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不易的“来去自由”-海归时代

科教兴国,人才为本。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国家领导集体多年前就明确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新时期十二字出国留学工作方针,并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深得全国留学工作界特别是广大留学人员的拥护和欢迎。众所周知,近代以来后进国家向先进国家派遣留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希冀他们学成归来,把所学知识和本领奉献给自己的国家。中国的情况亦然。特别是改革开放26年来,出国留学人数创中国近代留学史之最,其目的也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有成千上万的神州学子源源不断的学成归来,共同把祖国建设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留学工作是中国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又素有中国当代政治晴雨表之称。毋庸讳言,有一段时间,人们对不少出国留学人员滞留不归反映比较强烈。不少留学人员自己也说,既然出国深造是国家出钱,理应学成归来,并称这叫“公派意识”。当此之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江泽民同志亲切地接见了留学回国人员,他说:“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一部分,中国派遣留学生的政策不变”。在另一次中央会议上,江总书记更明确指出,对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滞留不归或晚归的留学人员,要采取通情达理、不伤感情、耐心争取的方针。特别是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政府提出国家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这一方针立即受到了海内外留学人员的普遍欢迎。有的留学生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留学生政策变得更加成熟,管理也更加规范。

分析起来,国家对留学人员实行来去自由方针的依据大概有以下3条:

首先,政府一系列政策表明,国家相信绝大多数留学人员是有爱国思想感情的,是希望自己的祖国繁荣昌盛的,是希望回国的。

其次,由于在外学习或工作多年,留学人员的确不同程度因工作、科研、经济、家庭、孩子等问题而暂时不能回国。对此,国家一方面表示理解和体谅,希望留学人员能回国的可尽早归来。另一方面,对于暂时不能归来者,则希望他们能立即行动起来,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祖国服务,如举办讲学、课题合作、国内国外两头建立科研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乃至投资国内实业等方式。从政策角度讲,以前对留学人员强调的是“人的回归”,而现在是还要关注“才的回归”,即鼓励和支持海外学人把科研、教学和实业等事业做到国内来。这就叫“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

第三,国家留学政策的进步和成熟,还体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留学活动由纯粹的国家功利目的向国家功利和个人功利相结合的逐步转变。特别是随着自费留学的出现和扩大,出国留学就再也不仅仅是由政府教育部门按国家功利目的选择一部分人派遣出国,而是也成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一种扩展、提升及自主实现。因而这些留学人员学成之后,是立即回国还是暂时滞留下来继续其研究工作或其它安排都与其自身的发展关系密切。

国内各方面应作好学成回国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安置,以有利于他们回国发展,尤为重要。在这个意义上说,留学人员之回归,根源主要不在国外,而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