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今年打响第三炮-回忆父亲聂荣臻

正当科技人员在氢弹攻关中忘我拼搏的时候,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历史大劫难的序幕正在他们身边拉开。

“文革”之初,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周光召等一线的科学家纷纷受到冲击。不久,张爱萍、刘杰这些两弹的功勋领导人,也遭到关押。国防尖端科技项目,其实是靠着一种惯性,更靠着广大科技人员对祖国的忠诚,艰难地向前滚动着……

父亲马上意识到,各项试验工作必须抓紧,尤其是两弹结合和氢弹,如果过多的耽搁,在运动的冲击下,就有流产的可能。

1966年8月23日,在第55次军委常委会议上,父亲提出:导弹、原子弹“试验基地今年试验任务重,还有些科研单位有研究任务,这些单位的文化大革命应该推迟,目前可先按师以下单位办法搞正面教育”。

会议同意了他的意见。

10月底,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后,父亲最关注的就是氢弹了。

11月中旬,他们一行从新疆回北京,在西郊机场乘车进城,沿途见到铺天盖地的大字报,高音喇叭叫得人心烦,比他们离开北京时,显得更混乱。

途中,父亲的车子被红卫兵拦下了。刘长明主任有些紧张,生怕有什么意外。还好,拦车的红卫兵并没有认出父亲,只是让车里的每个人背一段毛主席语录,否则就不放行。父亲说,这怎么办。刘长明说,我替您背吧。刘长明征得红卫兵同意后,替父亲背了一段《为人民服务》,他们这才得以脱身。

在“文革”的风暴中,中国氢弹的研制依靠一种惯性继续进行,整个试验装置的理论设计方案提交给设计和制造部门的时候,是1966年10月中旬。

设计和试制人员要按计划要求完成试验装置的工程设计和加工制造任务,周期十分短促。而且,这个试验装置结构复杂,有些部件开关奇特,设计制造的技术难度很大。为了确保质量和进度,理论、设计和工艺加工人员团结协作,及时交流情况,相互提出要求,共同商定解决问题办法。在理论设计方案完成后,核装置结构设计与制造紧密配合,边设计边制造,平行交叉作业,争取了时间,于1966年12月全部完成了试验装置的设计加工任务。

父亲得知氢弹原理试验的装置已经全部准备完毕,即致电核试验基地领导:“这次试验,具有关键性作用。”全体同志“要切实遵循毛主席不打无准备之仗、认真、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教导,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英勇精神,千方百计,保证万无一失,百分之百地成功。希望你们努力争取今年打响第三炮”。

这里说的第三炮,是指核试验基地当年要执行的第三次核试验任务,也就是氢弹原理的试验任务。

12月11日下午,父亲参加第17次中央专委会议,讨论人造卫星研制,和即将进行的中程地对地导弹首次发射试验以及氢弹原理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对于射程×千公里以上的东风三号中程地对地导弹,因为是父亲一手抓的,所以他比较放心。他最牵挂的,其实还是氢弹。

周恩来亲自主持了这次中央专委会议,原则同意国防科委和二机部关于东风三号导弹试射、氢弹原理试验各项准备工作的安排,同意在12月底或1月初进行这两次试验。

会上,父亲再度请缨出征,要求到东风基地和马兰基地,主持这两次试验。周恩来望着他,默默地点点头。

那段时间,父亲同周恩来一样,一边应付中央“文革”小组的纠缠,一边为这两次重要的试验做部署。

12日,父亲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内容大致是:明年的科研任务,现在就要抓紧安排,以便一些最主要的科研项目继续搞下去。

他还是想抓紧,他最怕翻来覆去折腾人的运动耽搁国家的大事、正事。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入冬时节,父亲就要感冒一次。1966年底,离开北京之前,他又病了一场,感冒发烧,天天请医生看病,服药治疗。还好,动身之前,病好了。

他的身体早就不强壮了,但他有韧性,比较抗折腾。快70的人了,疾病缠身,原本正常。许多年来,我和母亲摸清了他的规律:只要有任务,只要是去做他喜欢的事情,他的精神头儿就会高涨,大病会变成小病,小病就会无影无踪。

12月25日,又是在西郊机场,他乘坐的飞机起飞了。在机翼下的这座城市里,北航的红卫兵们正在疯狂地向他开炮,他们贴出的大字报——“火烧聂荣臻”、“万炮齐轰聂荣臻”,随处都可见到。有人说,他到基地去,是想给自己脸上贴金。还有人说,他是害怕人民群众,借机躲出去。

一向沉稳、厚道的父亲不屑于为自己辩解,他时刻牵挂的是怎样让导弹继续腾飞、核弹接连爆响。

正如父亲所料,在东风基地,中程地地导弹首次试射,即顺利获得成功。

次日,也就是27日,他飞抵马兰核试验基地。这是他短短一个月内第二次来马兰。陪同父亲的刘长明说,父亲下飞机后,顾不上喘口气,他就听取试验总指挥张震寰、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关于氢弹原理试验准备工作的情况汇报,确定试验零时定为28日中午12点。晚上,父亲打电话向周恩来报告,得到批准。

28日上午11时,父亲来到核试验场。他看到托举氢弹装置的铁塔在流云飞雪中挺立着,阴云中渐渐透出一片蓝天。

1966年12月28日,对于中国尖端武器的研制事业来说,同样是一个值得永久铭记的日子,12时整,氢弹原理装置按时起爆,雷鸣般的轰鸣震撼戈壁。这次核爆炸的威力为12.2万吨梯恩梯当量,氢弹原理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下午,父亲乘飞机在爆心1200米上空绕行两圈,察看铁塔残骸和效应物受破坏的情况。

接下来的两天里,他在马兰招待所主持座谈会,讨论氢弹试验问题。中国第一流的两弹专家大多到会,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这次氢弹原理试验是成功的,这条路子走对了,所采用的氢弹设计原理是中国氢弹技术的一项重要的突破性成就,下一步采用这个原理和已有的核航弹壳体,争取进行一次百万吨级全威力的氢弹空中爆炸试验。

父亲总结说:“下一步争取在1967年10月1日前,进行一次设计威力达100万吨到200万吨当量的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在空爆的氢弹试验成功后,再研制用于导弹的氢弹核弹头。这些设想待我报告中央,再作最后决定。”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可以按此进行安排。

1967年的元旦,父亲是在马兰度过的。这天,他观看了氢弹原理试验纪录片。

1月2日,父亲在同核试验基地领导人谈话时说:1967年一定要氢弹试验成功,基地要据此安排好各项工作。再次强调了基地要在正面教育中发扬好民主,并说,民主空气搞好了,运动中就不容易形成两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