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做善事-潘石屹的博客

人们有了一定的财富,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总会考虑做一些善事,做一些公益的事业帮助大家。但人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这个问题我也考虑了很久,从身边的人的一些言行里可以看到:有些人做善事是为了出名,追求更大的名气,这比较符合中国传统里光宗耀祖的思维习惯;有些人是为了更大的利益,更多的财富,把这种慈善事业、公益事业和商业一样做成可以等价交换的交易;还有一些是因为过去受助于人,需要报答;也有一些是为了面子;另外一些比较有钱的朋友,做慈善事业为的是活得更安心,死了以后也安心,也为自己的孩子们、自己的后代谋一些后福。

仔细想这些理由,大多数要做慈善事业的都没有逃脱物质的、等价交换的原则,要么是为了更大的、更多的利益;要么是为了报答过去帮助过自己的人,进行等价交换,是一种不同时期的交换和补偿。

其实用物质的办法来解决物质的问题是永远无法解决的,它只能维持在一个水平上,最终是死胡同,是行不通的。做慈善和公益的事应该是我们自身精神的需要,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我们自己精神的进步和提高。否则,我们只是从物质的层面上去追求,是没有结果的,甚至会在做一些慈善事业的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谎报捐款数字、捐款事实的情况,打肿脸充胖子,把每一次的捐款作为一个在物质层面上交易,一次获得更大的名、更大的利的机会。这就完全走到了反面。

最近我在想,只有当人的精神进步的时候,人们才有团结、快乐、帮助别人的愿望,精神的进步和提高是我们愿意做这些事情的源泉,如果我们仅是用物质的手段、商业的手段、等价交换的原则是永远解决不了这些精神层面的问题的,如果精神不能进步,我们也就会越来越不团结,越来越不快乐,有再多的物质财富也不会得到快乐。承认我们的精神世界,并且在各方面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我们做人、做事就有了原则,就有了方向,做一些慈善事业、公益事业也同样有了原则,有了方向。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不光要做善事,还要知道为什么做善事。

评论///

窦粒儿

///2006/01/06///16:54:58

人们都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任其自由地发挥,因此,才会在做完善事或者公益活动后,凭着内心深处的奢望,促使自己去追逐回报。

正白旗

///2006/01/06///17:10:36

用物质的办法来解决物质的问题是永远无法解决的,它只能维持在一个水平上,最终是死胡同,是行不通的。

这句话说得好,物质终归是物质,它对一个人所起到的支持作用,只会局限于物质存在的那一个时间段里。当物质消失时,这种支持与帮助的作用就会随之消失,让这个人又回复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但精神上的改变又是何其难,它远没有物质来得那么直接那么快,不要怨许多接受救济的人为什么那么短视。当一个人饥饿时,你让他摆脱大饼的诱惑而去接受精神的洗礼,是多么的勉为其难啊!

褪色的浮

///2006/01/06///20:17:53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就如同马斯洛5种需求的一种,也是分为多层面的。我认为,通常的人,精神境界的层面高低与物质层面的高低是相关的,而且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物质层面高的人,往往较为容易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就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样。这只是对于一般的人而言。但是,对于具有慧根,以及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的人,在天赋智慧下、后天环境影响下,会较一般人更能达到高的精神境界,所谓高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忘己置心于天下及百姓的人,而忘我的不同程度则决定了不同层面的精神境界。

至于行善,我认为是发生在点滴生活中的,不一定像您说到的那样壮大或者壮举。但是,积少就会成多,也就成了所谓的事业。对于大众,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生活习惯,或者是一种境界。而善举的大小,决定于不同人的不同能力,对于能力大的人,相对其自身也许仅仅是滴水之劳,对于能力小的人,相对其自身也许已经是全部。所以,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善举。但我认为,后者的善举更大,或者说精神境界更高!

慈善事业并不是那些轰轰烈烈、大肆宣扬的慈善晚会、募捐拍卖,等等。那些不排除被一些人当作一种炒作的方式与手段,当作一种提高名望的渠道,如是便有太多的个人目的,有太多的利己。同时,为了包装为了造势会付出更多的财力物力,甚至在一晚的慈善晚宴上,捐款的总额还不如当晚的消费费用。这就是现在所谓的慈善事业!

相反,我认为慈善事业是每一位社会人一生的事业,就如同每个人一生的事业(通指工作)一样,是用心长期在做的举动,而不是一小撮人的事业。这样,才能使整个社会祥和平安,能够做到此,也就无所谓原则、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