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谁认识马云

“竞争就像一场运作战,输赢取决于对未来市场的把握和对资本需求的迅速反映。”这是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一句经典的口头禅。

所以,无论传教士一般的马云如何有魅力,如何舍我其谁,风险投资商们都知道,阿里巴巴并没赚钱,而且缺钱,因为?郾com公司是“烧钱”的主,庞大的运营费用终会将马云压得喘不过气来。幸运的是,马云在全球的巡回演讲,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是吸引客户,二是吸引风险投资。

开垦电子商务市场处女地,市场与资本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唯有做到控制市场、占有资本的两全,马云才能集聚底气,高枕无忧地“享受”阿里巴巴蒸蒸日上的未来。

“AK-47的救赎”

当今时代是一个以资本为特征的时代,资本成为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由于互联网的规模效应大于其他任何一种经济形式,其对于资本的渴求也是超乎其他任何一种经济形式的。

1999年7月,钱已经成为阿里巴巴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阿里巴巴已经困窘到马云必须向旁人借钱来发团队成员的工资了。

不幸中的万幸,此时的阿里巴巴受到来自美国最顶级的商业媒体《商业周刊》的关注,起因是据说有人在阿里巴巴这个网站上发布消息,说可以买到AK-47步枪。这条消息把马云吓了一跳,可是马云他们找遍网站所有的消息也没有找到这条买卖信息。马云回忆道:“按说这也不可能。根据以前的经验,我们知道互联网最大的问题在于可信度,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立下规矩,对所有在阿里巴巴上发布的信息都经过人工编辑,这个规矩从免费会员时代一直坚持到现在,因此我相信这样的信息是不可能存在的。不过像《商业周刊》这样的杂志一报道还是把我们吓了一跳,因为它很少乱讲话。”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AK-47的负面报道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阿里巴巴,但是它带来了更多国际记者纷至沓来的脚步,伴随这些脚步而来的当然还有国外的投资者们。

宁愿失之交臂,不食“嗟来之食”

面对纷至沓来的风险投资者,尽管马云很缺钱,却也并不看重风险投资者们囊中的美钞。根据财经作家郑作时先生对时任阿里巴巴副总裁的彭蕾的采访笔录,便可窥见一斑。

1999年7月的一天,马云在湖畔花园那个房子的客厅里接了个电话,然后看了看正在公司的人,对彭蕾说:“你和我一起出去一趟好吗?”

于是他们就一起走了。到了外面彭蕾才知道,马云和她是要去见投资人。但是她和马云一样没什么准备,她带了一个普通的本子,马云干脆什么都没带就过去了。

彭蕾已经记不得那个公司叫什么名字了,只记得要见的是从上海过来的那个投资公司上海办事处的经理。当时过来的一共有三个人,住在杭州的世贸饭店。他们已经到过湖畔花园阿里巴巴的地方,了解了阿里巴巴在做什么,也回去做了汇报。这些投资人手里是有权限的,在得到老板的同意后,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决定是否投资以及投资多少,因此马云和他们的谈判是实质性的,如果谈妥,资金就可以划过来。

因为双方都已经实质性地了解对方,所以虽然是上百万美元的谈判,但看起来并没有一个谈判的样子。场地就在投资经理们住的房间里(普通的标准间而已)。五个人,彭蕾和对方的一个人坐在单人沙发上,马云坐在一张床上,不过他总是喜欢走来走去,几乎也没怎么好好坐下过,他们中的另两位一个坐在另一张床上,一个坐在写字桌前面的凳子上,就这么进行了整个谈判过程。

例行的寒暄过后,谈判很快进入了实质性的问题。投资经理们出了一个价,因为对他们来说投资金额是有权限限定的,所以所谓的价钱就是这个金额占阿里巴巴多少股份。他们表示如果马云同意的话,他们可以马上做决定。可是马云看来不满意股份比例,他强调阿里巴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东西。言下之意很明白,投资经理们出的钱占不到那个股份比例。谈判进行到这里就有点僵了。于是马云提议停一下,对投资经理们说:“我们要出去走走。”

马云和彭蕾下了世贸的电梯,走到就在边上的曙光路上。一开始马云默不作声,过了很久他突然问了一句话:“你觉得怎么样?”“我知道他的这句问话并不是真正咨询我的意见,因为他在这种事情上是非常有主意的,这时候的问话只不过想缓和一下两个人默默走路的气氛罢了。但我在那时候是管钱的,我清楚地知道阿里巴巴已经没钱了,特别想他让步把钱拿进来。所以就说:‘马云,公司账上没钱了。’”彭蕾回忆说。

