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政界

第二天周剑非召开部长办公会要吴泽康在家主持工作,他去三江市对市长人选作党内宣布,并和卫亦前、市人大主任商议选举问题,然后找冯唐谈话。

晚上周剑非去赵一浩家汇报他去三江的安排,并顺便将钱林的关心和所听到的谣言—一见告。赵一浩夫妇刚吃过晚饭,见周剑非来了便一起坐下来饮茶闲谈。田融和周剑非很熟,也就不回避了。

赵一浩沏好一杯茶递给周剑非,说:

“我正要给你打电话商量去三江的事。我考虑过了,考察组不是正在紧锣密鼓吗?你这位总联系人离开了不好,我看三江还是我去吧,我离开省城不碍他们的事,也许更便于他们的审查哩!”

周剑非听出了书记的话外之音,特别是后面那一句“便于他们审察”,已经是带有浓厚的情绪了,但他也不便作什么评论,只说:

“就为了宣布一个市长人选,书记亲自出马,不必要吧?”

赵一浩说:

“当然不是,我主要去搞调查研究,顺便把这件事办一办。叫吴泽康还有那个端木信同我去,市长问题他在前台跳我当‘后台老板’。”他特别解释说,“所谓在前台跳,就是协助三江市人大一丝不苟地做好法定程序的选举工作。我白天搞调查,晚上回来和他们碰头商量,你看行不行?”

书记都已经这么定了还有什么行不行呢?他担心的是赵一浩离开省城,谣言会更加风起云涌。于是他乘机转达了钱林的关心和所听到的谣言。谣言虽多,集中到一点就是在发展本省经济上依靠“公有”还是依靠“私有”的问题。这时独坐一旁的田融突然插了进来:

“这股风不知是从哪里吹来的,连大学里也有风声了,说什么赵某人出了问题,中央正派人来查处……”她越说越生气,最后归结为:“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下台回去干老本行,省得白天黑夜的忙,吃了力不讨好,你说是不是,周部长?”

叫他周剑非怎么回答呢?是,还是不是?他倒是突然联想到在钱林家自己不是也说过类似的话吗?可见,可见什么?不能说是‘英雄所见略同’,至少是处境相同,心态相似吧?

倒是赵一浩显得很冷静,他微笑着对妻子说:

“管它干什么,谁人背后无是非,谁要怎么说就让他说去吧,你想管也无法管呀。我们几年来在经济上的主张,在政治上的态度,都反映在讲话和文件上了。不是都送给考察组了吗?由他们去作判断吧!”这是对妻子说的也是对周剑非说的,表明他赵一浩不愿再纠缠在这件事上了。周剑非知趣地转变话题,商量赵一浩去三江的事。

赵一浩说:

“那就这么办,我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就走,吴泽康和端木信由你去通知,要叫他们带足所需的材料。我们经常保持联系吧。”

“我每天和你电话联系一次,”周剑非说着站起身来和赵一浩握手:“那就这样吧,我回去布置。”

赵一浩又想起一件事,说:“冯唐提调的事我想还是一道宣布为好,这样可以使那边的选举减少干扰,你们给他找位子。”

他们的手握得很紧,体现了一种理解、信任和默契。

第二天一早,赵一浩一行动身去三江。

以卫亦前为首的“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在市委招待所恭候赵一浩一行。大家握手言欢,“行礼如仪”之后,赵一浩便立即将卫亦前留下个别谈话,征求对省委决定还有什么意见,并研究操作方案。

卫亦前表示完全拥护省委的决定,认为非常正确,却只字不提他原先提出的第一第二方案,好像他根本就没有提过任何方案。目前省委决定的是他的第三方案的修正案,即:两个都提但将冯留陈走变成了陈留冯走,然而在卫亦前口里却一下子变成了上策乃至“非常正确,完全拥护”了。对他卫亦前提出的三个方案和上中下策,赵一浩早就听周剑非考察和汇报过了,故尔先找他个别谈话,准备做一番“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的,谁知出乎所料竟然是毫无思想认识可统一了。他暗自觉得奇怪但也因为卫亦前的态度转变而高兴,还要依靠他去“保驾护航”哩。

至于具体的操作程序,他俩商定:先找人大主任通气,并于当天晚上召开市委常委会宣布省委决定,然后由市委按法律程序将建议案提交市人大。

当赵一浩征询市委书记人大通过时会不会遇到什么阻力时,卫亦前回答说:

“有迹象,有迹象!”

