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我的精彩-谁认识马云

马云大学圆梦之旅可以说“由生到死,再由死到生”,但终究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否极泰来”。

带着些许的兴奋和好奇,马云进入大学后过得充实而又趣味横生。

我的大学,我的梦

皇天不负有心人。那一年是1984年,马云刚刚20岁。20岁的马云终于以“阿甘”般的傻劲,跨进了大学的校门。

但马云进的大学并不是名牌学校,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杭州师范学院。录取的时候马云其实只是个专科生,因为当时学校英语系的本科生招不满,才让他混进了“革命队伍”,有了接受“革命改造”的机会。

不过英语专业非常适合马云,尤其是他的口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大学四年如鱼得水,一帆风顺,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当选了学生会主席。

正是以上大学为契机,马云开始了追求卓越的历程。而从那时起,命运之神也开始眷顾马云。

大学里的马云,英语成绩太好了,不用怎么学习就能稳坐英语专业的前五名,这让他总觉得无事可做。也由于这个原因,那时候的马云并不热衷于学业,而是在学生会中混得非常有名气,以至于临近的学校中,一些活跃的男生都认识他。马云将往日打架的劲头转到学生工作上,不仅顺利当选为学校学生会主席,还再接再厉登上了杭州市学联主席的位置,对于一个二流高校学生来说,这几乎是个奇迹。

这些也不由得让马云的万千学弟学妹们至今还在感叹:那马云想当初还在我们楼下的食堂待过,怎么今天他赫赫有名了,而我们还躺在昨天的校园里睡觉呢?

事隔数年,马云回忆起大学的生活说:“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大学过得很成功,创业也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80%的人都能成功。”

从读书到教书

在国内互联网圈内,马云的能言就像张朝阳的时尚、陈天桥的稳重、王峻涛的迷球、王雷雷的直爽一样出名。创办阿里巴巴之后,一直在国内土生土长的马云可以很轻松地在欧美向海外用户做精彩演讲,“水平丝毫不差于国内演讲”。而马云自己则解释说:“这两下子主要是当年教书的时候练出来的,现在上台从来不备讲稿,一开口收都收不住。”

1988年,大学时代的一帆风顺,也使得毕业之后的马云顺利地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英语老师。马云也是当年杭州师范学院500名本科毕业生中唯一到高校任教的。当时马云的心思很活跃,估计老师这个职业他确实不能做得长久。于是学院的老领导就找他谈话:“马云,我和你打个赌,你能不能做5年的英语老师?”

其实,那时候马云身边有许多朋友和同学都跑到外面的花花世界里去逍遥快活了,从商和出国的都很多,如果不是老领导的这句话,估计短时间内马云也会有自己的动作。后来他想了想,答应了。

马云觉得遵守承诺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为了这个承诺,马云老老实实地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做了5年的英语老师。

大学毕业任教不久的马云还到过杭州一家夜校兼职教外语。由于讲课异常精彩,每当他讲课,许多班级便不用上课了,因为本来就不多的学生都跑去看马云“表演”,而且这种“表演”效果还相当不错,基础极差的补习班学生,经过他一番调教,居然纷纷在课堂上满口洋文。

说起那段经历,马云依然得意洋洋:“我研究过李阳的疯狂英语,要是我加入进来,风头会盖过他,我的秘籍是真能叫人脱口讲外语的。”

马云教书教得很好。他并不让他的学生读死书,死做试卷,因为在马云眼里,做试卷是没有能力的表现。

马云全英文式的课程让他的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上的互动气氛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投入。马云的魅力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展现的,阿里巴巴最初跟他创业的18个元老,有几个就是他的学生,比如周宝宝,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崇拜马云,最后也就脑子一热追随着马云创业去了。现在他们还在阿里巴巴的各个岗位上,说到当年的趣事,还是莞尔一笑。

另一位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之一彭蕾,也是马云的好朋友和同事。所以可以这么说,马云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做老师的那几年,奠定了今后阿里巴巴创业路上最核心、最忠诚的创业团队,这些伙伴和记忆,应该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积累和财富。

妻子和房子

马云的妻子张瑛,是马云在大学里认识的。由相识、相知到相爱,两人已经走过了多年相濡以沫的日子。张瑛一直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马云,鼓励着马云,并最终与马云相依相伴,成了马云忠实的人生伴侣和得力的事业伙伴。

还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的时候,他们买了第一套房子。

其实,那时候的穷教师并没有太多闲钱,所以多数老师会选择住在教师宿舍。当时马云就向家人和朋友拼拼凑凑借了钱买下了一套还算比较大的房子。在那个时候的人们看来,那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后来当别人有了类似的房子以后,马云把那套房子卖了,去买了在互联网史上名气赫赫的湖畔花园。这在当时又算得上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了。

之后马云说起他的购房心得,颇有感触:“如果我要投资房产,我不会投资那些流行的房型,比如说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相反,如果我要投资,我会选择一些比现在流行面积大一点的房子,比如当时的湖畔花园,那是比三室一厅要大一点的别墅。这样我就永远站在时代前面,如果有机会,我把现有的一套抛掉,去买更好的。”这个思路同样适用马云后来的阿里巴巴,总是做得比现有的网站要好一点,多一点,这样才有了“在全世界是商人都要使用阿里巴巴”的宏伟梦想。这与他的购房心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高校不是理想的寻梦之地

1995年,30岁的马云凭着出色的工作表现被评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

如果马云继续守着他对学院领导的承诺,继续按部就班、一心一意地从事他的英语教学工作,那么也许今天的马云会是一名异常出色的英语教师。说句玩笑话,若马云随此发展下去的话,说不定现在的新东方还会少出几位名师,因为他们的风头只怕都会被马云一人盖住,包括后来以《疯狂英语》大红大紫于中国的李阳。

如果真这样继续发展下去的话,那么也就不会有现今活跃于电子商务领域的奇人马云了。同理,也就不会有阿里巴巴问鼎全球最大网贸市场,不会有淘宝网决胜亚洲最大网购中心,不会有收购雅虎中国之后阿里网络帝国的登顶了。但幸好故事有着另一个对于今天的马云和未来的中国B2B市场都相当完美的开局。

真正的成功者是不会安于现状,更不会甘于现状的。而马云正是一位不安于现状、不甘于现状的勇士。马云从小性格中的坚强、勇敢与不服输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求新求变的马云又是以怎样的方式与舒适安逸的大学执教生涯告别的呢?

就在1995年,30岁的马云给了我们最终的答案,他踏上了创业的漫漫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