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所发现的真理是科学真理,人们感兴趣的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真理。把科学真理提升到绝对真理就是科学主义。即使没有陷入科学主义,仍有一种唯心论的科学观主张把一切科学真理都尊奉为神圣,我们年轻时往往会持这种科学观。实际的科学研究往往涉及与上司、委员会、基金会等的交涉,更糟糕的是,有些科学真理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或有危害性的。显然,非科学的视角在这里起着作用。政治的、社会的、财政的考虑不可避免地掺合了进来,这有时会使研究动机偏离科学的方向。科学不是在与人无关的真空中进行的。实验室不是修道院。科学以外的价值进入了它的日常运作。
人们发现了奇妙的量子世界,天文学观测也使宇宙学成为可能,从那时起,物理学开始需要一种新的自然观。主流物理学用传统视角对越来越复杂的物质系统和放射性进行研究。尽管量子世界显得相当神秘,但是通过遵循已经得到充分检验的量子力学规则,量子世界仍然得到了成功地操控。物理学家提出了复杂过程理论,并以通常的方式对它进行实验检验。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量子世界与经典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体现在“波函数的塌缩”以及引力在量子理论中所扮演的角色),通常可以不去考虑。大多数科学活动遵循培根的传统,直接受实用驱动,乐观地为人类的利益服务。这种惯常的视角已经足够,但是当我们遇到了物理学家关于量子领域、宇宙的起源、心灵、计算机的感受力、不朽等议题的思考时,就会感到缺少一种有用的视角。一些观点虽然不能直接通过经验来检验,但却并不违反任何物理学原理。人们以一种通常的理性方式提出这些观点并进行讨论。它们关乎那些超越了日常科学实践的事物的本性。
新的物理学视角显然存在,但其本性却是成问题的。比如看看宇宙熵问题。观测表明,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具有惊人的各向同性(即使考虑地球的运动),只有非常微小的涨落。而我们原以为一个量子力学的宇宙会有更大的涨落。这里有一个理论选择问题——到底是,各向同性是宇宙自大爆炸以来就有的一个基本特征,还是有一种物理学原理产生了各向同性,而不论大爆炸多么具有非各向同性?要想说明前者,财政资助显然是个问题;而后者则是悬而未决的,因此对于我们那种成问题的视角更有吸引力。不得不说,认为有某种原理决定着那种似乎极不可能出现的各向同性,这一理论有可能引领我们发现新的事物。它仍然是一种成问题的视角,因为它假定我们这个独特的宇宙有可能是另一种样子。但一种独特的东西有可能是另一种样子吗?几乎不可能。而我们对其本性的了解却可以是另一种样子。
在19世纪末发现的电子和20世纪初发现的光子影响了整个物理学。新的量子理论成功地描述了原子的结构,改变了我们对物质的理解。对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的研究都是革命性的。物理学中的基础部分直接影响了整个物理学。单一的视角被动摇了。今天的情况并不是这样。一旦物理学家们确定了电子、光子、中子、光子以外的基本粒子的存在,粒子物理这门新的物理学分支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前进了,从而发展出它自身的独特视角。它的新发现不会再对整个物理学有大的影响。然而,这些发现却对宇宙学这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物理学分支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宇宙学建立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上,业已得到大量天文学观测和发现的支持。它也开始了自己的生命,旨在有朝一日距离接近神学更近。这两门物理学分支都包含着某种弥赛亚式的理想,一个旨在发现一种万有理论,另一个则试图解释为什么宇宙不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与主流物理学不同,两者都没有使人觉得从这些研究中可能产生什么物质利益。而另一方面,它们都提供了一致的宇宙模型,从而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精神上的抚慰。就这一点而言,它们与我们更熟悉的宗教和艺术类似。无论如何,主流物理学与宇宙学-粒子物理学似乎越来越不相关。它们的视角是如此不同,我们甚至可以用不同的名字来称呼它们,比如物理学和超物理学。改变名称也许还为时尚早,但它终将来到,我们只需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