他不慌不忙地从皮包里取出一封信件递给赵一浩,说:

“这不,昨天收到的。”

赵一浩接过一看,是封匿名信,内容是控告陈一弘“巧夺民妻”。他们二人自然都不清楚,这是冯唐和沈琳前夫在省城作交易的产物。赵一浩看后眉头一皱,说:

“我前天也接到同样的一封,看来送的面还很宽哩。虽是胡说八道,也可以扰乱视听,不能等闲视之哦!”

卫亦前说:

“可不,散发的面大着哩。市人大常委委员中已经有二十人把接到的信交给人大主任了,估计还有人要交出来。很明显,三十五个常委都收到了同样的信,市委这边也同样,所有常委都收到哪!”

“哦!”赵一浩着实吃了一惊但并不慌张,他说:“看样子还是一个大动作哩,那些常委交出信来时态度怎么样?是不相信才交出哩,还是相信有此事而交出提醒组织注意呢?”

对此,卫亦前回答得有些含含糊糊,他说:

“可能两种态度都有吧?不相信而交出的自然是多数哪。”

赵一浩听了市委书记这种含糊的回答,有些不高兴但没有流露出来,只用提醒的口吻说:

“不能‘可能’、‘自然’哩,老兄,要确切分析,只要有几个人是持的相信态度,事情就麻烦哪!”

卫亦前为自己的回答不准确而显得有些尴尬。人大主任将一封信亲自交给他时,他只骂了一句:“乱弹琴!”了事,并没有同人家分析一下来龙去脉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当然,他并不想放弃领导,要“保证省委的决定贯彻落实”,这一点他卫亦前是毫不含糊的。他打算和人大主任一起在会前会中找人大常委逐个谈话,“统一认识”。这件事原定今天开始,后来接到省委书记要来的通知便停下了。

他将自己的打算向省委书记汇报后说:

“现在你来就更好了,你看是不是这样,我和人大主任陪着你找人大常委们一个个地个别谈一次话,这就万无一失了,省委书记都出面拍胸脯了,你还相信那些谣言。”

赵一浩笑着连连摇头,沉默片刻之后他说:

“不能这样做,人家会说省委书记亲自出马,和市委书记、人大主任一起搞三堂会审逼我们投票,成何体统!也用不着这样小题大作嘛!”

卫亦前用迷们的眼光盯着省委书记,显得有些吃惊。那表情似乎在说:用不着小题大作?那么你亲自出马干什么?既然来了又只在幕后当导演叫我们在前台跳?他自然在书记面前什么也没说,只是表情上显得吃惊和疑问罢了。

赵一浩看在眼里却不动声色,又沉思片刻,然后不慌不忙地说:

“我看这样,八个字:内张外弛,以冷对热。”

他停下来等候卫亦前的反应,后者听了省委书记的八字对策颇觉新鲜却又似懂非懂,便瞅着书记问:

“你的意思是?”

赵一浩笑了,解释道:

“是这样,内张外弛你应该明白了,就是内部不能等闲视之,工作要做细,但表面上不当回事,特别不要显出如临大敌的味道。我不出面找人大常委个别谈,我建议你也不要出面找他们个别谈,制造紧张空气干什么?一切工作让人家人大自己去做。”

卫亦前连连点头:

“我明白了,明白了,你站得高看得远!”

赵一浩对市委书记的恭唯不置可否,只问了一句:

“人大主任的态度怎么样?”

“没问题,”卫亦前说:“同市委同心同德,配合默契。”

赵一浩听了说:

“那好,等会儿我们就一起找他谈,共同制定一个操作方案。”

他忽然想起自己的话还没说完,便接下来说道:

“刚才说了外驰内张,还有四个字没说,就是以冷对热。怎么解释呢?他在那里到处散传单想把这件事炒热,我才不上这个当,根本不要将它当一回事。本来就没有事嘛,他热热闹闹的送传单,我也大张旗鼓的辟谣,岂不成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卫亦前听得很有兴趣,却又有些着急,禁不住插问:

“你的意思我懂了,根本不予理睬,他打他的我打我的。”

“不,”赵一浩说:“理睬还是要理睬的,只是不去大张旗鼓地辟谣。怎么办呢?按程序在会上不是有一个提名的说明吗?这是要由市委会作的,到时候再理直气壮地说明提名陈一弘为市长候选人的同时,淡淡地说上这么一两句话。淡中有浓、软中有硬的话。比如说:‘对陈一弘同志的私人生活曾经有一些传闻和匿名信,省委考察组作过认真调查,已予彻底否定。’这就行了。还有个体户标企问题,大方向没有错,对个别人的认识错了,是个总结经验教训的问题,不影响使用。”

卫亦前又一连说了几声“行!好!”

