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之茧----圣雄——甘地-领袖(选载)

圣雄——甘地

就像大多数著名的叛逆者一样,莫汉达斯•甘地(MohandasGandhi)出身于一个上流社会家庭。他的父亲被任命为波尔班达尔(Porbandar)这个小土邦(principality)的总理。他的家庭属于吠舍(Vaisyas)种姓,主要由农夫和商人组成,并且属于一个有从商和苦行癖好的低级种姓。他的父亲具有相当大的政治影响力,当然要服从于英国的统治,但是这个家庭竭力维护着一个正直和独立的好名望。甘地出生于1869年,和他的父母、兄弟、姐妹、五个叔叔及他们的家人生活在一个家庭中,甘地就是在这样一个贵族的多子的家庭中长大的。一位印度的传记作者观察到,在这种拥挤的环境中,莫汉达斯学会了相互容忍的能力。后来他回忆起父亲时,认为父亲是诚实、勇敢而慷慨大方的,但是性格急躁,且过度沉溺于“肉体上的享乐”。他的父亲年过四十时,又第四次结婚——他的年龄是新娘年龄的两倍——而且莫汉达斯是他们生的最后一个儿子。

他与父亲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埃里克•埃里克森观察到,作为一个年轻的母亲和年迈的一家之主所生的最后一个孩子,甘地占据了家庭的中心位置,然而他惧怕他的父亲,而且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达到男子汉的理想境界。维克多•沃尔芬斯坦(VictorWolfenstein)认为,“甘地既希望服从他的父亲(以及他自己的超我,和他父亲的道德标准的内心显现),又欲求取代父亲在母亲心目中的地位,他在两者之间烦扰不安”。当他的父亲不在家的时候,这个男孩总会把统治当地的王子的肖像从他通常所在的凳子上拿开,自己坐到这个位置上;他甚至把用来崇拜的器皿扔得遍地都是。

他的母亲留给他的是绝对圣洁无瑕的记忆。她把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在宫廷中,她也能将自己的强烈的宗教虔诚与处理日常事务的令人愉快而通情达理的方式完美结合起来,所以在那里她是颇受喜爱的。她不屈不挠地进行斋戒,这给她的儿子以深刻的印象;他骄傲地回忆道,连续斋戒两到三次对她而言根本不算什么,即使生病也不能打断这一仪式。在他的《自传》(Autobiography)中,甘地谈到发生在查土摩印度的宗教圣月,为期四个月,时间为每年的7月18日至11月12日,在此期间要进行一些额外的表示虔诚的仪式。在这四个月的雨季中,许下绝食或半绝食的愿,即称为Chaturmas,禁食期,那个漫长的半斋戒期间的一件事,当时她曾发誓绝不会进用半点食物,直到太阳出来为止;那时正是雨季,孩子们在无休止的等待后,终于冲进来告诉母亲太阳出来了,但此时太阳已经又被遮蔽住了。“没有关系,”她愉快地说,“佛祖今天不想让我进食。”

一个世纪以后,透过无知、神话和英雄崇拜的有色镜片,我们无法可靠地再现出莫汉达斯•甘地的那些早年生活情景。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畏惧他的父亲,同时他也爱着他的父亲。他早年与父亲的关系留给了他强烈的负罪感,所采取的表现形式就是耻于自己的“肉欲”。他与年轻的母亲和年迈的父亲之间的联系可能通过恋母情结的冲突加剧了他的情感不安。他那执著于宗教虔诚的母亲,试图给予每个孩子以同等的疼爱,但是对他而言,母亲的爱似乎太过分散,而又反复多变。

甚至在学龄前的岁月,甘地似乎就对自己的外貌——他的轮廓鲜明的面部特征,大耳朵、小骨架——健壮的身体以及男子汉气概感到不安。但是强烈的、健康的平衡性倾向开始发生作用。埃里克森颇具说服力地论证道,这个男孩可能心中怀有一种最初的独特感,甚至是优越感;他经历并克服了羞愧与疑惑、内疚与自卑的阶段;他的父母将他所需的自由悉数给予;他的第一次真正的回绝发生在童年之后的青春期。或许发生在他刚进入大学数月便退学的时候。在他的童年时期,几乎预测不出他后来具有的能力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