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住的地方到公司上班,我最喜欢的方式就是坐渡轮。我想渡轮是香港的独有的地方,虽然其他的城市都有渡轮服务,但是谁也比不上香港的天星小轮。尽管轮船公司不断地翻新渡轮,但依然掩饰不住它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沧桑。
坐在渡轮上,没有坐车那样拥挤的感觉,我总是挑最后面的位置,然后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就这样欣赏两边的风景,倾听海的声音。
这个时候,会发现香港真的很美,港岛区的那些高楼大厦,高楼后面的太平山,还有偶尔在海面上飞过的海鸟,这些只有在香港才能够同时拥有。
很多时候,在这个城市住的时间久了,总是会有一些厌烦的感觉,但是每当飞机从另外一个国家,从另外一个城市飞回香港,在香港机场降落的那一刹那,我都会发现,原来那种回家的感觉竟是那样强烈。香港机场,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在那一个瞬间,都让我觉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方。
我爱香港,是因为这个地方让我成为一个电视记者。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是1995年的冬天,我移民来到香港,当我在巴士上看报纸的分类广告的时候,看到一家国语电视台招聘记者和国际编译,我马上打了一个电话,第二天就去面试。面试非常简单,先被负责人问了一些基本的数据,然后他递给我一份外电稿件让我翻译,我还记得那篇稿子的内容是有关美国某个州遭受暴风雪袭击的。以我当时的英文水平来说,不算难,所以用了十分钟不到的时间,我已经把整篇文章翻译了出来。我还记得当负责人拿到我的稿子的时候,先是惊讶我的速度,然后开始看稿子,边看边露出笑容,最后他抬起头来说,如果这最后一句“安坐家中看电视”,改成“苦坐家中”,可能就和全文的内容协调了。
就这样,我得到了这份工作,成为电视台的一名国际新闻编译。我想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我进入的这家电视台,用的设备是当时最先进的数码系统,我的上司和大部分同事都有着丰富的电视工作经验,我开始了进入电视这个行业的第一课。从计算机系统的运用,到如何利用电视画面来进行剪辑,还有电视文字稿独特的结构,都从头学起。虽然我在这家电视台只是工作了三个月的时间,但是却有了很好的基础。
其实如果当时我还是在内地的话,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要去做这份我从小学就立志要做的职业,因为要进入电视台或者是其他媒体工作,除了激烈的竞争,还有就是要看关系和后台。对于什么都没有的我来说,我只能够利用自己的专长和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当时我一毕业,就通过考试进入了外资企业。也正是在外资企业的工作,让我的英文有了更多的运用机会。我想我要感激香港,因为在香港,我真正体会到,原来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真的只需要依靠自己的实力。
进入第二家电视台,同样印证这样一个道理。在这家台湾和香港合资的电视台里面,大家每天都是在高度紧张地工作着,因为电视这个行业,直播就是直播,不能够有一点点的差错,之前一定要把所有的工作做好。而就是在这家电视台,我的上司给了我做记者的机会。我想很大的原因,一来是自己的工作表现,手脚快,反应快一直是我的特点,从小学开始就是这样,做作业和考试,我一定是全班第一个完成的。事半功倍的好处,就是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的事情。第二个原因,之所以给我当记者的机会,我想是非常现实的,就是自己的长相,虽然不漂亮,但是有亲和力,而这也是当电视记者和平面记者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外貌会成为被考量的职业因素之一。
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在香港出外景采访新闻,那是调景岭最后一批居民拆迁。为了这次采访,之前我还特地去买了一套套装,虽然之前在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时候,每天都必须穿套装,但是到了香港之后,当电视台编辑,服装就变得随意多了。不过出外景毕竟不同,需要展示记者的职业性,服装非常重要。从进入电视台的第一次开始,我就留意记者如何进行采访,又或者自己真的天生适合当记者,虽然那次全港媒体都挤在那里,但是我一点也没有怯场,除了做民众的访问,还在众目睽睽之下做了串场,那是我的第一个出镜串场。为了赶新闻播出,在从现场回公司的路上,我开始写稿子,到了公司马上冲进剪辑房,和剪接师一起剪片,就这样,我的第一条电视新闻报道完成了。
mpanel(1);
