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机器(4)-机器(选载)

"劳模楼"是依照苏联专家图纸兴建的,据说在列定格勒有几百座这样的五层楼房。坚固的"士敏土"地面和厚重的红松实木门窗,充分体现了"傻大笨粗"的俄罗斯风格。尤其它将厨房设计在朝阳方向,一年四季阳光明媚,令人怀念站在河岸上的姑娘喀秋莎。王金炳的新家很大。二楼,一厨一厕一阳台,三室一厅,还有一个纵深的玄关。市委第一书记走进门来,首先跟牟棉花握手称赞她是棉纺战线一面旗帜,然后指着王金炳说你就是那位工业战线红管家吧。市委领导与这个劳模家庭合影留念。王金炳闪到一旁。只要妻子在场,丈夫甘心充当配角。一个鞋底,一个鞋邦。通常鞋底比鞋邦结实。创造全国挡车接头纪录的牟棉花,名气超过王金炳。几年前,李亦墩调任宏光电器厂党委书记,便将王金炳带去担任仓库保管员。这位进城干部对工业管理有着独到见解,认为一座大工厂关键岗位很多,最为重要还是仓库。工厂嘛,就是一进一出。进,通过仓库,出,也通过仓库。仓库是轴心。于是,王金炳跟白鸣岐学习珠算的"狮子滚绣球"和记账的"苏州码子",竟然派上用场。做了仓库保管员,王金炳在仓库货架间钻来钻去,大到角钢铝锭,小到铁钉毡垫,一样样如数家珍。他当年被评为厂先进生产者,第二年获得劳动市总工会"工业战线红管家"称号,之后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乐乐呵呵搬进"劳模楼",房子大了,孩子们欢天喜地成长起来,宛若一只只笋尖儿长成一株株青竹,看着令人欣喜不已。家庭内部分配房间,王金炳牟棉花夫妻住一间;长子王援朝乳名"大朝",次子王建设乳名"设子"兄弟俩住一间;王莹乳名"灵莹",王凤乳名"傻凤",姐妹俩住一间。然而,这个劳模家庭的母亲经常"缺席",父亲也不是"全日制"。大女儿王莹渐渐成长起来,早慧早熟早当家。下厨房做饭,进卫生间洗衣裳,去粮站排队买粮,跑副食店凭票打油,里里外外一把手。每天傍晚放学,小学生王莹胸前挂着一串钥匙,推开家门系上围裙走进厨房挽起袖口儿淘米洗菜,俨然袖珍小厨师。妈妈是"棉纺战线一面旗帜",无暇分心家务。爸爸是"工业战线红管家",经常加班加点。王莹学会炒饭烙饼烧菜炖汤,加速成长起来了。一连三年的"节粮度荒",中国人民遭受大饥馑。特等劳动模范牟棉花享受"特供"待遇。"特供"分"糖豆"和"肉蛋"两个档次。糖豆是限量供应红糖和黄豆,肉蛋是限量供应猪肉和鸡蛋。每月凭"蓝本子"额外购买营养品。"肉蛋"不多,却弥足珍贵,帮助孩子们减去几分菜色。王凤自幼受到"特供"影响,对劳动模范的荣誉充满向往。她几次询问妈妈怎样当上劳动模范的,妈妈不理会。她只得转向爸爸。我觉得您跟别人没什么两样,怎样当上劳动模范呢?小女孩王凤迫切问道。是啊,爸爸跟别人没什么两样。王金炳平生首次阐释自己。我负责的仓库里东西特别多,全都装在心里。一张口说出它们的规格型号,一伸手指出它们的存放位置。嘿嘿,人家叫我一口清……小女孩王凤从爸爸的语气里感受到工人阶级的自豪,好奇地问道,您怎么没有妈妈的"蓝本子"呢?妈妈是特等劳动模范,爸爸不是特等劳动模范。王金炳如实说道。

小学三年级学生王莹做出这种价值判断:妈妈最忙,特等劳动模范天天不着家,吃上"特供"。爸爸比较忙,市级劳动模范可以抽出一点时间料理家务,吃不上"特供"。天冷。农历腊月二十三适逢"工业战线红管家"的公休日。牟棉花上早班,走了。王金炳便带领孩子们开始迎春大扫除,从早晨干到下午,这个劳模家庭面貌焕新一新。大女儿王莹与小女儿王凤暗暗商定,一定要给妈妈一个惊喜。黄昏时分,傻凤搬了一只小板凳坐在门口等待妈妈下班归来。妈妈经常自愿义务加班,经常很晚回家。天黑透了。牟棉花终于回来了。妈妈走进家门就喊渴,灵莹立即端来一杯白开水。妈妈咕咚咕咚喝了,猫腰低头脱了高靿棉鞋,说了一声"困"径直走进卧室睡觉去了。一天的辛苦劳动换来整洁面貌,妈妈下班回家视而不见浑然不觉。一种巨大的失落感袭击了小姐妹。傻凤委层地看着姐姐灵莹,灵莹沮丧地看着妹妹傻凤,姐姐妹妹哇地一声哭了起来。牟棉花听到两个女儿放声大哭,腰酸腿疼躺在床上问道,哭什么?你俩是不是考试都不及格啊……说罢翻身睡去了。全家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寂静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