赵一浩突然转变话题,拿起桌上的匿名信问道:

“这封信你估计是什么人写的?”

卫亦前皱眉摇头,说:

“我思量过也同公安部门的同志研究过,一时还难以判断。”

赵一浩问道:

“不是有个叫了奉的,他怎么样?”

丁奉这名字是在听取考察组的汇报时记住的,而且印象颇深。

卫亦前摇摇头回答:

“不会,我们也分析过了,丁奉来的是明火执仗,他天不怕地不怕,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用不着写匿名信。值得注意的是有几个人大常委和丁奉的关系密切,会不会受他的影响还很难说。”

这话引起了赵一浩的注意,他说:

“要同人大主任商量,重点做好这几个人的解释工作,让他们了解真实情况,以便行使权力。还有陈一弘妻子的前夫,信有没有可能会是他写的?”

“更不会,”卫亦前说:“韩刚现在当了大老板自在得很,和沈琳离婚是他主动提出来的,现在的老婆同他情投意合,他何苦哩!这些人呀,脑子灵得很,看见陈一弘要当市长了,他不考虑后果?万一查出来他还能在三江立足。”

赵一浩听了觉得也是道理,正想再问什么,市委办公室主任进来请他们吃晚饭了。饭后赵一浩抓紧时间和卫亦前、吴泽康一起找市人大主任交换意见。人大主任完全同意赵一浩的分析和主张,因而他们很快便达成共识。他只补充了一个情况,把匿名信交出来的人大常委都对这种小动作很反感。但他分析所有委员甚至部分代表都接到了匿名信,问题在没有把信交出来的那些人身上。但是只要提名时按赵一浩的指示实事求是地介绍情况,估计他们就不会将信在会上公开出来。他负责做他们的工作,使他们顶多自己投反对票而不去煽动别人就行了。

同人大主任交换意见之后,按预定日程于当天晚上八点半钟召开了有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参加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赵一浩讲了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吴泽康宣读了省委关于陈一弘任三江市委副书记和建议提名为三江市市长候选人的决定。对冯唐的提拔调离也作了原则上的宣布。然后由参加会议的人发言表态。

赵一浩特别注意两个人的发言,一个是陈一弘一个是冯唐,他们二人都是发言最早的。陈一弘的发言很短,他只表了一个态:感谢组织的信任,如果当选一定要在市委领导下做好工作,为三江人民服好务等等。虽觉平平但却也得体,给人一种谦虚、谨慎的感觉。

冯唐的发言另有一番风味,而且出乎卫亦前、赵一浩、吴泽康乃至所有在座者的意料。谁也没有互相交换意见,但在座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猜测,冯唐可能要表演一番的。共同的猜测,不同的心态:有人为他担心,最好不要太出格了,否则影响他自己的前程,眼瞅着就要安排的何苦呢?有人则等着看热闹,他们并不反对陈一弘当市长,也不存在为冯唐鸣不平的心态,却是既然有热闹看何乐而不看之,开开心吧。省里来的两位领导:赵一浩和吴泽康自然也不希望冯唐讲出格的话,这样一是对工作有利二是对他本人有好处,说明经住了考验,下一步要安排提拔什么的,也好说话了。但他两人都暗自担心:他冯唐沉得住气吗?

