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班是吃住都在学校,每天早上有早训练,晚上有晚点名,吃在教工食堂,住是从家搬来行李,集中在教学楼的三楼,走廊尽头的两间,分别为男女生宿舍。这一周内,学校里充斥了一股莫名的紧张空气,女生们不那么聒噪,男生们就更为沉默了。大家都不愿意多在学校逗留,下了学便匆匆地走过操场,走出校门,操场上也空寂了。学校里,就在他们的身边,某一个地方,正在发生不幸的可怖的事情。这一个念头压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上。此时,学校很造作地在一早一晚吹起了军号,是工宣队里一名从部队复员的号兵担任吹号。学生是按地段分进校的,就住在学校的附近,所以都能从家里听到号声。军号声横亘在这昔日繁闹,如今已清寂下来的人口密集的街市上空,带着一股粗暴之气。它就像一个凶蛮的外族人,侵入了安宁祥和的友邦。
这一天下午,他和他的好友,阿五头,相约要去人民广场。这一阵子,他和阿五头越来越亲密。阿五头个子比他还要矮,也戴一副近视眼镜,但同样不是会被人叫做“四眼狗”的类型。他住在这街上的一条公寓弄堂内,有着良好的知识分子家庭的出身。他家一共有兄弟五个,一律戴着瓶底厚的近视眼镜,他排第五,所以叫阿五头。他虽然矮,而且瘦,但他却有着一股沉着大度的气质,很成熟老练的样子,这未免就有点滑稽。人们并不给他起绰号,而是直接以“阿五头”的昵称来称他,这就有一些戏谑的意思了,但却是友善的。因为阿五头看起来真的很好玩。他爱到阿五头家里去,阿五头家的书多,他看的书大多是从阿五头家借来的。他父亲学校里的红卫兵已经给他家的书橱打了封条,可他们全有办法从打了封条的书橱里拿书看。怎么样把书橱的门卸下来,再装回去,他们都有一套了。是哲学和政治的话题,将他们结合起来的。阿五头也喜欢到他家去。他家是宁波人,家中长年飘散着一股咸鲞的气味。他们俩人就像旧时代里的人物一样,相对半卧在一张老式宁波眠床上谈话,看书。这张宁波眠床不论冬夏,都挂一顶夏布帐子,布质很粗,经纬又很稀疏,光亮透进来,有一点昏暗,很幽静。眠床的靠墙的一面,是一个镶着一排小抽屉的架子,小抽屉原是为放吃食零嘴,现在则放了他小时候玩过的,玻璃弹子,香烟牌子,蛐蛐罐,缺了口的喂鸟食的小磁碗,是有着家世背景的男孩子的玩意儿。他们头枕着被子卷,将男孩子的不爱清洁的头油味染在上面,有些腻歪,却不在乎,还觉得很自在。未长成的小男生,都是有些像小女孩子的,喜欢挤在一块。嘴也是碎的,只是自觉得是个男生,不能像女生那样家长里短,就找些比较硬气的话来说:黑格尔,中途岛战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等等。光是在宁波眠床上,或者阿五头家四壁书架的书房里,谈着这些,还嫌不够享受他们的友情似的,他们有时候还需出去。比如,去人民广场谈话。
这天下午,他俩说好了,放学后去人民广场,临要走时,阿五头被班主任老师叫去办什么事了。阿五头把书包交给他拿着,让他等着。他先是在教室里等,后来教室里的同学都走空了,只剩他一个人,便站到教室门外走廊上等着。阿五头还没回来。整幢大楼都很寂静,最后一些学生也陆续下楼走了。他所在班级的教室是在二楼,接近走廊的顶端。两边教室的门一关,走廊上的光线就暗了,而前方楼梯口那一块,则显得亮起来,但印变得幽远。偶尔有几条小小的人影从那里掠过,响着脚步的空空的回声,随即又安静了。这所中学的前身是一所教会女子大学,欧式的老建筑,十分森严。他觉得付间已经不早了,是傍晚的天光了,可是阿五头还没有来,就决定去找他,看他到底在做什么,到底还去不去人民广场了。班主任办公室是在另一幢楼,与这幢楼成直角的,高中部的楼。现在,高中生都毕业高校,初中又暂时停止了升高,就只剩一些教师办公室了。他回到教室拿了自己和阿五头的书包,向楼梯口走去。楼梯口有着几扇玻璃长窗,正对外面的校园,原来,阳光还相当明亮,他的心安定了一下,正要下楼,忽然有人叫他名字,这声音好像是从上一层楼梯朝下喊的,声音在空廓的楼道里回荡,有些可怖似的。他抬起头向上看,没有人。停了一时,他决定不去理睬。再要下楼,那声音又响了,并且比方才更接近了一些,好像是走下几级楼梯再喊的。他立即返身向上追去,想当场抓住那人。这时,他听见了脚步声,还有咯咯的笑声,是阿五头!他心里认定就是阿五头,虽然他的声音在这空旷的楼道里,变得一点不像了。他追上一层,那脚步又上了一层,他就再追一层,一边兴奋地喊着:你往哪里逃!他听见自己的声音也变得不像了,好像是另一个人的声音。他直追上四楼,楼梯到此为止,可是阿五头不见了,脚步声也消失了。他疑惑地左右望望,走廊两边的教室都锁着门,没有人,悄无声息。门上方的玻璃窗上,透出一块一块模糊的光线,有一些灰尘在光里打着旋。
