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我应当结束这本书了。
读者也许会记得,我打算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一九九六年元旦钟声敲响的时候,现在,在结束这本书写作的时候,已经到了一九九八年十月,我的生命历程进入了第八十七个年头。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重新去了我的家乡云南省宣威市、我上过学的昆华女中(现在的昆明市第二十八中学)、我工作过的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我还去了我心中的圣地延安,去了抗日军政大学旧址、中共中央党校旧址、中共中央组织部旧址……
我好像把我的人生之旅重新走了一遍。
当我试图对我的一生做出总结的时候,我竟突然没有了词汇。
我不是一个英雄,我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甚至不能说我这一生给党做了多么大的贡献。但是,有许多比我崇高的人在与我同行,我从他们身上汲取的思想力量和人格力量才使得我像现在这样走过了八十七年……这些人,我都尽量写在这本书里了,包括我的妹妹雷迅和卓琳。
二十世纪是一个翻天覆地的世纪,任何一个与这个世纪同行的人都不能不是一个带有鲜明的历史标记的人。
这,或许就是我要把我们姐妹三人的故事告诉人们的重要原因。
在这本书中,我的本意是将我们姐妹三人的生活经历都尽可能全面地写出来。在写作过程中,我得到过很多同志的帮助,对于弄清一些事情的来龙去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有一些事情已经记忆不清或者很难找到确切的史料了,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在书中的记述就很可能会有一些疏漏和错讹之处,请读者谅解。
还有一点,我也必须向读者做一说明,这就是我在本书中对于一些历史资料的使用问题。
在我的这本回忆录里,为了向读者交待清楚人物是活动在怎样的历史进程中的,不可避免地就要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要讲清楚它们的缘起,它们的发展,它们的意义等等。但是,这并不是我当时就了解的,我必须调动自己对于历史的成熟的理解和一些已成定论的历史资料。我想这是我作为一个叙述者应当做的。
之所以要特别说明这一点,就是希望读者不要认为我当时就如何如何理智和清醒。我认为这很重要。
总之,本书目前这个样子,已是我做了最大努力的结果。如果读者觉得它还有一点儿价值,我当是很感欣慰了。
在我重游以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的时候,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政府、组织的周到接待,他们给我创造了很好的工作条件,提供了很多便利,在这里,我要向这些政府、组织、领导和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华夏出版社陈泽顺、倪友葵等同志帮我做了许多具体工作,包括搜集材料、组织文字、整理稿件等等。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帮助,要在这样短时间内写出本书,是不可能的。在这里,我要特别向他们表示感谢。
一九九八年十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