不负众望或者说出乎意料,黄人伟副省长对他“调出提拔”的交底,和刚才吴泽康的原则宣布,顺便说一句,他只宣布冯唐调省级机关,而没有明确说提拔的事,但这就多事了,足以证明黄副省长的“交底”是事实,因而,成了他发言的精神力量,他沉住气了,而且很得体。

他是继陈一弘之后抢着发言的,他说得心平气和:

“我只说三点:第一是拥护,拥护省委的决定。一弘同志无论德和才都堪当市长的重任,选择一弘说明省委的决定是正确的,英明的;第二,表个态:本人今后只要在三江一天就一定在一弘同志为班长的领导下当好助手,和一弘同志一起并肩战斗,决不计较任何个人得失。自己的毛病很多,希望一弘今后多批评多帮助;第三,提一点希望:希望一弘同志担任市长之后大胆领导,加强团结,带领一班人探索进取,改革创新,为根本改变三江的面貌而奋斗。”

大家都为冯唐的发言鼓了掌,当然这鼓掌的心态也不是一样的。就当晚参加会议的最高首长赵一浩来说,他暗自感觉到冯唐的发言有点假。但真也好假也好,他不在会上发牢骚、放大炮、扯乱谈就好,就算是有点表面价值吧!因此,他也和大家一起鼓了掌。

市委常委会开到将近十一点结束,赵一浩回到招待所,安排了明天的日程;他和省委副秘书长薛以明等人由陈一弘陪同去何家渡水利工地;吴泽康、端木信留下协助办理选举的事,经常同他保持联系。这是市委常委会结束时他同卫亦前商量好了的。

一切安排就绪,他正准备洗漱上床,房里的电话铃突然响了。他拿起话筒,电话里传来冯唐的声音:

“一浩同志吗?我冯唐呀,这么晚了再打搅你,实在对不起。”

“没关系,”赵一浩回答说:“有事吗?你说吧。”

“我是想向您当面汇报汇报,要不了几分钟,但太晚了,实在不好意思。”

冯唐的声音很委婉,但听得出来态度很坚决,也就是说非见不可了。那最后一句“实在不好意思”却是从市面上拣来的流行语。

赵一浩皱了皱眉头,回答道:

“没关系,既然有话要谈你就来吧。”

冯唐听了高兴地说:

“赵书记您太好了,我马上就来,谈完就走,不过请你给警卫打声招呼,否则我进不来的,他们说书记已经睡了,有事明天来。”

原来如此,他已经来过了,真迅速!于是他回答说:

“好吧,我叫警卫员在门口等你。”

不到两分钟冯唐在赵一浩的专职警卫员引导下来到套间的会客室。

赵一浩上下打量了冯唐一眼,出现在他眼前的冯唐同刚才常委会上的冯唐在表情上并无多大区别,依然是平静自若。在平静自若中多了一点有要事向上级反映的情绪。冯唐在往沙发上落座的一刹那,也就势打量了书记一眼,只见赵一浩和刚才在常委会上一样平平静静,若无其事,丝毫没有流露出半点因半夜被打搅而产生的不痛快情绪,冯唐安心了。他正自寻思怎样开口,却听到赵一浩平静的声音:

“有什么事就开门见山吧,老冯?”

冯唐从容不迫地从衣袋里掏出一封信双手递给赵一浩,说:

“请你先看看!”

赵一浩接过来觉得那信封面熟便已猜到了几分,抽出信纸一看果然不错,正是那封已经看过的匿名信,不仅内容相同连信封的式样和封面的打印字样也是一模一样的,说明寄件者是一个人。他皱皱眉头,将那信纸丢在桌上,盯住冯唐问:

“我已经见过了,你对这封信怎么看?”

冯唐想不到省委书记会来这么个单刀直入,一时来不及仔细考虑,便顺口而出回答道:

“这类事情真也好假也好,是很难说得清楚的。”

“哦?”赵一浩依然盯着冯唐:“说不清楚,你也这么看?”

不等冯唐回答,他便接着自己的话往下说道:

“根据我的了解,情况是不是这样:沈琳和陈一弘的前妻以及陈一弘都是大学的同学、好友。陈一弘的妻子冯菲因车祸身亡留下一个孩子,沈琳出于友谊经常照顾陈一弘的孩子,并且常常将他领到家里来。沈琳同丈夫韩刚关系本来不好,这时因她时时照顾陈一弘的孩子而加深了矛盾,甚至提出离婚,沈琳出于对亡友冯菲的情谊,不理睬丈夫的指责,不回避夫妻矛盾的扩大,依然我行我素,按理说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应当受到社会的支持绝无可责备之处。就在这时,陈一弘为了不让沈琳因协助自己照料孩子而扩大他们夫妻之间的矛盾,便把孩子送到亡妻的父母家去了。但沈琳夫妻的关系并没有因此而改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怎么改善得了呢?后来在韩刚的坚持下他们离了婚。沈琳自由了,由于双方的主动,过了一段时间陈一弘和沈琳结婚了。”

赵一浩就此打住,问冯唐:

“你看我说清楚了没有?”

