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扯不断的女人缘

金成刚回到W市,任静静就告诉他,香港黄氏集团一位叫阿秀的从上海打来电话,问天成什么时候可以回去,说着递给一张写有电话号码的纸条。金成笑道:“才几天,就不放心了。”静静说:“谁家生的谁家疼,儿是娘身上的肉,况且又是一位贵公子。”

金成他们到达上海时已是中午时分,阿秀早在宾馆大堂等着,看见他们走进来,高兴地站起身打招呼,一边端详天成,一边问:“才几天,怎么就变黑了?”

“海边风大,吹吹就黑了!”

“海边?”阿秀瞪着疑惑的眼神,看了看金成。

“到我老家走了走,让他也接触接触农村生活,看看田园风光,这对他的成长很有利。”阿秀“哦”了一声,未置可否。

下午,他们去了动物园。两个小家伙对长颈鹿很感兴趣,阿秀说:“金先生,这次你很辛苦,来和天成合个影吧。”说着从不同角度拍了十多张照片。她又把小鼎喊过一边,对金成说:“你看两人,不管身段长相,和亲弟兄没有两样,也让两人合个影。”

吃过晚饭后,天成、小鼎又在下军棋。金成敲了敲阿秀的门,阿秀招呼金成坐下,沏了一杯茶放在茶几上。

“阿秀,董事长没有来?”

“她太忙了,实在走不开。怎么啦?”阿秀闪动着询问的眼神问道。

“前次在深圳开会,董事长也在那儿?”

“原来是这件事!”阿秀笑了起来,“金先生一定是听阿成讲的。董事长是来过,本来还想请金先生吃饭的,结果香港来电话,让她立即赶回去,所以只能向金先生说一声遗憾。”

“不过我听到的和阿秀小姐介绍的有些不一样。我总感到,董事长好像有意在躲着我,所以很想弄清其中的原因。”

“金先生多虑了,你们素昧平生,又从无交往,金先生的话就让人觉得有些费解了。”阿秀的话不瘟不火,但有一股逼人的味道,金成觉得有些话必须挑明了。

“阿秀小姐,我们交往也有一段时间了,你也应该了解我的为人。从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就有一种预感,陈文的影子总在我周围晃动,所以,我只有一个要求,让我和黄董事长见上一面,所有的疑团就会真相大白了。”

“我还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我现在就可以代表董事长回答你,完全可以。本来这次董事长要来,临行前因事又耽搁了。你就是不讲这事,董事长也会主动约见你——我们董事长姐妹情深,你毕竟是最后见到阿文的人,我们董事长十分念旧啊。”

“难道你们董事长不叫阿文?”

“你说对了,董事长名字最后也是‘文’字,我们有时也喊她‘阿文’。她们的父母感情太深,约定生女孩后名字中一定带一个‘文’字,想不到给金先生造成错觉,这实在是始料未及的事。”

“我想再问一件事,陈祥瑞先生现在何处?”

“哦,你是问阿文姨父,他现在也在香港,有几次,我还听他提起过你呢。”阿秀的话张弛有方,滴水不漏,一下子反而把金成弄糊涂了。

“难道真的是自己错了?”金成肯定地摇摇头,“可是,阿秀又说得有根有据,让人不能不信。”金成第一次陷入左右为难的窘境。

金成把两个小孩安排休息后,决定给黄瑞文写一封信。

“瑞文董事长阁下:也算萍水有缘,在茫茫人海中承蒙知遇之恩,鼎力相助,得而能在商海中俯拾有加,全仰阁下之力也。金成虽愚钝,知恩图报还知道,只是阁下神龙见首不见尾,虽有报答之心却爱莫能助。不知阁下能否给一机会,让金成有缘当面感谢,以尽犬马之劳,也让心中种种不明白能够冰释。金成沪上叩首。”

第二天,金成将他们送到机场。来到候机大厅时,金成掏出信交给阿秀,请她代转黄瑞文。阿秀把信放好,说道:“金先生,请相信我们是真诚的,千万不要有什么误解。”吩咐天成向老伯伯告别。金成摸了摸天成的面孔,爱怜地说:“你和阿鼎真是一对好兄弟,老伯伯会想你的。告诉你妈妈,让你经常来看老伯伯,老伯伯会像对待阿鼎一样看待你的。”天成答应了。

夏日的太阳下山晚,天未黑透,路灯却早已亮了。推开门,静静早已回来了,正在灯下拆旧毛衣。静静说:“饭在锅里热着,你们先洗脸,等我把这件毛衣拆了一起吃。”金成抬眼看时,顿时脸都急白了,埋怨道:“你怎么不问清楚就随便拆衣服,这是张产山的,前几天他还提起这事。我一直记着要送给他,到头来又忘了。——这是小文送给他的那件毛衣,一直藏在箱底下,不知怎么竟让静静给找出来了。

