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们开始当堂写作文。冷薇站在讲台上看着他们,产生了一种跟以前不一样的感觉:在她发病前,她也是这样站在讲台后面,以通常注视学生的目光注视他们,她大可以骂他们,但她心里清楚,这是她的学生,就像她的孩子一样;可是今天,冷薇注视着他们,心里老想着校长和她说过的那个学生讲的话,她不想当着学生的面问那个要把老师杀光的学生是谁,她只是用目光一个一个地扫描,不断地在猜测,当她把目光留驻在一个她认为有可能说这话的学生身上时,一种说不出的嫌恶就涌上来。冷薇第一次觉得孩子有时也是很可恶的。她想,我会知道是谁说的,然后我就打这个学生零分,看他怎么把我杀了。
整个上午冷薇都在胡思乱想,她把所有学生都仔细看过了一遍,个个都像说那句话的人。
电视台记者朴飞今天早早地来到台里上班。他是陈步森事件的主要记录者,他拍摄的对冷薇的采访有一部份画面已经作为《观察》栏目的新片头使用,所以樟坂人天天都可以看到冷薇对着镜头泣不在声的画面和声音,这种不断滚动的信息冲击形成强大的刺激效果-------天天看到一个可怜的人对着你哭,相信谁也受不了:而伤害她的人却很有可能逍遥法外。
朴飞有点担心会出现他意想不到的结果--------全社会都站到了冷薇一边。毫无疑问,她是弱者,这比较好懂。要理解加害人同时也可能是弱者就相当费力,或者干脆说难以理解。每天晚上都有冷薇对着镜头哭诉的画面,极大地加强了冷薇作为弱者的印象。
在朴飞的后续报道中,只要有话筒伸到被访观众的嘴边,大部份都是支持冷薇的,要求重判陈步森。尤其是朴飞在一次采访广场扭秧歌的社区老大妈时,形成了人人控诉陈步森的场面,被采访的七八个老大妈,都一致要保护那个“妹子”的权利,说到陈步森时她们用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千刀万剐。朴飞知道这只是一个加重语气的动词,在中国古代的确有这样一种刑罚:用刀慢慢将罪犯身体上的肉一小块一小块地挖下来,直到他死亡。显然这些老大妈在说这句话时,并没有想到它所指向的刑罚的真正意义,只是表达恨的一种方式。朴飞对他的主任说,我现在明白陈三木教授的文章什么意思了,这恐怕就是所谓“民愤”吧,看来这东西是真实存在的。主任说,这不很清楚吗?当有人要挑战这种民愤时,大家都不会放过他,口水就要把他淹死了。朴飞叹了口气,说,不过说实在的,我很为陈步森可惜,他毕竟作过努力,做了那些事,可是没人理会。主任笑了,说,他做的事大家都看到了,又不是没长眼睛,但解释起来就太难懂,中国没有那么费脑子的人,你杀人就要偿命,这很好懂,你再罗嗦就要起误会,以为你要逃罪。朴飞就问主任,陈步森是不是真的要逃罪?主任说我又不是陈步森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也许他真的要逃罪呢。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朴飞呆呆地想着,后来他说,主任啊,我作为跟踪这个案件的记者,有时同情冷薇,有时同情陈步森,我都糊涂了,不过呢,我还是要说,应该让人家有一个悔改的机会,真的把陈步森杀了,这心里还是有些怪怪的,不如判个死缓,以免人头落地,就什么也没法说了。
主任拍拍他的肩,拉长了声音说,你小子真是太嫩了嘛,要不为什么我当主任你当兵呢,你还没看出来吗?不是冷薇要他死,是全社会要他死,你见过一个人因为什么很难懂的忏悔而逃掉一死的吗?没有,那帮教徒真是帮倒忙,把事情越描越黑,出什么书嘛,这是搅浑水嘛,净整那没用的。要我看,不如就好好地做冷薇的工作,从证据上找到陈步森认罪悔改的表现而从轻处罚,弄什么。。。。。。向上帝悔改,谁知道上帝是什么东东?把这么难懂的东西搅在一起,自讨苦吃嘛。朴飞被主任的开导弄得稀里糊涂,因为他从没想过这些。他说,这样说来,陈步森真的没有悔改的机会了?主任说,中国人本来就活得他妈的够累的了,成天烦着呢,你报道了这么些时间了,还没看出来?不是冷薇,是全社会要“报复”,这个社会需要一个“恨”的对象,陈步森犯了什么罪?大罪,不单因为他杀人,他还挑战人的智力,我实话告诉你,这句话可能你这年轻人听了不舒服------一个大罪是不可以悔改的,不允许,说白了就是这样。你犯那么大的罪却悔改了,让人不舒服,陈步森是在作无意义的挣扎,无论他是有意悔改还是抱有目的,结果都是一样。
朴飞被主任的一番话整得目瞪口呆。主任说,这是我们私下聊的话,为了给你上上课,别瞎传。朴飞说,我连听着都费力,怎么传啊。
朴飞和主任的聊天还没结束,有人接到电话报来的新闻线索,说发生了一件大事:冷薇第一天恢复上班,就把一个她班上的学生打成重伤,要求他们尽快到场采访。朴飞听了不敢相信:冷薇怎么会打人呢?你们有没有听错啊?主任说,你问个什么劲儿啊,还不快去啊。朴飞说,主任,报道这个合适吗?主任拍他的屁股说,有什么不合适的?我们的立场是客观的嘛,你是这个案件的跟踪记者,你不去谁去?你什么话都不要多说,把东西拍回来给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