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关于全民教育的国际会议。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问题。在香港,我看到这样一个公益广告,一个非洲妇女,手里面捧着一条鱼,旁边写着,给她一条鱼,不如教会她如何捕鱼。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国家。小时候,我在上海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从来没有看到自己的家人,为了我的教育问题而烦恼过,因为不需要为了学杂费烦恼,那时候,一个工薪家庭,负担一个孩子上学还是没有问题的,也不需要为上哪个学校烦恼,因为如果要上好的中学、大学,就是依靠自己在统一考试的时候,表现出色一些。
但是现在,情况好象不一样了。看看我的那些在内地的朋友们,即使孩子只不过在上幼儿园,就已经开始要为他们操心了,因为幼儿园好不好,会影响到小学好不好,而小学好不好,影响到能不能够进好的中学,而进了好的中学,似乎半只脚已经进入了名牌大学。而要有一个好的开始,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钱。
曾经听一个朋友告诉我,尽管现在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这些年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那就是赞助费,在北京要进好的小学,费用从五万到十万元不等,六年小学分摊下来,平均一年一万块钱。我听了,心里暗自庆幸,还好我的女儿在香港读书,不然在这里还真的是负担很重,除了赞助费,还有杂费,加上孩子的交通费、伙食费、补课费、兴趣班费,其实一年下来,在一个孩子身上的教育开支,差不多要两万块钱。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调查显示,中国内地在教育上的人均开支,是欧美国家的两倍,就拿香港来说,除了幼儿园对于家长来说,是开支最大的一段时间,平均每个月的学费三四千块港币,但是到了小学开始,因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家长只要负担杂费,还有像午餐等等费用,即使加上补习社的学费,一个月一千块钱就可以应付了,当然国际学校的学费要贵很多,不过也就是从二千多块到五千多块,如果和内地的一些所谓的国际学校的收费比较的话,那又是小巫见大巫了。以这样的教育开支和收入进行比较,内地的家长负担要重很多。
至于上大学,教育部的数字更让我觉得吃惊,十多年来,已经上升了五十倍。问一些有孩子在大学读书的朋友,他们说,一年如果没有一万块钱,还真的读不起大学。
想想自己,在上海读大学,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忽然觉得自己非常的幸运,因为如果是今天,按照父母的工资水平,看来读大学,会成为家庭非常大的负担。
教育部的官员说,现在太多的教育费用转嫁到了家庭,这是不合理的,政府应该承担得更多,我完全同意,至少对于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来说,让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这才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那时候,对于我们来说,读书是自然不过的事情,自己要做的,就是把书读好,争取好成绩,考上好学校,但是现在,对于一个来自低收入的家庭的孩子来说,读书成为人生一个艰难的选择,有时候,不得不选择放弃,即使有了读书的机会,却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就是这句话的实证。我们今天的生活,正是因为我们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我一直认为,在我们这个国家,应该是人人均等的。
想起不久前教育部开记者招待会,我问到目前教育开支占GDP的比例,却没有最新的数字,2004年好象是百分之三点多,已经比前些年有了提高,这是一个让我觉得不太合理的现象,政府支出,和西方国家比低得多,但是个人教育开支却高很多。
中国的家长望子成龙,愿意在孩子教育上面,做大量的投资,如果是经济负担允许,我想不是一件坏事情,关键是,正是因为一批有负担能力的人,无意当中纵容我们的教育产业化了,商业化了,让教育成为一个可以牟利的行业。
好的学校,为了留下好的人才,于是需要更多的资源,交赞助费的家长也心甘情愿,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其实这些学校是国家的,也就是说,这些学校,理应做教育孩子的工作,而不是通过用金钱来提高进入的门槛,把教育的机会从很多孩子的身上剥夺了。
如果是私营学校,收费可以根据口碑来调整,这是商业行为,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公立学校,把教学质量和金钱挂钩的话,未免有点说不过去吧。只是,为什么学校会这样做,我想主要是“利”字当头,这除了办学观念,与教育体制、政府投入都有关系。
一个国家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希望,和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是息息相关的。全民教育,我曾经以为在中国应该不是一个梦想,但是如果我们来看数字的话,中国的文盲人数,占了全球文盲人数的百分之十以上,这些年来,政府投入有限的资源重点在农村扫盲,但是,如果教育负担不降低的话,不单单在农村,我想在城市,都会出现教育机会不公平的情况。
200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