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王中的天王-刘德华传

“……像我,像学友,我们也是经过漫长的日子才冒出来啊,我在这个圈也24年了。

进无线电视,再进影圈,再唱歌。

巨星不是一天之内诞生的,是要经过磨练才会发光吧?

我并不认为香港不会再有巨星诞生……”

前面已经介绍,在上世纪刚刚进入90年代,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在香港歌坛上已形成“三剑客”之势,那么,毫无疑问,刘德华当时的“劲敌”肯定是张学友和黎明。

那两年,他们三人可谓风光占尽,几乎包揽了香港流行歌坛的所有重要奖项,似乎这些奖项就是专门为他们三人而设立的。

1991年底,“阳光小子”郭富城杀回香港,以一曲劲歌热舞《对你爱不完》迷死不少香江少年,由此,郭富城名声大振。

由于当时乐坛的许多歌星影响力衰退,而郭富城则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有好事者就把他与张学友、刘德华、黎明这三位正在香港走红的歌手联在了一起,于是,“四大天王”这个称呼便替代了原来的“三剑客”,很快流传开来。

1992年,“四大天王”的时代正式开始了。

没想到的是,“四大天王”竟然势头不倒,一直保持明显优势,把一些好歌都“抢”到自己口中,令其他歌手望尘莫及。

应该说,“四大天王”最开初的时段,刘德华并没有占据最大的优势。

在有演唱实力派之誉的张学友面前,他显得稍稍有点逊色。

郭富城杀回香港后,推出了首张粤语唱片,除《第四晚心情》和《我为何让你走》分别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总选”和“十大中文金曲”外,其余均未造成大的影响。

很显然,他在“四大天王”中的声势是最弱的。

刘德华在1992年跳槽“华纳”,推出《真我的风采》、《独自去偷欢》等歌,令他出尽了风头,并蝉联了“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可谓势头有增无减。

黎明也不简单,《我的亲爱》、《我来自北京》、《但愿不只是朋友》等获得“年度金曲”,颇受欢迎的还有《一夜倾情》、《我爱ICHIBAN》、《我会像你一样傻》等。

1992年是张学友演唱事业的巅峰之年。

无论实力和销量,他都是“四大天王”中的佼佼者。

他的《真情流露》唱片使他成为香港第三位单张专辑超越“八白金”的歌手,唱片中10首歌竟有9首成为流行榜大热;而另一首《爱·火·花》还没有面市,就已有“6白金”的订单,内中的歌曲还为张学友赢得了不少奖项。

无疑,这两张唱片至今都是香港歌坛的骄傲。

进入1993年,“四大天王”的“龙虎之战”愈演愈烈。

“阳光小子”郭富城率先进军台湾市场,他将头一年的粤语大碟《第四晚心情》中的许多歌,翻成最新国语大碟《把所有的爱都留给你》,其目的是迎合台湾歌迷的口味。

这首歌很快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流行歌榜上上榜,为他赢得了一定的口碑。

郭富城走红台湾,这让非常重视台湾市场的刘德华稍稍感到压力,随后不久,他在台湾发行了制作精良的新国语专辑《真情难收》。

《真情难收》是刘德华“比较有信心”的一张专辑。

果然,专辑一面市,很快进入“台湾金曲排行榜”,并久居冠军宝座;另一首专辑《一辈子的错》,也在台湾中国广播公司的“知音时间”排行榜上的重要位置上久久停留。

也就是这一年的年初,刘德华荣登台湾“1992年十大最受欢迎偶像”之首,因此,《真情难收》也可说是他对广大台湾歌迷的真情回报了。

刘德华新专辑走红台湾时,“四大天王”中惟一没有入选“十大偶像”的张学友,也毫不客气的带着自己的新国语专辑《吻别》,信心十足地向台湾歌坛进军了。

刘德华与张学友在台湾同时推出新国语专辑,新闻界不可能不盯上。

很快,华仔、学友台岛龙虎斗的消息,便见诸于港台各家报纸娱乐版的重要位置。

这场“龙虎斗”,究竟是不约而同还是“早有预谋”?

