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方方的博士帽

“昨天的晚间新闻你们看了吗?又有六百多中国人偷渡到美国呢!这些人真可怜,在海上漂了几个月,从没洗过澡,二百多人挤在一个船舱里,只有一个马桶,里面又臭又脏,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人员都不敢上去呢!”周宏明走进机房,对正在闷着头编程序的吴萍和程伟说。

“我真不明白这些中国人中了什么魔法,发疯似地往美国跑,跑到这儿来,美国不让进,推给墨西哥,墨西哥也不愿意接,困在海上,不死不活地,为什么他们就这样甘心让人作践呢?就是偷渡成功又怎么样呢?还不是在中国城给蛇头当奴隶!”程伟说。这些天,美国新闻媒体大量报道了来自中国大陆的偷渡客的情况,对于这些人蛇,他的在感情上很矛盾,就象自己的亲友突然有什么短处暴露在人们面前一般,有一点同情,又有一点怜悯,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悲哀。

“还不是听了那些蛇头欺骗性的宣传,以为美国真的遍地是黄金。他们是不知道,也不相信,别说他们那些偷渡打黑工过日子的了,就是我们这些博士硕士又怎样呢?还不是各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吗?”吴萍插进来说。她为他们的愚昧无知感到愤怒。

“你们看过周励写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没有?人家可是成功者。你们哪,就是爱怨天尤人,真没出息。”陈磊突然插了进来,他一边怪腔怪调地挖苦人,一边看着计算机网络里的信息。

“这里有一段是关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的,你们听听。”吴萍读了起来。“这是一本充满暴发户的骄矜与浅薄的书。它只不过是作者为了炫耀自己,满足自己成名欲望的产物。它象一剂可卡因,促使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盲目地燃起他们的美国梦,追求他们心目中的海市蜃楼。”

“说得对!就是暴发户心态,挣了几个钱,自以为了不起,写自传,自吹自擂一番,登几张名人照片,拉大旗做虎皮,什么德行!”

“你们哪,吃不上葡萄,就说葡萄酸,得了吧。”

“我倒不是嫉妒她的成功,我在想,现在国内有许多人根本不了解美国,就象许多美国人不了解中国一样,本来这也没什么,隔着万水千山,各自站在地球的一端,各人过各人的日子就行了。可悲的是许多中国人都有一种可怕的盲目崇拜心理。以为美国就是人间天堂,不懂得在美国更需要的毅力和勇气。”周宏明拉过一把椅子,在窗口坐下说。

“对了,昨天我跟一个马来西亚的华裔吵起来了,他说大陆留学生到美国是一步登天,好象他们到美国就是艰苦奋斗,我们就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只会感到满足和享受。你们说可恶不可恶?”吴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什么事都觉得好玩,她说:“对了,下回他再这样说,你们就帮我去吵,怎么样?”

“许多人都有这种偏见。其实大陆留学生在西方的生活,比其它的亚裔留学生要困难得多。也许我们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都更能吃苦,可是我们不仅要跨越东西文化的差异,还要超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对立的意识形态的鸿沟,我们赤手空拳到美国,面临着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等等各方面的压力,比台湾和香港留学生更大,我们的奋斗比别人更为艰辛,我们的生活,有着比别人更加难以言说的隐忧和痛苦,我真希望有人能够写一写成千上万的留学生苦苦挣扎的情形。”周宏明越说越激动了。

“我说啊,你这人总是不实际。如今人人自顾不暇,谁还有心思写什么东西呢?再说,写东西有什么好处呢?既不能当饭吃,又不能换绿卡。”

“周宏明,你不是写过小说吗?你为什么不写呢?我真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写文章的人都报喜不报忧呢?难道这也是四人帮的余毒?”

“我想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态吧。比如说你吧,你妈要知道你天天在餐馆打工,被人呼来唤去的,会不心疼吗?你要是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你会告诉你以前的那些同事吗?你难道不怕别人说,真是没出息,你看人家谁谁,哪一个不是年薪五六万,你怎么才混成这样呢?”

