是与她们同班。但这当然不是理由,相反,她们还要跳过他去和他姐姐交涉的。当她们去到她家里,正与她兄弟擦肩而过,彼此都作不认识。那姐姐原是红卫兵中某一派的,并不在决策层,但因有唱歌的才能,便在宣传队里成为骨干。她个头不高,黑黝黝的皮肤很光洁。曾有人称她“黑牡丹”,但却没有流行开,因她并不是那一型的。那一型是哪一型呢?就是说,那一型当是妩媚的,而她则有些硬。脸是略显四方,浓眉下一双睫毛同样浓密的眼睛,鼻梁挺细巧,弥补了不够高这一点,嘴型相比眼睛与脸庞,显得有些小,而且薄,但因唱起歌来动作夸张,就还是生动的。她闲在家里,无师自通地“咪呀吗”地练声,弄里人家都知道这里有个女高音。见这伙小女生来求,她自然要推挡一阵。先是说她不会腰鼓,那是舞蹈队的事情,后又让她们去找另一位队员,但另一位队员答不答应她也不敢保证。等她们已觉没希望,神情暗淡下来,她方才安慰道,或者哪一日去看看她们练习。问她究竟哪一日来,她又说不定了。过了两天,她突然来到她们练习的地方,礼堂里的舞台上。原来,她是让她弟弟通知她们的,可不是男女生不说话吗?所以,这大驾光临的通报便被吞下去没有了。她是自己循着鼓点声找去的,好在她也是熟门熟路,只是不高兴没有受到任何一点欢迎。不过,当小女生们看见她,又惊又喜的样子,又大大地安慰了她。她纠正了她们系腰鼓的方式,教授了基本的鼓点,让她们先不要带动作,只是站定了练。这时她们方才知道原先错到什么地方去了,于是加倍认真地练,要将白费的功夫补回来。鼓点渐齐,刷啦啦地,有了气氛。舞台上的大幕和幕条早已扯下来,不知到哪里去了,变成一个巨大的洞穴,礼堂也变得大和暗,门里进来些走廊上的幽微的光,很不确定地,随日光转移,便泯灭了。击鼓声激起回声,将声量放大并且延长,变得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