冯唐又被将了一军,正自考虑如何回答,赵一浩却紧追不舍,将棋子一举又将了一军,问道:

“老冯,你说说他们的婚姻是违纪违法还是违反道德准则?”

冯唐又输了一着,他像是遇上了棋艺高超的对手,连输数步弄得很被动很狼狈,只好甩出最后一招:

“我当然不信这些,只是群众舆论不可不注意。”

赵一浩笑了,说:

“群众舆论确实要注意,但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一听二分析。正确的要采纳,不正确的要引导,弄不清楚的要调查。为了一个市长的安排,考察组两下三江市连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都亲自出马,够慎重了吧?更重要的是弄清了事实,所谓舆论实则是少数人制造的谣言,如果我们被这样的所谓‘舆论’牵着鼻子走,我们算什么样的领导者?”

这像是棋局上的最后一将,把冯唐精心策划堪称得意之作的一盘棋将死了。冯唐毕竟是冯唐,他岂能就此认输,以狼狈之身、失败之情灰溜溜地离开这间房子和这个咄咄逼人的省委书记?不,冯唐不是那种人!他脑子一转,忽有所悟,便绝处逢生地又理直气壮起来了。你赵一浩抬出亲自出马的组织部长周剑非,我冯唐就偏拿他开刀。于是他端起刚才警卫员引他进来时照例沏的一杯浓茶喝了一口,不急不慢地说道:

“我没有别的意思,昨天收到这封信,恰好今天省里的领导来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有责任将它交给领导,作为一个信息让领导知道知道,心中有数。”

赵一浩马上接过他的话头:

“对,你收到了匿名信,把它交给组织是对的,还有别的事吗?”

冯唐这时完全由被动、狼狈转为主动,乃至理直气壮起来了。他重新摆出一副进攻者而又是委屈者的架势,以一种不平则鸣的语气说道:

“我这么晚来找一浩同志,最要紧的不是为了这封信,刚才我已经说了,只不过作为一个信息向组织反映一下。今晚我来主要不是为了这个!”

“哦?”赵一浩警惕起来:“那么说主要是为了什么?”

冯唐以委屈者的口气说:

“对领导我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我主要是对周剑非同志有意见,他不公道有偏心,而且手段恶劣,想一手遮天!”

原来如此!赵一浩按耐不住内心爆发的火气,差一点站起来拍桌子了。但他终于控制住了自己,以平静的口气说:

“好吧,你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吧。”

冯唐说了,他把在黄人伟副省长面前说过的话差不多又重复了一遍。当然在书记面前他不敢那么放肆,那么声色俱厉。可谓语气平和,言辞尖厉。中心意思依然是周剑非不公正,一手遮天!

赵一浩耐着性子听完后反问道:

“你说说周剑非是怎么一手遮天的?”

那语气依然平平静静没有一点以势压人的味儿。冯唐因此而完全消除了顾虑,除去了无形的压力,理直气壮地回答说:

“据我得到的确实消息,在考察中我的得票率很高,考察组内部也有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但周剑非向省委隐瞒了真实情况,只汇报了一方面的意见。”

赵一浩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反问道:

“你怎么知道周剑非没有全面反映情况呢?”

冯唐有些语塞,自然地又一次感到难堪、狼狈,他不能将考察组组长高国强推出来,人家是一片好心哪,怎能恩将仇报让别人落一个泄密的罪名呢?于是他回答说:

“我是听别人说的。”

口头上这么说,表情上也理直气壮,内心却在发抖,万一赵一浩追问听见谁说的,怎么回答呢?

出乎他冯唐的意料,赵一浩没有追问,而且他显然地希望和解而不想将气氛搞得很僵。

“我劝你不要去听那些胡言乱语了,”赵一浩的语气依然平和,但态度却很严肃:“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考察组的报告不仅全面地反映了你和陈一弘得票率的情况,而且还详细汇报了考察组内部的不同看法,也就是高国强和张清云的不同看法。汇报者正是你所谓‘一手遮天’的周剑非!我还可以告诉你一句:他是客观地汇报的,没有带任何个人情绪。”

赵一浩说到这里停了停,然后干脆和盘托出:

“不错,正如给你传递消息者所说,你的得票率还是很高的,可以坦诚地说和陈一弘不相上下。但省委经过认真考虑,认为陈一弘当市长比较恰当!”