马云不吭声,又走了一段,说:“好了,我们回去吧。”到了饭店的房间里,马云告诉对方说:“我们认为阿里巴巴的总价值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个,你们的看法与我们差距太大,所以我们看来无法合作。”就这样结束了这次谈判。彭蕾还记得谈判结束后她随马云下电梯还是和对方的一个人一起下来的。在电梯里那个人还特别遗憾地对他们说:“你们错过了一个机会。”

一个名不经传的阿里巴巴,何以对风险投资如此挑剔?马云解释道:他希望阿里巴巴的第一笔风险投资除了带来钱以外,还能带来更多的非资金要素,例如进一步的风险投资和其他的海外资源。为此马云总共拒绝过38家投资商。

看来,马云对阿里巴巴的要求、对风险投资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严格。这正如他做人的秉性:但求最好。创业初期的苛刻并非一件坏事,它有助于形成一种意识、一种文化,这也是阿里巴巴发展壮大之后马云一直十分看重的一种企业文化价值观。

峰回路转:来自高盛的“天使基金”

1999年火热的中国互联网,吸引了许多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的注意,在这一年,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大规模地在中国互联网市场进行投资,以著名的老虎基金、高盛和软银为代表的风险投资商在中国的门户网站以及电子商务网站里肆意花钱。

据说,当年新浪一举获得华登1600万美元的投资;而搜狐也不甘为人后,先后获得两笔投资,投资额分别600万美元和3000多万美元。在此之后不到两年时间里,中国三大门户网站均进军纳斯达克,而投资者也因此得到了高额的回报。

在如此火热的投资面前,马云并没有被这种疯狂冲昏头脑,在拒绝了一些投资的同时,马云带着风险投资经理人出身的蔡崇信仍在为阿里巴巴找寻资本的注入而四处奔波。尽管这一年对互联网的投资多不胜数,但一向要求颇高的马云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东家。

1999年8月,蔡崇信与一位旧相识的偶然相遇带来了阿里巴巴的第一笔“天使基金”。

时任高盛公司香港区投资经理的林小姐与蔡崇信曾有过一面之缘,那时的蔡崇信还在哈佛读书。在一次搭乘飞机由美国回台湾的途中,蔡崇信有幸结识了林小姐,并由于专业的关系,联系就这样一直保持了下来。

蔡崇信与林小姐寒暄之后,才知高盛基金看中了中国的互联网,有意在此大展拳脚,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一幕。

由于之前的高盛基金一向感兴趣的是传统产业,而从未在高科技产业有过投资经历,因此阿里巴巴是否能获得投资,胜算并不大。在林小姐的引荐下,高盛迅速派人对阿里巴巴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结果比较满意,当时马云和蔡崇信的心情犹如重石落地。

“说实话,当时阿里巴巴对投资人的谈判空间余地比较小。虽然互联网热,但我们当时没钱是个大问题,没有办法对高盛这笔投资的条件进行讨价还价。到后来第二轮融资的时候,我们手里还有很多钱,谈判的余地就大很多。当时高盛的要求比我们正在谈的那家投资人的要求来得苛刻,但马云和我商量之后还是决定要高盛的钱。因为一方面它是美国有名的投资公司,可能会对我们未来在美国开拓市场有些帮助;另外高盛的规模大,看事情比较长远。我们大概商量了10多分钟,把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了。”蔡崇信说。

与其说蔡崇信的这一番话证明了当时阿里巴巴的艰难处境与隐忍让度,不如说是马云更为看重高盛这个投资品牌。

马云的视线集中在高盛呼风唤雨的能力,还有它极强的市场号召力上。这也是日后马云考虑融资的一大关键要素。马云对融资的挑剔也由此进入了另一个高度。尽管他曾因数学不好两次落榜,但是对于融资这个问题,马云的脑袋似乎比任何人都灵光。他清楚地知道被他人控股的后果,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控股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马云对钱的态度一方面是很冷漠的,另一方面却又十分重视。他希望投资商尽量少控股,因为也许不知道哪一天他又会想出什么大家不可接受的怪点子。同时马云认为自己控股又不如让员工也从中获利,因为所有的阿里人都是马云患难与共的朋友,深信“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马云一直以朋友为事业的中心。