他顺了走廊走去,从门上方的玻璃窗望进去,看阿五头有没有躲在里面。他从来没有上这层楼来过,从玻璃窗里看进去,里面早已不是教室的样子。课桌椅都堆着,直堆到天花板下。还有的房间,则是空的,什么也没有。他想,阿五头躲到哪里去了呢?这时候,他来到了走廊尽头的房间前边,他看见这一间教室的地板上,铺着床单,就像他们下乡劳动时的宿舍,各种颜色花样的床单一条一条地挨着,铺了有半间房间。靠墙的一头都放着被子,也是各种颜色花样的。有几个女生在屋里,手里托着饭盒,在吃饭。他这才想起,这就是学校里开办的学习班,她们在吃晚饭。教工食堂下午很早就开饭了,好让食堂的阿姨五点钟准时下班回家。那几个女生有的站着,有的坐在房间另一半的一排课桌前,有一个已经吃好了,正竭起脚扯铁丝上挂着的毛巾擦嘴。“七○届的拉三”是坐在地铺的一头,她的侧面正对着他。她屈起腿,膝盖并拢着,勺子在铝制的饭盒里舀着,一勺一勺送进嘴里,她也吃完了,正喝水。她的席地而坐的姿势,将身体形成几个曲度,某些部位特别地突出了。她的形态,以及房间里的情景,带有着一股逼人的私密的气息,他从这气息里,感受到受虐的猬亵的性质,他忽然感到极其的嫌恶。这时候,阿五头出现了,在他肩膀上重重地一拍。这是所有这种年纪的男女孩子,恶作剧的一贯程序,尽管由于无数次的重复而变成单调,却依然能够激起强烈的效果。但是这一次,他本能地唬了一跳以后,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震惊,使得阿五头也有些呆。两人没再说什么,一起转身走出走廊,下了楼。
很多很多年以后,他已经和妹头离婚,有一次,他和朋友约定,在一家老酒店的咖啡室见面。这家老酒店就在和淮海路相交的茂名路上,而此时他也离开了淮海路多年。老酒店是旧时代里沪上一家著名公寓,虽然经过几代改建,客房已标准化,但餐厅,酒吧,咖啡室,等等设施,依然透露出旧时的家居的痕迹,有着隐秘的私人气氛。他正和朋友聊天,看见邻桌来了一批客人,显然是海外与沪上的亲属关系,有老有少,亲近又生分的一伙,其中就有“七○届的拉三”。她一点都没有改变,以至他一眼便认出了她。她甚至还变得小了一些,而不是更加的成熟。她依然穿着玫瑰色调的衣服,由于是留着中长发,束起在脑后,所以看起来连发型似乎都还是原来的。她看上去是个时髦的小女人,一点不是他印象中的年长的大女生。他想那时候,他把她看得多么大啊,大到了嫌恶的程度。真的,那一个时期里,他憎恶大女生,大女生散发着一种受虐待的,猥亵的气息。而妹头,妹头却是他的小朋友。这城市里,小学生称自己的同学或者伙伴,是称为“小朋友”的,妹头就是这样的小朋友。
就像方才说过的,班上的男女生是不说话的,完全是陌路人。但事实上,彼此之间是有着一定的了解。谁住哪爿店面楼上,谁又住哪条弄堂里面,他们的母亲或者祖母也许就是熟人,在一个菜场买菜,在一个公园里早锻炼,或者在一个居委会里供职。甚至你很难断言,他们在课余时间里是否也是这样互不理睬。总之,他们这样完全不说话,是有些装样的,有些故作姿态,但也是不得已。没有谁敢在学校里搭讪,这样,他们的名誉就算完了。但是,班上总有那么几个很“咋”的女生,她们大多有些没心少肺的,长的呢,又不那么具有女性的特质,就容易使人们放松警惕。有时候,当男生们在说着什么——当男生们说着什么,女生们并不是完全不听的,某些时候,她们会听得相当专心,教室里就有了一股凝神屏息的空气——这时候,那些很“咋”的女生竟会忘乎所以地,发问一声,或者搭上一句。这真是骇世惊俗的一刻,男女生双方都傻了眼,笑也不好,不笑也不好。由于她们搭话搭得那么自然,就使有的男生也昏了头,接口令很快地也对上一句,这可不就说上话了吗?这可不就犯了大规了吗?于是,教室里终于轰然起来,森严的对垒局势便有些松动了。她们是班级里少不了的宝贝,而每一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女生来担任这样调和气氛的角色。有了她们,男女生之间的对话,就变得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了。