“往家里写信自然是拣好听的说,省得他们老是担心。”

“诸位!报告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出了大事故了。张文华出了车祸,人被送到了医院,一直昏迷不醒。”田方从门外走进来说。

大家面面相觑。一股寒流涌上了每个人的心头。命运的无情和不可知令每一个人不寒而栗。昨天,张文华还在这里打印求职信,大家还给他出了许多找工作的主意,没想到今天就昏迷不醒地躺在医院里。

当周宏明和机械系的同学们抵达医院的时候,手术室的门口已经站满了中国人,其中有几个是台湾和香港人。真是“惺惺惜惺惺”,不管这些中国人来自何方,不管他们各自有着什么样的背景,在美国,他们都面临着相似的挑战和困境。

“真是惨透了,车祸之后,他一直昏迷不醒。医生说是脑受伤,有生命危险,弄得不好成了植物人。”

“哪可糟糕透了,找到肇事者了吗?”

“对呀,至少能捞到一大笔赔偿吧。”

“什么呀,你就知道钱,当事人一直昏迷不醒,车祸的另一方说责任在张文华,谁又能说不对呢?”

“那就糟透了,他得自己付医疗费、住院费,如果对方再装一下孬种,说他受了伤,在医院里住起来,还得付他的医疗费,那可是天文数字啊!”

“这下张文华一家子可惨了,要是他真的成了植物人那就更惨,他没工作,住院费一天是三百多,谁养得起呢?我看只好送回国内去。”

“说得轻巧,回去?哪个单位会接收?你拿了博士、博士后,年轻力壮,兴许是个香饽饽,成了废物,谁可怜你,你没看见深圳广州组团招收留学生的章程吗?净要三十五岁以下的,连我们这号四十出头,好胳膊好腿的都不香呢?”

听着这些议论,周宏明心里烦透了。也许他们说的是实情,是冷酷无情的谁也无法面对的实情。钱,这个令人诅咒的字眼,在这个金本位的国家里无限地膨胀起来,它魔鬼般的魅力,逼得多少人无可奈何,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驱使多少人挺而走险,堕入万丈深渊啊!

想到这些,他更加着急和担忧起来。他得尽快找到张文华的妻子黄秀丽,或许得发动同学凑点钱,一定要尽一切可能挽救文华的生命。

穿过人群,他在靠近手术室的一个角落看见了黄秀丽。她的旁边,还围着好几个女人,她们都眼圈红红的,好象在陪着她掉眼泪。

她是一个身材苗条的女人,五官还算端正,可是周宏明每次看见她,总是暗地里为张文华难过,他觉得这女人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俗气,和张文华一点不般配。眼下,她虽然两眼都哭红了,可是仍旧穿着大花大朵的衣服,戴着耀眼的珠宝手饰。

黄秀丽已经看到了他,眼里流露出幽怨和焦急。她显得软弱无力地看着周宏明,以悲痛欲绝的声音说:“我想跟你单独谈谈。”

周宏明跟着她,左弯右绕地走过了手术室门口的人群,她一边走一边不忘有礼貌地跟人们打着招呼,步态矜持地走进医院门前的花园。一根开着白花的树枝挂住了她的项链,她一把扯断了树枝,树上的白花纷纷往下直掉,她生气地看着下坠的花瓣,恼怒地说:“该死的,连你也跟我作对!”

花园里风很大,周宏明找了一块无人的地方,自己迎风站着,用宽大的躯体挡住风,把避风的位置留给她,简单地说:“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挽救文华的生命,有什么困难你就说吧。”

“你是文华最好的朋友,我在美国无依无靠,一切都指望你了。”她开始伤心地哭起来。

周宏明扶着她在凳子上坐下,安慰她说:“只要能做到的,我一定尽力而为。”

她抹了一把眼泪,开始非常仔细地打听美国医院的医疗费用情况,然后询问一切可能代为支付医疗费的途径。当她知道她可能会有几万美元的帐单,或者是一个可怕的天文数字时,她呼天抢地地哭了起来。