以高盛为主的一批投资银行向阿里巴巴投资了500万美元,不仅成为阿里巴巴首轮“天使基金”,也成为了轰动一时的特大新闻。

一解燃眉之急的阿里巴巴将要在欣欣向荣的互联网市场大展拳脚、一展宏图了。

孙正义看上阿里巴巴

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阿里巴巴终于有了新家,地址就在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3层。

时光如梭。一转眼,1999年很快过去了。马云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带领阿里巴巴走过了一年。阿里巴巴继续在高盛提供的肥沃土壤里吸收着营养,快速地成长着,这一切在当时国人的眼中也依然是悄无声息的。

2000年,阿里巴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对资本的呼声也日益增长。此时的阿里巴巴开始着手进行第二轮融资了。因为有过一次融资的经历,加之阿里巴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使其具备了底气十足的对话资本,这一次的融资于马云个人而言显得更为轻松与愉快。

而这一次融资的合作对象便是业界鼎鼎有名的传奇人物孙正义。在投资行业里,孙正义的名号就好比在NBA中的姚明或者迈克尔·乔丹。提起孙正义,不能不在这里做一些追根溯源的工作,这并不是因为孙正义有和马云一样不起眼的矮小身材,而是因为他与马云心灵相通的智慧。马云说,他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和聪明人在一起,不用多说什么,他就能听懂你。在马云眼中,孙正义就是这样的聪明人。

孙正义,1957年8月11日出生,父母在日本九州岛经营柏青哥生意,祖父辈从韩国移民至日本当矿工,并取日本姓氏“安本”。孙正义于高中时迁居至美国北加州,智慧聪颖的他越级进入加州柏克莱大学就读,主修经济。

20岁,孙正义即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美元;21岁大学毕业,他卖掉公司返回日本,一切从零开始;43岁,他成为亚洲的首富,资产达3兆日元。他的目标是在30年内超越微软与英特尔。他被《新闻周刊》评为亚洲年度风云人物,被誉为日本的“比尔·盖茨”。他只手能掀起日本的网际网络海潮。孙正义的经历非常曲折,小时候曾四处从垃圾箱中寻找垃圾养猪为生。父亲从小鼓励他“你是个天才”。孙正义从社会最底层摸爬滚打出来,从小就有许多狂想并能一一实现。他说:“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一切都是从这儿开始的。”

由此看来,这位传奇人物与马云的交锋必将是一出不容错过的好戏。而马云第一次见孙正义,就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1999年夏末秋初,北京的天气开始渐渐转凉。在北京奔忙的马云突然接到来自摩根士丹利亚洲公司资深分析师古塔的电话,他向马云询问了有关阿里巴巴及其融资的一些基本情况。四个星期之后,马云收到了古塔的电子邮件,在邮件中古塔告知马云有一个人“想和你秘密见个面,这个人对你一定有用”。

也就在这一年的11月30日,阿里巴巴由高盛牵头的第一轮融资刚刚到位;而第二天,志得意满、兴高采烈的马云去富华大厦赴约。

然而古塔告诉马云的秘密约会其实并非马云原本想象中的二人会谈,而是一次规模比较大的项目评介会。而那个据古塔说对马云“有用”的人也让马云大吃一惊,因为马云并没有想到他将要见到的人竟会是软银的总裁孙正义。那天,在孙正义约见的人物中,马云只能算个小角色,因为这次评介会对于已是互联网大腕的王志东、张朝阳、丁磊这样的风云人物来说都显得非常重要。

因来访的人太多,孙正义只给了每人20分钟时间。

当投影仪调出了阿里巴巴网站的页面时,马云顺势站起来作了几分钟的演讲,介绍阿里巴巴为何物,阿里巴巴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马云说,孙正义很聪明,悟性特别高,“我跟他一讲他就听懂了”,并且每次说话都是“我要怎么样、怎么样的,这一点跟我脾气蛮像的”。

马云仅仅开讲了6分钟,就被孙正义打住了。孙正义当即表示了他略显强烈的投资意向,他问马云需要多少钱,然而在这位投资家面前,马云的回答十分令人吃惊:马云声明他并不缺钱。孙正义反问道:“不缺钱,你来找我干什么?”马云的回答则显得有些孩子气,当然这与他的个性有关:“又不是我要找你,是人家叫我来见你的。”

