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城记-无“薇”不至

我出生在上海,二十多岁去了香港,一住十多年,现在又来到了北京,我的一个朋友说,你是上海制造,出口香港,然后又转内销到北京。

说起上海,很多人总是觉得,很快他就会超越香港,对于上海土生土长的人来说,上海确实正在和香港越来越像,但是谈到超越,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外人的眼里,大家看到的总是上海的高楼大厦,繁华的一面,对我来说,离开十多年,每次回去,会看到那些在窄窄的弄堂和旧旧的马路边的房子里生活的上海人,生活没有太多的改变。我也会看到,在富丽堂皇的酒店和餐厅里面,服务员并不专业的服务,更重要的是,上海缺乏包容,在这里,外来的人总是要按照上海的规则来生活,不然的话,就会从这里感受到歧视和排斥。上海人现在引以为荣的东西,其实都是旧上海留下的,上海人生活在前人创造的传奇当中。

虽然在北京呆的时间不长,快两年了,但是我却越来越喜欢这个城市。还记得第一次到北京,大概是九年前,印入眼帘的北京,给我的感觉是,真的很土,但是,慢慢的,你会喜欢这个城市,虽然从外观来说,没有上海的精致洋气,但是它在文化上体现的那种包容,会让你慢慢爱上它。

在北京,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在这里生活,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方式,小人物有小人物的选择,大家相安无事,从来没有格格不入的感觉。正是这样的包容,让北京成为一个原创性最强的地方.

来看看那些酒吧,北京的也许仔细看粗糙了一些,但是却有自己的风格,而在上海,每一家都是那样的fashion,非常完美,于是也就没有了个性。

不过生活在北京,需要付出代价,那就是花在交通上的时间。我曾经试过,平常是十五分钟的车程,结果整整用了二个小时。每天在北京,发现自己花的最多的时间原来是在车上,塞车的程度,我的感觉已经比得上曼谷。

香港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东西方完美结合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满街都是英文招牌,也可以到处看到大大小小烧香拜佛的地方。在这里,不管是西方的圣诞节,还是中国人自己的春节元宵,都属于公众假期,香港人同样过得认真。

对于我来说,在香港学会如何工作是我一生最受益的地方,因为这里教会我要尊重自己做的每一份工作,要敬业,同时也要专业。在香港我也终于体会到公平对一个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因为到现在我还相信,如果不是因为我到了香港,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我肯定不会成为媒体的一份子。

不过即使自己已经是香港永久居民,但是当别人问我是哪里人的时候,我总是脱口而出,我是上海人。我想出生在上海是幸运的,尤其是在上海经历中国一个划时代的变迁,让我以后,背井离乡,走过世界上不同地方的时候,不会感到怯场。

至于北京,对于一个关心中国的人来说,这里是不可替代的地方。特别是我,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想只有在北京,才能够感受到中国发展的脉搏,以及去察觉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种种变化。

一次,香港电台采访我的同事梁文道,觉得闾丘到底是哪里人,梁文道打量了我半天,然后说:“我觉得她是一个国际人。”我想这种感觉,来源于我在三个城市的生活,当然还有我老是东奔西走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