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来“藏”去(2)-我为死囚写遗书

他不由自主地走进了缕香书店。

书店面积不大,估计是私人性质的。他刚在一排书架前停下,正准备用衣袖揩净脸上的冷汗,那位售书小姐抢前递来一包餐巾纸,说道:“先生,擦擦汗吧。”

木中先是愣了一下,继而接过餐巾纸,“小姐,谢谢你。”

虽然他明白这位陌生的售书小姐对他的全部热情都是出于“卖点”,但是他先前差点吓破胆的身心此刻却得到了极大的安慰。他转到书架的另一面,在售书小姐看不到的地方,他依旧用衣袖揩淋漓的汗水。要知道他头上冒的是如注的汗水,不是女孩子腮角的几粒香汗,几张餐巾纸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做完了这一切,他开始选购起图书了。

应该说,木中是喜欢看书的——他喜欢读武侠小说。他的手指在一本一本的武侠小说之间跳来跳去,很遗憾,许多武侠小说他都是看过的。后来,他无意中触到一本《鲁滨逊漂流记》,顺手取了下来,看了一下作者姓名:笛福(英国)。又读了一段书中的内容。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是木中不喜欢的,他喜欢传统演义小说那种单线条的结构和单纯的人物关系。就在他将《鲁滨逊漂流记》放回书架时,他看到旁边竖着一本厚厚的《谍报术大观》。很显然,这是一本学术味较浓的著作,是一本即便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都不感兴趣的冷门书。木中五根苍白的手指刚要从那本冷门书上移开,一刹那瞟到那位售书小姐清澈透明地望了他一眼。于是,在如丝如缕的书香里,因了售书小姐先前柔美的微笑与热情,因了她此时此刻闪亮如流萤般的一瞥,木中突然间决定买下这本冷门书。

直到付完款坐到公共汽车里,他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花几十元钱买这本根本看不懂也用不着的《谍报术大观》?

2�汲取知识:找到“藏”药的安全

如果说那位清秀的售书小姐对木中的全部热情都是出于“卖点”的话,那么,木中花几十元钱买上这么一册厚厚的《谍报术大观》,除了在那如流萤般闪亮的一瞥之下产生的小小的虚荣外,更多的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

《谍报术大观》是讲谍报技术的,不是叙述间谍故事,木中对这些技术内容是不感兴趣的。因此,那本厚如砖头的书被他当做枕头在床头静静地躺了好多天。

自从上次给师兄当眼手差点被捉以后,他就感到师兄采用的上、下家方式太原始,漏洞太多。那么,有没有一种新的、更为隐秘、更为安全的方式呢?

一天深夜,木中在毒瘾发作时,将一克海洛因分成若干包,先吸了一包。在一阵虚无缥缈的幻觉过去后,他的精神忽然兴奋起来,浑身日渐枯萎的细胞在海洛因的激活下,一时间反常地空前活跃。

他云里雾里地躺在床上,点燃一支烟,在袅袅的烟雾中,头枕着《谍报术大观》,双脚跷起二郎腿的样子,嘴里轻轻地哼起一首歌,心里却在设想一种更为安全的贩毒方式。一会儿,他猛然发觉自己哼着的不正是前些天在那间书店里听到的来自草原部落的歌曲么?因为这首抒情味浓郁的歌曲,所以,他想起了那位双目清明如水晶的售书小姐;因为那位售书小姐,他想起了头下枕着的这本《谍报术大观》。木中头脑中突然划过一道亮光:对呀,这本书不就是叙述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间谍术的么?那么,里面有没有热炒热卖、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法呢?想到这里,木中将烟头扔到地上,一翻身跳下床,将那本书双手捧到桌上,在台灯下仔细翻看起来。在翻过了一页又一页之后,他在书中的情报防御术一章中,看到了一个眼熟的名字:笛福。木中想起在书店里最先取下的那本《鲁滨逊漂流记》,笛福不是一个作家吗?一个驰名世界的大作家跟一位大英帝国早期最优秀的谍报大王之间有什么牵连呢?立刻,木中的好奇心被大大地激发起来,他情不自禁地开始阅读起这本冷门的学术味非常强的著作。

原来,笛福的真正功勋并非他心血来潮时创作出了传世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而是因为他替大英帝国的谍报系统创建了一系列反谍术,俗称防御术。笛福的反谍术延续到现在仍在发挥着强大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国情报系统的防御术都堪称全世界最严密、最成功的经典,就连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和以色列的摩沙德等情报组织都难以望其项背。这一切,都建立在“笛福理论”的基础上。在“笛福理论”里,有一种交换情报的方式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大大小小的间谍们广泛采用,那就是书店术。当然,书店术仅仅是“笛福理论”中最平凡的一种。过去,旧式的情报交接方式是一对一的单线联系,一环紧扣一环。如果其中一环出了问题,损兵折将不说,光是重建“新环”便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书店术则更简便、更隐秘、更有效,同时也更安全。比方说,北京的甲某打电话给上海的乙某,要他到任何一家书店,买一本某出版社某年某月某版的图书,将书中不同页码、不同行数的某些字组合起来,便是一份绝密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