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缺一个纳税榜-潘石屹的博客

在一次论坛上,有一个在清华大学学建筑史的女博士,她要写我们的建筑项目,问了我一个问题,说:“你原来老说要盖好房子,有钱的人有房子住了,没有钱的人才会也有房子住。把房子腾出来,这个过程需要市场化,可是到今天都没有市场化,这个市场化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把房子腾出来让给没有房子的人住?”我回答的是市场化是一个趋势,但比较慢,两三年以后北京、上海的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了。结果,易宪容也在现场,激动得不得了,说:“你作为一个商人,居然不给穷人盖房子?你这是没有社会责任。”我说:“请教你一个问题,你是不是认为生产夏利车的有社会责任,生产奔驰车的就没有?”我觉得我挺有社会责任感的,我的公司只有300多人,今年能在全中国房地产公司里纳税额排第一,我就是有社会责任的;另外我对我的客户负责,房子不要出问题就是我的责任。

盖什么类型的房子跟社会责任感、跟道德完全没有关系。人民是一个政治的概念,是政治家的问题。我在这个社会当中扮演的角色是商人,作为国家领导,关心的当然是人民,我在这个社会当中扮演的角色是商人,商人没有人民,商人就是客户,商人要做的就是把客户伺候好。这是一个对应的概念,商人对应的概念一定是客户。所以,体现商人社会责任的标准是税收。

如果一定要通过财富和价值来给商人和公司排榜定位,我认为至今还缺少一个税收榜,这个税收榜不是某个人或机构的评比,而是根据缴到税务局里的真金白银。2003年,我们公司是全中国房地产公司里缴税金额的第二名,北京第一名,但今年应该是全国第一名。

税务局的人给我打电话,说我们是第一名,问我有没有什么感想。我一点感想也没有,排到第几我不在乎,我知道我没有给政府少缴一分钱的税,也没有多缴一分钱的税,缴的税都是我应该缴的,爱排到第几就排到第几,但是在税收上没有人跟我攀比。

在对财富的看法上,第一,我还是挺喜欢财富的;第二,喜欢归喜欢,我还是把这个东西看得比较淡,有钱了,吃饭、穿衣、教育、医疗,这是对自己的好处,同时还可以帮助别人做一番事业。有了钱,就让我一定要穿名牌衣服、开好车,我觉得比较怪,也觉得没必要财富是满足生活,不是炫耀生活。

有人说我作为一个商人,肯定天天算计着怎么赚钱。其实,我对钱没什么规划。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我的两个妹妹寄完,剩下的全放在我床铺的绿垫子下。当时住宿舍,一个房间里面住着三四个人,有一个烟鬼,有时候抽烟没有钱了,就从我床垫下拿一点钱,然后跟我打一声招呼,“潘石屹,我从你那里面拿两块钱,买一包烟。”现在的钱比较多了,但我的钱一直是财务在管理,就一个账号。前一段时间广发行叫我过去,要我搞一个真情个人理财卡。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的账号里到底有多少钱。要办这个卡,我才问财务部,让他们给我查一下账,看看还有多少?结果是卡里有25万,我能动用的现金就是25万。在家里面钱是张欣管,给阿姨发工资、买菜,都是她负责。

前段时间胡润非要把我往富豪榜上排,我说这是市场经济,如果我没有这么多钱,你把我排上去,我会觉得不舒服,那是打肿脸充胖子;如果我赚钱了,我也希望能上去,热爱财富,并不丢人。所以,榜的关键不是钱,而是真实性怎么样。如果真正有那么多钱,现在是市场经济,通过这个榜让人们去尊重财富,是一件好事情。

另外一个比较热闹的是慈善榜,通过捐款的多少给富人们排个名。其实,慈善榜本来是倡导人们要有爱心,这也是非常好的。但慈善是什么?就是不管捐的多,还是捐的少,可能是一个收入非常低的工薪阶层,也可以从每个月的工资拿出一小部分来捐;如果是收入比较高的,或者是老板,做的事情当然有可能更多一些。这是一个社会应该倡导的风气,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做的。可是,现在把慈善榜搞得有点过分,让我常常想起当年中国流行的打鸡血。抓住一只公鸡,抽一管血,打到人的身体里面。在我看来,慈善应该是人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捐了这些钱,要上榜或者是其他的什么目的。

实际上做慈善事业是一个很艰难的事情,而且是一个特别艰难的事情。我给一所学校捐款,第一个条件就是不能够对外宣传,否则我就不给。第一年给了一笔钱开始建学校,建完了说要装暖气,我想也是,说四层楼房都盖完了,哪能还再烧炉子不行,那就装暖气;接着又说电力不行,要出一笔钱装电;电装好以后又说暖气的水得用泵抽进去,不能用水桶来回烧暖气,所以得解决水的问题,又得打井。实际上,回馈社会是一个工作,不是一次给一笔钱,就再也不管了。要做,就要把它做好。