在香港从事电视新闻行业,并不是一些观众想象的那样风光。因为在香港,记者只是林林总总的职业的一种,要约访问总是得抱着求别人的心态。我还记得有一次到内地采访,我约一家公司,结果对方问我是不是要给钱,要多少钱。当时我愣了很久,因为我是在求对方给我们访问的机会,为什么变成了好像是对方求我。之后我才明白,付钱做新闻的现象在内地存在一段时间了,这让我在觉得看不惯的同时,也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我是在香港的媒体工作,是在香港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面,我们从来没有收钱做新闻这样的念头,因为这是记者最基本的操守,而且我们的工作约章里面也提醒我们,超过五百元的礼物一定要上交公司,收受超过五百元的红包就是受贿,香港的廉政公署会请喝咖啡,也就是请上门接受调查。每次我和内地的同行或者是被访者介绍和解释我们为什么不能收礼物和金钱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一种觉得不可思议的表情,但是也有不少人表现出赞同。
除了并不风光,在香港,电视新闻是一个团体工作,记者再出色,如果没有好的摄影师,好的剪接师,那么就不会制作出一条好的新闻。在香港,分工非常细致,因此每个步骤都非常专业和严谨,在外出采访的时候,每个人都谨守自己的岗位,就好像记者可以让摄影师做任何和采访有关的事情,要加班工作,摄影师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或者大家之间会有不同的意见和争执,但是大家都是对事不对人,这就是让我觉得香港人可爱的地方。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养成了踏踏实实的工作习惯。
媒体之间的竞争激烈,对我自己来说,反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因为有了压力。在香港,虽然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但是现在电视台已经有四家,提供超过八个频道的节目,正是因为这样,抢新闻,要求做独家,虽然没有台湾那样的激烈,但是也是对每一个记者的基本要求。每次香港的记者跟随中国国家领导人外访,从早上代表团成员开始吃早饭,到晚上他们回房间睡觉,都可以看到香港记者拿着话筒在酒店的大堂里面等候。除了希望能够抓住机会进行提问,更多的时候也是在相互监视,避免出现”别家都有我独无”的场面。不过对于这样的场面,我自己倒是觉得,如果大家知道自己想问什么问题,有好的角度写新闻的话,这样做真的非常敬业,我也愿意这样做,但是大部分的时间,大部分的记者并不知道自己要问什么,很多时候连对方是谁也没有搞清楚。他们的功能,就是当有人提问的时候,确保自己的麦克风不要漏掉。所以很多时候很累,都是因为这种原因造成的,不过这就是竞争,这就是香港的传媒,只能够接受和想办法对付。
不过竞争带来进步,除了把压力转化成为动力,同行的出色表现往往可以成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正是在香港这个地方,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判断新闻的重要性,如何用电视的各种技巧来配合新闻内容的表达。比如我喜欢看香港不同电视台的专题节目,因为我觉得,自己虽然可以在写新闻方面得心应手,但是在专题方面,有的时候很难把握,多看别的台的节目,可以给自己很多的启发,特别是在选材方面,同样的一条香港新闻,我喜欢看看别的电视台的行家是如何处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切入点不同的问题,到底谁的处理更好一些。在我工作的地方,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前辈,他们并不吝啬分享他们积累的东西,到现在我还记得一个资深的导演和我说的一句话:”闾丘,千万记住,在镜头前面要想的是告诉大家什么,而不是在意自己到底漂不漂亮。”
香港新闻自由是一国两制所规定的,体现了香港特色,对于像我这样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尤为珍贵。正是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下,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把事实原原本本地告诉观众,不需要考虑别的东西。