他几乎是对本班女生毫不认识的,甚至叫不出她们的名字,他眼睛里只有“七○届的拉三”。而自从他对“七○届的拉三”起了嫌恶心之后,她也退出了他的视野,他的视野里就再没有女生了。他只和阿五头要好,要好得有些缠绵。他们互相勾着颈脖走路。那年月里,小男孩也兴勾脖子的。他们勾着颈脖,走到人民广场,挤坐在一根水泥的隔离桩上面,讨论他们所看过的书。人民广场上方的一片天空,是少有的辽阔,心就变得十分旷远。广场四周的市声,漫到这里已经偃伏到地面上了。只看见那些甲壳虫大小的汽车往来着,悄然无声。
他们说话的声音也扩得很散,浮在他们的顶上。他们被这广阔感动了。住在城市中心的孩子,真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大”,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远”,他们从来没有放开过视线。他俩可算是找到了个好地方,好让他们的心翱翔一回。有时,天上会有一只风筝,放飞的是一个山东老头,坐在另一根水泥桩上面,手里握着一轴线,慢慢地放着。等那风筝成了一小点,便停止了。就这么坐着。也不像他们那样仰脖子望他的放飞物,而是低着头,想着心事。等暮色起来,天黑了,才一点一点,顺了风势往回收。这时,他们也该回家了。起身走了一段,身后远远传来“扑拉”一声,回头看去,原来风筝落地了。那声音其实不大,但却特别清晰入耳。
后来,妹头进入了他的视野、星期天早上,他去买油条。油条总是最热门的,油锅前排了一长一短两条队伍,他先排短队买了筹子,再接着要去排长队领油条。这就要费些时间了,因为须等油条现做现炸,然后出锅。他正要往队尾走去,忽然,队伍里有一个人,很灵巧地一转身,从他手里夺去了筹子,这人就是妹头。她拿过他的筹子,也不看他,若无其事地,继续排队,再过两个人就要轮到她了。大家都在勤勤恳恳地排队,而他,不劳而获。倘若被人发觉,立刻就要谴责他,并且逼迫他拿回筹子,老老实实到后面去排队。可是妹头,手脚那么利落,没有人看见这一瞬间她做什么勾当。他不敢站在那里,慢慢地装作也要去排队的样子,踅到队伍后面,在一棵行道树底下站着,心却激烈地跳荡着。他认出了这个女生,正是他们班的,平时几乎没有注意过的,没想到,她竟也认得他呢!过了一会儿,妹头走过来了,她端了一个淘箩,里面装着七八根油条,其中有一半是他的。她略有些气急,头也不回地说:快走,后面的人在骂了。他们分开着走了一段,走到路口,正对面是妹头家弄堂,而他家是要过了马路往东走,再拐弯,那一条横马路上。妹头站住了脚,将油条分在了他的钢精锅里。交割完了,两人都拘束得再也说不出一句话,立刻分头,一个过马路,一个朝左转。
从此,他就认识了妹头。他发现在妹头老气的装扮底下,形容却特别的稚气。她的略分开了些的眼睛,睁大时有一种惊奇的表情,她的小样的身材有着孩子似的纤细。她的嘴里总是在吃着东西,一些女生们专爱吃的话梅,桃板,芒果干之类的零食。这种零食是需细细地含食的,所以,她的嘴便总是微微鼓着,慢慢地动着,即使上着课也是,而她又是那样完全不动声色。妹头还有一个习惯动作,就是她有意让头发垂下来,挡住一半脸,然后,鼓起腮,吹出一口气。吹气的同时,脸一抬,垂发就掠开了。这一串动作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却又并不匆忙,因为衔接得很紧,所以就很协调,而且自然。这些都使她显得活泼和生动。但仅此而已,自从买油条那次以后,他们再没有过别的接触,两人依然像是陌路人一样,坐在各自的阵营里。两人都是不起眼的男生和女生,也是安于本分的,无心要出风头。就这样,一直到了初中毕业。
