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梦-海归时代

▲创业是第五代留学人员区别于前四代留学生的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逐步确立的必然结果,以往留学生那种不是高官就是名师的格局基本被打破,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冲浪,做一代前无古人的新华商已成为许多海归的第一选择。

▲海归创业彻底改变了以往学习西方时那种要么书本,要么技术,要么管理的单调而低效的静态模式,而是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多种生产要素的综合高效的动态引进。海归创业已不仅仅是个人发展意义上的一种选择,而已经升华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种新的形式,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种战略性优势。

▲当代海归创业带给中国的第一太多太多,最受人称道的当属引进互联网从而改变了中国;最令人惊奇的是一纸计划能换来千万美金;最令人羡慕的是薪高位重的跨国企业在华掌门人,最被认同的是将工商管理从随心所欲的政治说教变成有规可循的科学之道。

每一位负笈海外的神州学人,其最大目的都是为了自身的发展与成功,为了祖国的繁荣与强大。民间有句俗话,叫做“千年等一回”。其本意是说,在人生的风雨岁月中,常常是机会比时间更重要。在绵延130余年的留学大潮中,真正适宜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时段真是少而又少。

1840~1949近100年的时间内,除了依附国内外各种势力而取得所谓成功的买办/官商外,基本上难得一见成功的企业家和商业人士。因此,留学回国人员回国经商办企业者寥寥无几。在这期间,虽然有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壮举,有冯如兄弟试航飞机的美谈,有以茅以升为总设计师的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座越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的建成通车,有以化工专家侯德榜为代表的民族化工业的成长,但总体上,涉及民族工商业的具体经营,他们始终没能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建国初期一段比较平静的社会主义大规模建设外,很长一段时间国内正常社会生活在左倾思潮干扰下,搞得人人自危,知识分子更是雪上加霜;到文革期间,外派留学完全中断,回到国内的留学人员不是挨批挨斗,就是噤若寒蝉,谁还敢有心思搞什么创新?创业就连想都不敢想。

留学人员真正能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获得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正是这短短的20来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封闭僵化的中国大陆一变而为世界上最开放最有活力的地方,国内经济连续多年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管理与国际快速接轨,特别是加入世贸,使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得以实施,这一切,促成了千千万万国内学子出国留学,更吸引了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在国际国内的经贸往来里,抑或是具体的企业经营中,都不时能听到广大留学回国人员的真知灼见,看见他们智慧而勤奋的活跃身影,领略他们融会中西的创新精神。留学人员创业一般有以下主要特点:

产品技术含量高,大多属高技术;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对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中国民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管理观念新,留学人员企业经营观念新、管理先进,一般都引入了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与管理。

能带回资金,虽然留学人员本人资金有限,但他们中有些项目能够引进国外大公司或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投入企业。

带回人才,一些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选择了团队形式,往往是各有所长的几个人一起回国创业,并在创业过程中不断从国外引进企业所需的留学人才,这也是留学生创业在引进人才方面的优势之一。

与国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便于及时跟踪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并有利于开展国际合作;而且相当部分在国外也有企业,是所谓“哑铃型”的,内外结合,可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研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

除少数早期回国者外,90年代中后期回国创业者,大多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小规模研发型企业居多(也有少数已形成相当规模)。留学人员企业一般为留学人员单人创业,企业资金来源以自有资金居多,行业分布主要为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和咨询性服务业企业,二者数量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