我爱香港,因为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你必须逼着自己不断地为自己增值,来适应这个地方。来到香港的第二年,我就考虑要去进修,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这是一个国际都会,虽然我有着内地著名大学的毕业文凭,但是我的周围,都是那些在香港以及在海外读书回来的同事,这样就让我自己有很大的危机感,因为我会觉得,自己在英文方面曾经有过的优势已经没有了,而且在这个社会,学历也很重要。正是因为这样,我选择报读传播硕士的课程。那两年的时间非常辛苦,而且因为自己经常要出差,在学校的表现并不是很好。不过我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和内地相比,在香港读在职研究生的大部分人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为了自己职业的发展而铺路,因此在学习态度方面相当认真。包括我自己,和读大学本科的时候不一样的是,我开始真正为了自己学到东西而读书。学位对于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两年的时间下来,我的英文水平,我的专业知识是不是有所提高。现在我在读另外一个硕士课程,有关国际关系的,很多人说我蠢,他们觉得我应该去读博士,我曾经想过,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个课程。我知道不但辛苦,还要花大量的金钱,但是我总觉得我不是为了一个学位。在学校,我遇到很多很好的老师,也有很好的同学,我们那些围绕国际问题展开的讨论,对于我的采访有很大的帮助。在香港,所有的课程都是用英文进行,这样还可以逼着自己用英文听说和写作。这是香港的一个长处,不需要到海外,但是同样可以用英文来学习。我的同学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来自亚洲、欧洲以及美洲,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背景,让我们的课堂讨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我想我喜欢香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着自由流通的信息,各种各样,有的时候真的让人眼花缭乱。我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我还是觉得香港好,至少有一点,到处可以上网浏览信息,还有就是流动通讯的优质服务。我还记得第一次到纽约,把华尔街和香港的中环相比,我想中环金融区要气派得多。在美国打电话,线路经常出现问题,在香港方便惯了,到了外国很多地方会觉得做事情太不顺畅。香港有一个长处,那就是可以看到所有中文和英文的信息,因为在西方国家,虽然信息同样发达,但是只有英文。因为来到香港,所以我学会了广东话,结果发现,广东话非常有用,除了可以在香港本地方便沟通之外,到了海外,原来也大派用场。香港,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造就一个国际人的视野。
不过我想我爱香港,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凤凰卫视的总部就在香港。我还记得六年前,当我来到凤凰卫视的时候,整个中文台的工作人员不超过一百人,整个新闻部的记者只有两个,正是因为这样,我有了比在别的电视台工作的同行更多的机会。而在凤凰卫视,我再次感受到,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获得回报。
香港是一个务实的地方,人们兢兢业业地工作,除了为了赚取一份工资养家口之外,还有就是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的责任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当SARS在香港肆虐的时候,没有一个前线的医护工作人员退缩,因为坚守自己的岗位,是香港人认定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就在今年年初准备出发前往中东的时候,我终于拿到了我的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还有特区护照。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个香港人。
我还记得当我第一次撤离巴格达的时候,在从巴格达到叙利亚的途中,遇到了来自澳大利亚的联军的盘查,当他们听说我们是来自中国香港,其中一个士兵马上松了一口气,我问他为什么,他说,香港,当然不一样。
我想我明白他的感觉,在很多外国人的眼中,香港有它自己独特的地位,它是中国的一个城市,但是很多时候,它又代表着不同的东西。香港的国际化,让它和其他城市拉近了距离。
夜晚离开公司回家,我一定会经过中环,即使是深夜,中环依然是灯光闪烁,一派不夜城的感觉。中环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地方,有现代化的高楼,旁边却可能就是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旧建筑,高楼旁边的小巷子,如果走进去,很多时候会让人怀疑是不是时光倒流。
我喜欢坐中环的扶手电梯回家,这个全球最长的室外扶手电梯,经过SOHO区。在这里,你会听见不同种类的语言,看到不同肤色的香港人。这个时候,我会觉得上天真的待我不薄,让我成为了这里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