局外人自然难以分析。

不过,从两人不相上下的销量来看,似乎打了个平手,但从电视排行榜来看,刘德华仍小胜一筹。

1993—1994年,刘德华再次连续蝉联十大偶像冠军,成为在台湾歌坛举足轻重的“三连冠”,其歌界“天王”的地位更加稳固。

黎明是“四大天王”中在台湾歌坛成绩欠佳的一位。

但在内地市场,他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1992年,黎明在红馆举办个人

演唱会获得成功后,趁势挥师北上,成为首位问鼎首都体育馆的香港男歌星。

“黎明1992北京演唱会”,震动了内地歌坛,《我来自北京》的歌声,唱响了北京夜空。

与黎明相比,刘德华对进军内地市场明显信心不足。

除在“金鸡、百花奖颁奖晚会”等义演中有过几次露面,在内地歌坛基本上看不到他的身影。

但,刘德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虽然在内地鲜有露面,可受欢迎的程度却不比黎明逊色。

1992年,内地歌迷把“全中国最受欢迎歌星奖”颁给了刘德华,毫无疑问的证明了他在内地的影响力;大江南北,海疆边陲,到处都是喜欢他的歌迷。

据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偌大的内蒙古仅有一家卡拉OK歌厅,那里仅有的一张卡拉OK歌碟,就是刘德华的《一起走过的日子》。

这让刘德华深感震惊,朋友们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和他开玩笑说,刘德华真是幸运,一曲走天涯,红遍全中国。

刘德华心想,如果真的能够红遍全中国,那才称得上是最大的成功,因为中国的听众群是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

1993年,刘德华推出日文细碟《再一次拥抱》;1994年,《忘情水》引起轰动。

1995年,刘德华从飞碟跳槽“艺能动音”,国语专辑《真永远》就是他在新公司推出的第一部作品。

刘德华的加盟,令“艺能动音”欣喜万分,新唱片发行时,他们特意邀请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国的100多位新闻记者与发行商,到香港召开记者招待会,场面热烈而隆重。

次日,几乎全世界的华文报纸都同时刊载了刘德华推出新专辑的消息。

而此时,黎明的新专辑《爱难求》也已推出,宝丽金公司并为他安排了强劲的宣传攻势。

因此有记者问刘德华,对比黎明,他是否感到有些失意?

刘德华大度地淡然一笑说,从艺多年来,总希望每一张新专辑推出时都能得到有效的宣传,但一定要有精良的制作和听众喜闻乐见的主打歌曲,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歌手在对专辑的制作时应该投入全部的精力。

再说,他与其他歌手的近距离比拼已不是一次两次,面对同样的问题,刘德华的回答平静如水:“如果和我一起发片有好处的话,尽管利用我,没关系。”

在记者“如此比拼,有没有压力?”的追问面前,华仔答道:“我感觉无所谓了!

我总不能人家发,我就不发?

或是我发,就不希望人家发,不会啦!

各做各的,不需要你打我,我就跑,我不会跑到另一边的啦!”

《真永远》的首批定单突破60万,开创了台湾开埠以来的最高纪录。

在《忘情水》和《天意》都缔造了不错的销售纪录后,《真永远》又有如此好的销售势头,刘德华自然很高兴“果真如此,连续三张卖座的话,我就可以跻身为实力派歌手之林了。”

刘德华认为自己当下还是一名偶像型的歌手,能够成为偶像歌手,当然也不容易,对自己的成绩,他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实力派”歌手,因为“实力派”才是对一名歌手演唱功力的最好肯定。

为配合此歌的发行,刘德华推出了名为《ANDYLAU—INBETWEEN》的个人写真集。

写真集正式在台湾上市后,立即造成抢购热潮。

广大歌迷影迷,对这样一部偶像的写真可以说是望眼欲穿,此番得见,岂可失之交臂?

这本个人写真集,是刘德华与广大歌迷读者私下交流心得、打开心扉的会话平台。

写真集分为上下两册,有黑白照片,更多的是彩色照片,这些珍贵的照片,展示了华仔个人生活的不同层面,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华仔。

在写真集中,华仔附上一封写给歌迷朋友的亲笔信,信中所写,都是他内心的真情流露,读来令人感动不已。

喜欢填词作曲的刘德华,更将自己的呕心沥血之作《峰回路转》的词、曲真迹一并附上,献给支持自己的广大歌迷朋友。

当然,作为一名歌手,唱歌乃是刘德华的主业。

进入1996年不久,刘德华推出了新专辑《相思成灾》。

这张大碟一推出,首批预定数就达到了40万,继续保持了很高的销量。

1996年,刘德华的《真永远》MTV又被提名为角逐国际三大颁奖礼之一的MTV音乐颁奖礼的音乐录影带大奖。

《真永远》一歌,在1995年的歌坛上可谓风头出尽,连夺6项大奖,成为当年最红的一首单曲。

面对成功,华仔的心境十分平静。

此时的他早已淡漠了名利之心,那一年,他已在有意地削减产量,以免陷入歌坛无休止的竞争。

但是,在拥戴自己的歌迷面前,华仔觉得任重而道远,他认为只有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使每一个作品都有令歌迷们喜欢的好歌,这才是一个歌手应尽的责任。