不知是哪一股神经在起支配作用,冯唐反应很敏感。赵一浩的话音刚落,他马上态度鲜明地表态说:

“省委的决定我衷心拥护,我只想提一个要求:希望尽早调离三江,请省委考虑。”

其实调离三江提拔的事他冯唐早已知晓,虽说省委只是原则确定,却已经有人向他透露了,这就是冯唐之所以是冯唐了。他不甘心但也无可奈何。事已至此也只好如此。他知道陈一弘的市长是当定了,之所以依然和韩刚作交易使出匿名信这么一招,也只不过是为了捣乱出出气而已。能成功更好,至少可以将那位稳坐钓鱼台者搞臭。谁知这位省委书记亲自出马,落得个全盘皆输,认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到省里哪个厅局当个一把手也不错,也算凯旋而归吧?虽说在上级的天平上,厅局长不如州、市、地首长的分量重,发展前途自然受到影响,但事在人为。

冯唐的脑子正在“急转弯”,忽然听到省委书记回话了,依然是语气平和,但态度却严肃,甚至他那常带笑容的面孔也一变而为冷若冰霜了。严肃的表情强化了严肃的谈话内容。他说:

“可以告诉你,省委有这个打算,吴泽康同志刚才不是已宣布了吗?把你调回省级机关。不过,你要明白不是为了照顾情绪,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你的专长。在省委没有正式发出通知以前,你要很好地同陈一弘配合,干好自己份内的事,这也是对你的考验,希望你今晚在常委会的表态不仅仅具有表面价值!”

这样说只不过是一种策略而已,双方都不是傻瓜,他冯唐在常委会上那番冠冕堂皇的话是否只具有表面价值,已经被他刚才的表演澄清了。

冯唐听得出了一身冷汗,想不到足智多谋的自己竟然失败得这么惨。他忽然想起《红楼梦》的作者对王熙凤的评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一种苍凉之感顿时涌上心头。但与此同时另一种情绪几乎在心上同时升起;不,在我冯唐面前没有失败这两个字,只有策略性的撤退和转移。人的本能就是竞争,就是要出人头地!“置身须向极高处,举首还多在上人!”这是哪里的对联,想不起来了,管它哩,我冯唐要挣扎,要竟争,把输了的分数夺回来。从现在开始,从眼前开始。说几句什么收场话呢?他正自考虑,却听到对方那位步步进逼的省委书记说话了。

“老冯,我还要向你提一点希望,希望你在省委作出调你出三江之前好自为之,接到调令后堂堂正正的走出去,而不是爬出去,更不是被人抬出去!”

赵一浩说这番话时没有再笑而是板着面孔,十分严肃,使冯唐听了感到分量很重很重,大有泰山压顶之感。他清楚地意识到省委书记分明是在对自己提出警告,难道他?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做了亏心事呢?他又暗自出了一身冷汗,并意识到自己应该怎么办了,便连忙表态道:

“我记住了,我一定按照一浩同志的教导办,绝不辜负省委领导的关心,请看我的实际行动吧。”

他边说边站起身来看看表,说:“夜深了,一浩同志休息吧。”

互相握握手,赵一浩将他送至房间门口道了一声“晚安”。

冯唐踏着楼梯急步下楼,他觉得很悔气,像是打了败仗的逃亡者;同时又隐隐地有某种担心,难道他听到了什么?他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

冯唐离开之后,赵一浩看看表已经是夜里十一点五十分了。他忽然想起中组部的考察组,周剑非也不打个电话来通通消息。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常用电话小本子,走到窗台前的电话机旁伸手去拿那台专供省级领导用的红机子,已经接触到话筒,他却又将手缩回来了。就这么沉不住气?有什么情况周剑非会打电话来的。他忽然想起自己刚才对冯唐说的那句话:“堂堂正正的出去”。本来就堂堂正正嘛,管它哩!

他于是离开电话机旁,洗洗漱漱上了床。他已经安排好了,留下吴泽康和端木信协助市里搞选举,自己和陈一弘及省委副秘书长和处长们明天一早去何家渡水利工地。定好了的明天七点半钟早餐后就出发,该睡了。好好地睡一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