这样的对话,现在看来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而真正戏剧性的并不只是这段简短的对话。尽管此前马云刚刚获得了500万美元的投资,但是在那个互联网投资疯狂的年代,500万美元又算什么呢?无数的?郾com公司都在为融到更多的钱而对投资商努力展示自己的魅力,只有马云例外。

和孙正义的交易中,马云是真的觉得不缺钱而说了实话,还是为了吸引注意而使出他欲擒故纵的看家本领,或许只有马云自己心知肚明,旁人自是无法揣测。对于如何和投资商打交道,马云个人认为,所有投资者其实都一样,你赚钱了,他天天盯着要给你钱;你不挣钱,你找他要钱,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想要得到。”就是这样的回答,反而进一步刺激了孙正义,临走时,他请马云去日本的时候一定要和他当面详谈。

6分钟搞定2000万

在和孙正义见了第一次面20多天后,马云带着蔡崇信如约在日本东京再次会见了孙正义。

出人意料的是在见面之后孙正义并没有寒暄,而是直奔主题,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使马云并不奇怪他在第二次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要投资,我们要占30%的股份。”

谈判很快就进入主题,孙正义说,给阿里巴巴投资3000万美元,占30%的股份,马云考虑了五六分钟后,点了头。

这次谈判中,蔡崇信持反对意见,对孙正义道出了后来在互联网界颇有名气的“No”。

“对孙正义说‘No’是需要勇气的,他是一个几乎让人无法拒绝的人,当时的互联网界他投资雅虎的故事已经让人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可能是因为我们当时资金还比较充裕的原因,我对他三次说了‘No’。”蔡崇信说,“第一次是他报了一个价钱,我几乎没有反应就直接把‘No’说出来了,而且说得十分坚决。我说你报的这个价钱,我们根本不用通过董事会就可以否决,这不可能被接受。”

据说当时孙正义的面前摆着一个很大的计算器,第一次被拒绝之后,他在计算器上按来按去算了一通,又报了一个价钱。蔡崇信说第二次的报价听上去对他和马云以及阿里巴巴来说,仍然难以接受。于是孙正义又去按那个计算器,过一会儿又报出一个价钱。就这样拒绝了三回之后,孙正义报出的价钱才落到马云和蔡崇信的可接受范围之内。于是双方达成了一致,资金的总额是3000万美元。

在蔡崇信所披露的细节中,我们发现谈判的过程仍然十分艰辛,3000万美元投资基金的获得实属不易。可是回国后马云却反悔了——一向不贪心的马云不是嫌钱少了,而是嫌钱太多了。

马云对孙正义的助手说:“我们只需要足够的钱,2000万美元,太多的钱是坏事。”孙正义的助手立刻跳了起来,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谁会嫌孙正义的投资太多?

在暴跳如雷的孙正义助手面前,马云当即给孙正义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他说:“……希望与孙正义先生手牵手共同闯荡互联网……如果没有缘分合作,那么还会是很好的朋友。”5分钟后,马云很快接到了孙正义的回复:“谢谢您给了我一个商业机会。我们一定会使阿里巴巴名扬世界,变成像雅虎一样的网站。”

结果,孙正义同意了马云的意见,短短的6分钟马云就敲定了2000万美元的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管理团队仍绝对控股。关于这次风险投资的谈判结果,蔡崇信说,“这是他(孙正义)投资经历中让步最多的一次”。

为什么到手的钱不要?马云说:“是的,我在赌博,但我只赌自己有把握的事。尽管我以前控制的团队不超过60人,掌握的钱最多只有2000万美元,但2000万美元我管得了,过多的钱就失去了价值,对企业是不利的,所以我不得不反悔。”

所有杰出的企业家都可以不眨眼地做出十几亿元的投资决定,同时又会节省每一分他认为应该节省的钱。正是对钱的价值的尊重,才能让投资发挥最大的价值。

关于这个离奇的故事,不断有人问:“真的这么简单?”

