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要出差,最担心的,就是行李不见了或者是被延误了。于是尽量把行李精简到一个手提拉杆箱里面,只是最近发现,这招也不灵了,因为不少航空公司还有不同国家的机场,对于手提行李的大小有了新的规定,行李越来越小,重量标准也是越来越低。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在等候我的行李,从香港飞渥太华,经芝加哥转机,虽然在香港check-in的时候,行李牌写明目的地是渥太华,但是地勤人员叮嘱我们,到了芝加哥,一定要记得把行李拿出来过海关和安检。我一直不喜欢在美国转机到其它的国家,最大的原因,就是行李不能够check-through,而且在美国安检的时候,还不允许锁上箱子,丝毫没有安全感。
结果这次,人到了加拿大,我们的行李,却还留在芝加哥。不过我们还不算运气不好的,算了一下,这班飞机上,只要是在芝加哥转机到渥太华的,行李都有问题。再一打听,比我们先到一天的同行,和我们同样的命运,到了酒店,和前台交代,如果行李来了,尽快送上房间,前台小姐同情地看着我们:“不要着急,每天都是这样.今天你已经是第十几个了。”
不过在国外,即使是可以check-through并不代表行李可以安全地和自己一起抵达目的地,最不保险的反而不是那些第三世界,或者是不发达的国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法国巴黎机场。每次一听说要在巴黎转机,总是要为行李担心一番,因为我自己,在短短两年里,就不见过延误过两次行李,其中一次,是我的行李箱追了我三个城市,才到了我的手上。
我想我还算是幸运的,因为最终还是可以找到行李,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跑来跑去的人来说,即使是行李延误一天,都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我们总是在不同的城市和国家穿梭。为了不因为这种事情影响工作,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对于摄影师来说,手头的设备至少可以支撑一到两天的拍摄工作,而对于记者,所有重要的文字的东西,一定要随身携带,特别是电话、现金还有证件,是绝对不会离身的。因为如果真的行李没有了,至少还能够和外界联系,也能购买一些必需品,让自己能够展开工作。
不过行李找不到,或者是晚到了,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保持冷静。也许我和我的同事算是经验比较多的,所以面对这样的事情比较坦然,第一个反应是,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采访工作,然后着手登记工作,英文国家还好,语言不通的地方,真的难度蛮大。
生活当然会受到影响,没有替换衣物,没有洗漱用品,我还记得那次从巴黎转机到非洲加蓬,行李没到,快四十度,我却只能够穿著毛衣,住的地方,虽然是五星级酒店,却没有牙膏牙刷,也没有小卖部,结果,还算我运气,因为我总是随身带一小瓶漱口水来应付长途飞行。
不过我的感受是,只要一拿到行李,这些所有的不方便,就会变成路途当中的乐趣,没有什么大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