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之四是国内机会多
中国概念这两年风靡海外资本市场,中国机会更是为无数海外资本和人才垂青。对于那些生于斯长于斯,而今在海外学有所成,事业也有所起步的中国留学人员来说,祖国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创业机遇。千年等一回,我的机会在祖国,目前已成为绝大多数海外留学人员的共识。所谓当今来自中国的机会,可以归结为:中国近十年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中的没有定性和经济演变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差异,此种差异而带来机会。更具体来说,是商机。我熟悉的从加拿大留学归来,也是欧同学会商会的理事,中电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富春先生说:“海归再不归,晚矣。五年后?十年后?阵地早被人家占领了,哪里还有机会给你们?”所以,中国在变化,在与国际接轨,在进入正轨,如果有一天像美国市场一样进入常规状态,哪里还有现在这样多样化的机会。美国的IT泡沫膨胀了一阵之后,今天爆了。那么还有其它商机吗?人们惯用的语言是:美国市场稳定,有板有序,趋于饱和状态的情况下,如何插针进去?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美国的今天也许就是中国的明天,那么在中国今天与明天发展的成功概率,不言而喻。
王永强,1996年从中国毕业出国,在美国一所不太知名的大学中读MBA,毕业后回国,创办宜家家居网站。如今公司40人规模,声称“做得很艰辛”。
“我在出国的时候,就想好了要回国。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机会当然还是在中国多。目前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升了,这主要反映在家居生活的水平提高,必然会投入很大的资金。再加上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良好,这对于我的事业,无疑是利好。不久前,北美一个商业协会的主席到北京来,他说,中国的情况非常好,市场潜力很大。”
王永强认为,风险所在,正是机会所在。在国外有很多机会,但是中国的机会更多。与国外相比较,国内各方面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但如果坐等或犹豫不前,就会错失机会。如果等一切都完善了,机会也就没有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风险越大,机会越大。
刘建亚,是我在加拿大留学时一个很好的朋友。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1991年进入加拿大一个生物技术企业参与产品研发,1995年回国创业。目前他担任天津泰达华生生物园首席执行官。
刘建亚说:“创业是艰辛的,我本人也经历了其中的酸甜苦辣。随着对国内环境的深入了解,我和很多已回国的朋友们都深深体会到大家应该展开合作,聚集资源,建立更大的团体发展,融入到整个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大势中去,从而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经过几年的努力,刘建亚的天津比特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全国建立了14个办事处,产品在一万家药店和超市中形成了销售网络,公司的规模也迅速扩大。
朱荣辉,30出头,留着惹人注目的络腮胡子,意气风发中颇具男子气概。他去年从美国回国,现任北京美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兼董事长。
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朱荣辉,一开始并没有选择出国的道路,而是先后进了两家外企,受聘于飞利浦霍尔兹曼和摩托罗拉两家著名的跨国公司,任高级经理和顾问。此后,经过深思熟虑,朱荣辉决定出国留学,然后回来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我们许多在海外留过学的人都深深感到,只有时时将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繁荣富强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使个人的价值得到实现。”
资深风险投资人、宏基风险投资基金吕强说:“在美国硅谷,出现过三次回国浪潮:第一次是1999年前后,以亚信田溯宁为代表的极少数精英;第二次是一些资历非常短,大多只有一两年硅谷工作经验的留学生带来的‘.COM’浪潮,更多的是肤浅的融资神话;这第三次是真正的硅谷精英的回归,在美国扎根十年的他们,不仅带回了硅谷科技开发的精华和中国最缺少的高科技工程系统管理经验,而且带回了硅谷的市场网络。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现象。”
在硅谷华人中,还有大量的人正站在回国的门槛边观望。2001年5月,硅谷经济研究权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李安娜教授在对2000名硅谷移民的最新调查中发现:占硅谷外来技术移民46%的华人(大中华区)中43%愿意在未来合适的时机回国工作,77%的硅谷华人称自己已有一个以上的朋友或同事回国。她判断,中国加入WTO之后,这将是一个普遍的心理潮流。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所的一项调查也显示,目前,在日的中国留学生中,毕业后想回国的超过总人数的40%,为历年来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