静静不高兴地说道,别人的东西早就该给人家,藏在箱底下,还以为是那个女人送的定情物呢。”

吃好晚饭,静静洗好碗,看一眼金成说:“和你说件事儿。”金成说:“那你快说吧,公司还有好多事情要处理。”静静有些不高兴了:“就你事情多,好像别人都闲着似的。”金成催她快说。

“楚楚中专毕业了,又安排不到好工作,妈的意思到你公司去,也好有个照应。”一听任静静的话,金成在心底下叫苦,楚楚是任静静的妹妹,她到公司来工作,这不等于给任静静安了一双眼睛?他不好明着反对,只是含糊地应着。

“你倒说话呀,吞吞吐吐的,我也好给妈有个说法!”任静静性急地嚷起来。

金成沉思了一下:“你也知道,我们是家小公司,一个萝卜一个坑,现有的岗位都有了人,你说让楚楚顶谁?都是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而且,大家的表现都不错,公司才能运转得如此正常。”

“就顶那个小妖精,妖里妖气的,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

“你别搞错,顾小玲是正规财经大学的本科生,业务骨干,公司的财务差不多全靠她。”

“我就知道你要为那个小妖精说话。其实我早看出了,你心中有鬼,楚楚去了你身边,多了一双眼睛,你心中不自在,才故意这样说的。”

金成实在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和她纠缠了,他说:“这样吧,我找徐红梅,看能否安排一个岗位。”

“总是去麻烦人家,也不怕人家厌烦。”静静不高兴,可她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其实,金成找徐红梅,是为了开发房地产的事。这次去深圳,看到那儿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脑海中萌发出投身房地产的念头,想不到徐红梅十分赞赏他的想法。

“这主意不错,上次就想和你谈这事。房地产市场是块肥肉,要想分一杯羹的人太多,你现在下海为时还不晚,只是手续太烦。”

徐红梅说到了点子上。金成初涉房地产,人生地不熟,好在经营通讯业务时也认识一些人,最后总算结识了市建委负责房地产开发和工程审批的副主任杨子臣。金成很想和杨子臣拉上关系,有两次刚开口说请杨主任吃饭,就碰了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他感到有些棘手,没敢把房地产的事提出来。经过多方打听,杨子臣不抽烟不喝酒,惟一的爱好就是古玩字画。

这一天,金成正在办公室苦思冥想如何才能搞到好字画,顾小玲悄悄推门走了进来。

“看你愁眉苦脸的,在想什么呢,是不是想我?”

“小玲,能不能搞到有价值的字画?”看到顾小玲,金成眼睛忽然一亮,知道她有同学在省文化部门工作,应该有办法搞到上档次的字画。

“那可是很贵的啊,你要干吗?”

“很有必要。”金成把开发房地产的计划简要讲了一下,“要尽快拿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可是,我们无法接近杨子臣,只有这个办法了。”

“如果杨子臣不吃这一套,岂不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顾不了这么多了,只能孤注一掷。”金成双目闪光,口气坚决地说。

“我试试。不过,你得陪我一起去!”顾小玲眼瞅着金成,等待他的回答。金成明白她的意思,答应了。

顾小玲的几位同学实在有本事,他们联系了几家文物商店,找了省城最权威的文物鉴定师,最后以最优惠的七十五万元的价格,买回了一幅明八大山人朱耷的真迹。不过这次顾小玲精明了,故意多跑了几家,又推说文物鉴定不能马虎,做什么全磨磨蹭蹭的,紧赶慢赶让金成待了一个星期,直急得金成叫苦不迭。可顾小玲的话也有道理,毕竟是七十五万元巨款啊。

要把画送给杨子臣,金成很是动了一番脑筋。硬送,那是自讨没趣,还是顾小玲脑筋快,给出了个主意。金成公司一位职工的家属和杨子臣爱人同在一家单位工作。这一天晚上,杨子臣家的电话响了。

“是谁?”杨子臣的爱人拿起话筒,听到是自己单位的同事,声音变得十分热情。那位同事说,她的一位亲戚得到一幅据说是八大山人的真迹,有人说是海内孤本。听说他们家杨主任在这方面造诣很深,想请杨主任帮忙看一下。杨子臣一听是不熟悉的人,很不耐烦地一口回绝,但一听是八大山人的真迹,马上又改变了主意,吩咐她拿进来。顾小玲跟着那位家属进了杨子臣的家,杨子臣一看是一位漂亮女人,心中有些后悔不该答应她们进来,但当他打开画卷时,两只眼睛都发直了。

“请问,你从哪儿得来这幅画?”

“我表哥的一位亲戚临终时留给他的。他不太懂字画,让我找行家鉴别一下,看是不是膺品。”

“你表哥是谁?”