其余的一切都不必计较。

从1996年开始,刘德华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偶像歌星,他开始介入填词作曲。

尽管平时很忙,但在拍戏之余,刘德华常常突发灵感,随时创作。

圈中好友巫启贤经常邀请他写词,他却总是写好3个版本供巫启贤挑选,弄得巫启贤常常被他的勤奋吓一大跳。

巫启贤得出一个结论:“他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

从1993年《再一次拥抱》,到1994年《忘情水》,1995年《真永远》,1996年《相思成灾》……

人们欣喜地看到了刘德华在演唱功力上的飞跃进步,看到了他从“偶像派”迅速过渡到“实力派”的成长过程。

就这样,刘德华的名字随着他的歌碟红遍了华人区域,人们很自然地把他的名字排在了“四大天王”的首位。

据说,刘德华在华人区域的知名度,就和“肯德基”、“麦当劳”一样叫座,在网上有一句这样的顺口溜:“下到刚会走,上至七十九”都有刘德华的追星族。

历史的脚步迈入新千年之后,刘德华的势头更是有增无减。

早年曾被人指责“唱功不到位”的刘德华,经过这么多年的刻苦修炼,他的唱功煞是了得!

《月老》沉稳老练;《冰雨》飞雨瓢泼;《爱你一万年》气势磅礴;从他的《中国人》、《男人哭吧不是罪》、《缠绵》等经典歌曲来看,则已经远不是以前的那个刘德华了。

在这期间,刘德华获奖无数,真可谓拿奖拿到手软。

由于奖项太多,在此不好一一赘举,单就香港地区最重要的奖项之一“最受欢迎男歌手奖”为例:二十多年来,历史上仅有8人获此殊荣,或此奖最多的是刘德华6次。

以下分别是谭咏麟4次;郭富城3次;张国荣2次;黎明2次;李克勤2次;许志安1次;张学友1次;陈百强1次。

在“最受欢迎男歌手奖”1999年的颁奖礼上,刘德华的获奖感言只有两个字:多谢。

这短短的两个字,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

这是华仔心中千言万语汇成的两个字啊。

它代表着华仔这么多年来对广大歌迷的最诚挚的感谢、感激、感恩之情。

随着新千年的来临,香港歌坛的形势有了微妙的改变。

黎明、郭富城、刘德华都表示并不在意,只要努力工作,就一定不会后悔。

张学友看得更淡,他说:“我明白‘花无百日红’的道理。

我不清楚事业是不是越来越低潮,可是只要有一定的观众和歌迷支持,我就会继续唱下去,最好可以唱到70岁。”

随着张学友、黎明宣布不再拿乐坛奖项,在香港歌坛独领风骚十多年的“四大天王”时代风头锐减。

只有刘德华,虽然身材消瘦了,眼角有皱纹了,可他还是用他不懈的努力和人格魅力证明自己一直在“红”,并且一直会“红”下去。

两年前,当有记者问华仔怎么看待其他三位天王朋友的发展时,刘德华谦虚地说:“其他三位朋友?

你是说学友、黎明、郭富城?

他们的发展也不错,黎明得了金马影帝啊,学友当爸爸休息了一段日子,这阵子又再重新投入了工作,我看到他生活得很快乐,演戏更有进步,唱歌更是从不放弃。

城仔也不差,他各方面也有发展,可以发展下去的空间还有很多。”

至于这10年来香港为什么没有冒出新的巨星,这个问题,刘德华也有点说不出原由。

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迟疑了一下说:“这10年来没有巨星冒出来……

嗯,这个问题,我也不懂回答。

像我,像学友,我们也是经过漫长日子才冒出来啊,我在这个圈也24年了。

进无线电视,再进影圈,再唱歌。

巨星不是一天之内诞生的,是要经过磨练才会发光吧?

我并不认为香港不会再有巨星诞生……”

这就是刘德华。

总是看到别人的优点,总是想到朋友的长处,总是以健康的心态看待自己“天王中的天王”的身份。

为什么他能做到艺术生命常青?

恐怕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