“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哪里背得起这么重的担子哟!”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数落着:“自从嫁给他,我就没有过一天的好日子,他这个人你是知道的,在外边一点用都没有,又不会搞关系,又不会做人,结婚的时候连房子都没有,害得我跟他的父母挤在一间小房里,夜里翻个身都不自由。好不容易分了房子,他又不能把我调到附近,害我天天跑月票,每天要在公共汽车上站三个小时。后来好不容易调了,他不好好过日子,又闹着要出国,把孩子和家务都推给我,出了国,钱又不够,害得我天天打工,没有办法,我只好同意把他母亲接来,照顾老二,这好,如今他躺在医院里,留下这一辈子也还不清的债和一家老小,叫我怎么办呢?”

“是挺难的,留学生都出不起这么大的事故,何况你们还有一家老小。真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周宏明叹了口气说。“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只好大家一起想想办法。还有这么多中国同学呢。目前最主要的是要保证医疗抢救顺利进行。你们在银行里还有多少存款?”

“你是知道的,我们哪有存款。银行里不过是五千块钱罢了。这点钱可得跟我留着,不能都付了医疗费。我不懂得银行的规矩,你去一趟,帮我清一清,把他的户头关掉,留下我的名字就行了。”

周宏明踌躇了半天,说:“五千美元总是不够的,你们还要维持生活。债,兴许可以想想办法找朋友募捐,他的母亲大概可以送回国,也好节省一点开支。”

“你要真能帮忙那太好了,太感谢你了。可是你不知道,那个老家伙哭哭啼啼的,说什么也不肯走。再说两个孩子我也养不起啊!你让她把孩子也带回国吧。”

“我去你们家看看再说吧。”周宏明踌躇着说。

离开了医院,一阵冷风吹来,周宏明起了满身的鸡皮疙瘩。他的心一阵阵地发凉,世事的难以预料,夫妻之间的冷漠无情,似乎比寒冬的北风还要刺骨。

张文华的家乱成了一锅粥。

他们一家五口住在学生公寓里。房子是两室一厅,平时虽然显得很拥挤,但是至少收拾得整整齐齐。现在,门口堆满了乱七八糟,散发着各种气味的的鞋子,屋子里,文华的妈妈脸色惨白,软弱无力地靠在沙发上,正在伤心地垂泪。有几个中国学生围在她身边。一个女孩告诉周宏明,他们几个刚刚进来的时候,文华的母亲昏倒在地上,文华的小女儿在旁边哭。还好,有个化学系的同学原来是学医的,他忙了半天,文华的妈妈才醒过来。可是一醒来,又伤心起来。

她没有象一般的老太太那样嚎淘大哭。但是比那些呼天抢地的悲痛更令人压抑。她的头发突然间全白了,一句话也不说,表情木然,脸上多出了许多象刀刻上去一样的皱纹。思维好象也停滞了,没有眼泪,两只黑洞洞的眼睛干涩地凝视着洁白的墙壁。

“您放声地哭出来吧,您哭出来我们会觉得好受一些,我们都是您的儿子啊!”周宏明抱着老人那衰弱的身体冲动地说。

老人抱着周宏明放声大哭起来。

这一切都使得三岁多的丽莎异常地烦燥不安。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突然间没有一个人理睬她了。她试着哭了几声,可是还是没有人理睬她。她真的生气了,开始扔东西。桌子上、书架上,几乎所有她的手能够碰到的东西,都被她扔到了地上,可还是没有人理睬她。

她更加生气了。她看见了镜框里她父亲的毕业照。她爬上沙发,踮起脚抓住它,谁知没站稳,连人带东西从沙发上摔了下来,她哇哇地哭起来。毕业照像框上的玻璃破得粉碎,那顶曾经带给文华多少希望,给他们一家带来多少欢欣的方方的博士帽,如今粘满了碎玻璃,象一个残破的梦,黑沉沉地,冷冷地压在文华那微笑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