“金贸公司的金成,本来他自己要来,临时出差了,让我来请杨主任看看,不知真假如何?”

杨子臣沉吟片刻:“从画的用笔、着墨、手法,以及几枚印章来看,应该是八大山人的真迹。不过,现在膺品描摹、仿制的手法极高,有些假画连专家都蒙混过了,想要一下子判定真伪其实是很难的。”

“杨主任,既然一下子无法鉴定真伪,是否先把画放在你这儿,等鉴别清楚后,我们再来请教。”杨子臣一听这话连连摇手:“这断然不可,倘是山人真迹,那就价值不菲,有个什么闪失,我是赔不起的。”

顾小玲笑道:“杨主任也太认真了,我表哥说,反正是赠送的,就像跑路捡了个元宝,随便丢了,也就这么回事。”

杨子臣嘴上说着“话不能这么说”,两只眼睛早就一动不动地盯着画,目不转睛地看着,顾小玲见状,悄悄跑开了。

过了几天,金成他们没有去电话,杨子臣也没有任何信息,金成估计事情差不多了,带着一摞文件直奔杨子臣办公室。杨子臣见金成有些面熟,金成自我介绍是金贸公司的,叫金成,杨子臣嘴里“哦哦”了两声,心中已经明白,很快,批件就办好了。

金成计划开发的那一片老居民区,是一片低洼区,1986年一场并不太大的雨,造成一百多户居民家中进水。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两年中必须完成这一片区的改造任务。金成委托市建筑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建筑图纸,得到了批准。他让顾小玲担任拆迁办公室主任,这样,任楚楚作为会计被安排进了公司。

“楚楚当了会计,顾小玲外放在拆迁办,那可是个苦差事,风里雨里,特别是拆迁户的

工作最难处理,这下你该满意了吧?”

任静静未置可否,这也是她的习惯了,如果她满意或赞成某件事,嘴里从不有所表示。其实,金成是想看看顾小玲的能力,看她能否把拆迁工作办好,他知道,开发小区,难度最大的就是拆迁了。

应该说,大部分拆迁户还是通情达理的,毕竟小区改造将使他们从此摆脱水淹涝渍之苦,回迁后的居住条件也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同时,拆迁办还规定,凡在规定时间提前搬迁的,将有各种优惠奖励,因而,百分之九十五的住户提前搬走了。

“怎么样,在规定时间前绝大部分居民搬走了,你该好好奖励我了。”顾小玲的脸上露出不无满足和得意的笑。

“小玲,我不得不提醒你,在剩下的百分之五中,将有你很难啃得动的硬骨头,他们的工作量将是你现在的几倍或几十倍,你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开始,顾小玲还不以为然,几天下来,还是被金成不幸而言中。这些拆迁户住房面积狭窄,但人口很多,不少家庭是几代同堂。小区改造开发,得益最大的其实是他们,不过提出要求最多的也是他们。

“不行,国家有拆迁政策,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已经给予最大照顾,你的要求无法答应。”对一户家有三代七口、拆迁面积只有二十几平米的住户,顾小玲已记不清多少次对他们这样讲了。但他们坚持,必须得到一个组房、一个中套和一个小套,否则免谈。

“这简直是敲诈。”金成激动地叫了起来,“实在不行,只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可是,我们在时间上耗不起啊。”顾小玲显得比较冷静,“你看,法院从开始立案、审理,到最后宣判,前后得需要多少时间。我们必须在明年年底完成全部工程,这是我们向市政府保证过的。也许对方就是看准这一点,才这样要挟的。”

“有没有办法暂时避开这一户,只要有工人进场施工,就能给对方造成心理紧张和恐慌,最后让他们屈服。”

“你别说了,我有办法了。”她的两眼由于激动而熠熠闪光。

“你别胡来,要讲政策的。”金成担心地补充了一句。顾小玲什么也没说,噔噔地跑开了。

金贸小区开工剪彩的那天,可以说人山人海。金贸小区是市政府要办的十八件实事之一,也是W市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市委书记方海涛、分管城建的副市长丘连江、人大副主任赵洪、政协副主席黄根贵等应邀出席。电视台、报社和电台的记者全部来了。发给记者的新闻稿的要点是:金贸公司主动“为政府挑担,为百姓解忧”。这是顾小玲的创意,得到了金成的首肯。应该说,半个小时的开工仪式是成功的,当晚电视台新闻节目、第二天的报纸,全在显著位置报导了金贸小区动工的消息,媒体还搞了专访,报导金贸公司总经理金成为了低洼地区改造,不惜投入多年经商所得,为全市人民造福的事迹。电视画面和报纸的造势,让人们看到了总经理金成和市委书记方海涛笑眯眯地站在一起,挥锹培土。应该说,新闻策划十分成功。

其时,仪式正进行到高潮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