在等待分配的日子里,有一段闲着的时间。他们不用每天上学去,班级就有些散了的样子,男女生之间的对垒也随之打散了,彼此都有些解除戒备。虽然不一定就是说话往来,但至少态度上不必那么紧张和绝决,和缓了许多。他和妹头的第二次接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还是买油条。也是因为他们住的太近了,活动范围又都很小,男生和女生虽有相对不同一些的生活内容,可在他们这样的年龄,区别实在不大,买油条又是孩子们最经常承担的家务劳动。所以,他们就又碰上了。这一回,没有遇到排长队的情况,因为不是星期天,时间又略迟了些。他们各买各的。但他们很有默契的,先买好的那个,稍等了等后买的那个,两人就一同往回走,路上互问了毕业分配的打算。其时,上山下乡高潮已经过去,但还是有部分的毕业生需要去农场或者农村。她很笃定地告诉他,她哥哥已经去了黑龙江,她总归是留上海了。他的情况就复杂些了,他上面有一个姐姐去了安徽,但又有一个哥哥在工厂,所以他就有了两种去向的可能性。她就说,你们家是一工一农,所以完全叫你去农村也是不对的,最多是去上海郊区的农场。她又说,她们弄堂里有一个人去了苏北大丰农场,现在已经抽上来,在江南造船厂工作。大丰农场虽然在苏北,但它是属于上海的农场,而上海的农场都是有计划的,一批一批抽调上来,总归能回上海。他发现她挺多话的,而且说话的口气、用语都很老气,好像是一个世故的成年妇女。但她的老气又带着一种做作,分明是一个小孩子在学大人腔调,学得也还不错,这就有些好玩的意思了。他和她一同过了马路,她将进弄堂时,又说:我认识你阿娘,一个宁波老太,最喜欢买蟛蜞了,对吧?他红了脸,好像被她窥见了什么隐私。他们家饭桌上,长年不断要有一碗蟹酱,阿娘是用廉价的蟛蜞做的。过了几天,阿娘对他说,你那个小女朋友真是活络极了,黄鱼摊头排个位子,带鱼摊头排个位子,前边排个位子,再绕到后边排个位子,一个人买了几份,还让给我一份。他一猜就是她,又有些难为情。现在,他吃什么,都瞒不过她去了。
本来,他是可以将他的遭遇讲给阿五头听的,阿五头是他的至交。可是他却没有说。阿五头是他思想和知识的伙伴,他们的交往十分高洁,一应生活小事都进不了谈话的领域。所以即便他想和阿五头谈谈妹头——他是从那几个很“咋”的女生叫她时,听来她的小名,他觉得这名字很像她——他想和阿五头谈谈妹头,也不知道从何谈起。和妹头的遭遇全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买油条,买黄鱼,还有阿娘,多么无聊啊!阿五头不见得会有兴趣,这真的一点也不值得和阿五头说,他这样对自己说。于是,就将这个遭遇隐瞒了下来。所以,后来,他已经和妹头来往得不可开交,而渐渐与阿五头疏远,阿五头还蒙在鼓里。那时候,阿五头正对法语产生兴趣,日日捧着一本法语毛主席语录。这是一个真正的书噩蠹,不像他,书本上的东西吸引他,生活里的东西也吸引他。
妹头老早就和玲玲讨论他了。女生天生喜欢议论人,不只是因为嘴碎,也是对人有兴趣。别看她们表面对男生视而不见,其实心里的鬼大着呢!而且对这些虽然与她们同龄,但看起来却要更年幼的小男生是肆无忌惮的。她们给男生们起着绰号,嘲笑他们的举止。但她们议论男生也是有选择的,这些男生大多是比较有趣,而且也更显得小一些,还有就是,他们必是正派的,清洁的,斯文的男生。那种强壮,粗鲁,有习气,满嘴切口的男生,则是带有着侵略性和攻击性,她们就像是出于自卫的本能,决不会选他们作议论的对象。还有,在学校里负些责任的男生也不会充作议论的角色。他们显得过于正经了,她们必得要正经地对待,不大能轻浮的。而那一些就不同了,他们实在很好玩。有好几次,他在前边走着,妹头和玲玲在后边跟着,硬忍着好笑。他眼睛里全是“七○届的拉三”,一点没有觉察身后还有两个女生。这就好像寓言里的一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以,那天妹头帮他带油条,在她,是再自然不过的。你想,他那样的人,白胖的大头,架了副眼镜,满腹经纶地沉着脸,拿了一只单柄的小牛奶锅。后来她将油条分给他,那油条只能站在锅里,他就用一只手撮着,忍着烫,快快地移着脚步。看上去,竟作孽得很。她又是硬忍着笑的,但心里不知什么地方,却触动了一下。可能就是因为这个触动,她后来没有把这个出色的笑料告诉给玲玲,与她分享。以后,和他的一些接触,也没有告诉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