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1978—1982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1983—1993年在美国纽约生活、工作。当代中国实验艺术的领军人物,“中国艺术文库”艺术总监。2003年担任奥运会“鸟巢”设计顾问。
传统文化让女性更女性,男性更男性,是对双方的一种保护。现在人们在公开的大量的谈论性的同时,性别意识反而被淡化和转移了。人们希望自己在改变对方性别的基础上,完成改变自己的渴望。只有男性不男性,女性不女性,让性别不停留在极点上,变得模糊、漂移才更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因为,中性化是一个灰色空间,现在的世界我们很难用黑色或者白色来界定什么事物,灰色是最适合的,而且,将来一定能够发展出多种多样的灰。年轻人的主流非常认同这种灰色空间,认同这种模糊、混乱、难以确定的状态。
美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但它不是雕塑,而是发展变化的。如果仅仅是传统的古典的美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只有包含有新鲜因素的美才有价值。而且,如果认为什么一定是美的,我觉得是不美了,如果认为什么一定是不美的,我觉得这已经包涵了美的因素。
审美,特别是高层次的审美不是标准化的,而是跟一个事物的独特性紧密相关。这种独特性甚至包含有一定的危险性,能够破坏人们对美原有的认识。比如,一个人脸部的线条带有一种特殊的和谐,让你过目不忘,我觉得这就是美。我认为模特吕燕就很美,她当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美女,但她是个时装模特,时装就不是世俗化的东西,模特也没有必要一定是世俗化的美女。
但是我往往无法判断我身边的女性是不是美的,过于熟悉的事物的确定性很强,而感受美需要思考和想像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