上次万宝龙给张欣颁了1.5万欧元,我们决定再凑上个几百万,成立一个基金会,用来奖励中国的年轻建筑师,甚至不一定是年轻的,只要是优秀的建筑师,都可以奖励。中国是一个大规模建筑的时代,这个时代能不能留下好的东西,最关键的不是取决于民工建的质量好坏,而是取决于设计。设计的好才能留下来,设计的不好,民工建得再结实也留不下来。当时大家讨论的时候,有一点矛盾,我觉得如果是奖励为我们服务的建筑师,这个基金会就变成了自家人的事情,自家人的事情还搞得这么浩浩荡荡的,不靠谱;如果是奖励为别人服务的建筑师,不等于奖给竞争对手了吗?后来再想想,人不能这么狭隘,建筑只有好坏,同样不能分彼此,竞争对手的作品好,如果是任志强做的,我们就发给他。这个基金会的评委是独立的,评的是中国人,但水平一定是国际化的。我们把这个钱交出去之后就跟我们没有关系了,最后负责任的,是评委会委员和主席们,评上谁就是谁。

链接:中国房地产还差最后一个排行榜

文/潘石屹

70年代初,我们村子里所有人家的婚丧嫁娶,我都知道。我们村子的人把婚丧嫁娶一律叫“事情”。不管谁家有“事情”,别人家都要出一份钱,并派人去吃一顿饭。我父亲从来都不参加这些活动,都由我代表去参加。每次去我都是拿着一块钱,交给“事情”的总管,这人在一张纸上写上我父亲的名字和金额,喜事用红纸,丧事用白纸。交了钱就开始排队吃饭,常常可以吃到一大碗有豆腐、粉条和肉的烩菜,当然肉很少,尤其是对我这样大的小孩。大人说,担心长时间没有见过肉,身体吃出问题来。主食是一半玉米面和一半白面的馍。一块钱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相当于5斤小麦的价值,为参加这种活动家里常常得粜5斤小麦,如果再没有办法就去别人家借。但是无论家里如何的困难,这种活动是一定要参加的。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参加这样的活动?我还没有《新华字典》呢,一本《新华字典》也正好是一块钱。等我大一点了,慢慢地明白了,这就是交往,是捧场,是面子。

现在,年末年初房地产界的“事情”和活动很多,规模都很大。地点从深圳的锦绣中华到人民大会堂,人数从几十人、几千人到上万人不等。这些活动有一项中心的内容就是发奖,最多的一次活动发了400多个奖。每次活动,我都像小时候去村子里参加“事情”一样的认真和虔诚。不同的是,一般这种活动你是不需要带钱去的,反正我没带钱去,不知别人是不是带钱去了。而且任何一个活动在你吃饱喝足了之后还能带回点小的纪念品。至于发什么奖一般人都不太认真,大家都辛苦了一年,同行在一起找个由头聚一聚,给主办者捧捧场而已。

但是我们的同行任志强是办什么事都绷着面孔很认真的人。有一天,张宝全高高兴兴地抱着“苹果社区”的奖杯走下来。任志强冲着他喊,你的“苹果社区”规划还没有批,土地出让合同还没有签,房子还没有建,怎么就开始获奖了呢?张宝全很憨厚的一笑,没有回答。我对任志强说,何必认真呢。任志强说,孩子还没有从娘肚子里出来,就开始获奖了。细一想,任志强话丑理端,说得有道理。

2003年赶上了房地产的好年份,我们的销售也火了,全年销售了33亿元。但是在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登记的金额仅有30亿元,其他的几个亿,有些是刚签的合同没有来得及去登记,有些是缺登记的资料。按房管局的规定,只有登记的合同才算是生效。从今年初开始,我们就把建外SOHO销售的有关数据放在我们公司的网站上,确切的金额是33.22亿元人民币。我自己查了北京市房地产交易所的官方网站,建外SOHO应该是北京市楼盘销售的第一名,第二名在房地产交易所的网上登记的是20亿元。但是突然有个房地产公司在许多媒体上说,他们是销售第一,是销售冠军,销售金额有33.5亿元。我们的员工听了这个消息很生气。我说,不要生气,我们当第二不是挺好吗,何必要当第一?千万不要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争第一,这样做有百害而无一利。一定要记住:“吹牛是要上税的。”

中国的房地产有各种的排行榜,风云人物、创新、影响力、推动力、操盘手等等,十大、五十强、百杰、名盘、名人、名企……但是中国房地产还差最后一个排行榜、一个真正衡量对社会贡献的榜——税收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