事实就是这么简单!马云甚至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也这么坦诚,他还补充说:“有的时候啊,我一直认为不管做任何事,脑子里不能有功利心。一个人脑子里想的是钱的时候,眼睛里全是人民币、港币、美元,全部从嘴巴里喷出来,人家一看就不愿意跟你合作。”

在孙正义提出要帮助阿里巴巴成为第二个雅虎的同时,马云也一再强调,“阿里巴巴永远坚持一个原则,我们花的是投资人的钱,所以要特别小心。如果今天花的是自己的钱,可以大手大脚。雅虎是今天世界上最小气的公司。而我们每天考虑的也是如何花最少的钱,去做最有效果的事情。”

马云自认为孙正义和自己是同一类人:“孙正义是个大智若愚的人,他神色木讷,说的英语很古怪,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仿佛武侠中的人物。在那6分钟内我们都明白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一,都是迅速决断的人;二,都是想做大事的人;三,都是能实现自己想法的人。”马云说:“我相信孙正义喜欢我,所有的投资者都喜欢我,因为我老实地说我想做成这么一件事情,这件事的结果一定会带来很多钱,所以他看见的是我这个眼神。全世界有钱的人很多,但全世界能做阿里巴巴的人并不多。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投资者你不给我钱,另外有人给我,我就找愿意给我的人。全世界有很多投资者,全世界马云就一个,没办法。”

尽管表面风光无限,但那次2000万美元的融资对于当时刚获得高盛大额投资而略显富余的阿里巴巴来说,并非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当时阿里巴巴的日流量与知名度都在与日俱增,晚一些引入新的投资者,显然更有利于公司总值的增加。然而,因为欣赏孙正义而甘愿吃点小亏的马云却因此走了大运。因为从2000年4月起,纳斯达克指数开始暴跌并持续了长达两年的低迷不振状态,这之后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都无法得到任何投资,唯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粮草充足,且衣食无忧。

国内互联网史上最大的私募

2004年2月17日,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在北京宣布,阿里巴巴再获8200万美元的巨额战略投资。

这笔数额为8200万美元的投资,也是中国互联网业界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一笔私募资金。此次投资人包括软银、富达创业投资部、GGV(GraniteGlobalVentures)和TDF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过去4年内,软银、富达和TDF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始终是阿里巴巴的投资人。总部位于硅谷的GGV是新近加入的投资人。此次私募由软银牵头,私募后软银继续保持阿里巴巴第二大股东的地位,而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仍是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

软银总裁孙正义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够追加投资,帮助阿里巴巴公司巩固其在当前领域的地位。这次投资与软银公司一惯坚持的寻找能占领市场领先地位的企业投资策略是一致的。”

获得了巨额投资后,马云认为,之所以接受上述投资,是因为该投资目的符合公司长久持续地迅猛发展的战略要求。马云还预言,中国电子商务的产业格局将有巨变!一个新的互联网应用人群——“网商”将成为焦点,中国互联网将由“网民”和“网友”时代转入“网商”时代。作为“网商”的代言人,阿里巴巴有一个使命,要把互联网带入“网商”时代。马云认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一直是非商务强、电子商务弱,这种局面在不久的未来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曾经有人画过一幅没有恶意的漫画:干瘦的马云一副阿拉伯装束,孩子般咧开嘴天真憨厚地笑着,一只手使劲儿撑开大大的钱囊,另一只手则在大把大把地往里装钱——其实此画不假。

2000年底,阿里巴巴会员以每日增长一两千的速度发展,每天可收到3500条商品供求信息,700余种商品信息按类别和国别分类。一个想买1000支羽毛球拍的美国人可以在阿里巴巴上找到十几家中国供应商,了解他们不同的价格和合同条款;位于中国西藏和非洲加纳的用户,可以在阿里巴巴网站上走到一起,成交一笔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可想象的生意。

到2001年12月27日,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会员达到100万人,成为全球第一个达到此数目的B2B网站,并在当月实现盈利。也就是说,阿里巴巴真正开始赚钱了!这是一个极其伟大的时刻,因为它向全世界宣告了马云创建的电子商务B2B模式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

从此,阿里巴巴开始被业界公认为全球最优秀的B2B网站。国内外模仿阿里巴巴的网站大量出现,有的直接抄袭,甚至连最后一句“如有问题,请与阿里巴巴联系”也未改掉。一时间在阿里巴巴公司内传为笑谈。

而为这一天,马云奋斗了足足6年。“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6年间的酸甜苦辣除了马云,谁能品味?

此后马云的日子真正好过起来,他又开始向全球出击,到各个国家去展示他那绝世口才。他再次对台下虔诚的白人口出狂言:“现在,商人们打开电脑,看到的界面是Windows,将来,他们看到的会是阿里巴巴!他们需要的一切服务,阿里巴巴都将提供。阿里巴巴将是贸易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