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胡同实在讨厌,这是金首志在此厮混了一年后的想法。这里太过金粉气了,奢侈得叫人眩目,多停留一分钟,就多一分难堪,囊中羞涩的人不适宜在此久留。街路曲折狭窄,平均一丈来宽,长不足一里,却是吉林最繁华的所在。街上熙熙攘攘,人流如织,两旁鳞次栉比地排满了商号,最有名的要数金店、钟表店和花店。说起翠花胡同的花店,可谓久负盛名,从女人的头饰到居室里的瓶花,以及各色各样的绢花纸花,无不工艺精湛,精巧别致。翠花胡同叫得响的商号有:怡会恒、兴顺好、玉聚昌、玉顺号等等。凭着放山人陈把头的保荐信,金首志在“玉合盛”花店谋了个差事,名为学徒,实则为烧水扫地站栏柜吆喝生意的伙计。别看掌柜的在客户面前低三下四,见了手下的就气指颐使,有事没事地咆哮不止,仿佛要吃人似的。花店的主顾大部分是女性,金首志一张俊朗的面孔很吸引她们,女人们见了先是惊异,而后都忍不住心跳将他多看几眼。女人们的目光各异,或羞涩或含蓄或放浪,时常做有意无意的一瞥,多半有倾慕的含义在里头,有几位出手阔绰的娘们儿总来店里晃悠,意图很明显,她们都喜欢上这个小伙子了。掌柜的便没来由地吃醋,时常指桑骂槐,老板私下也认为店里有个勾人的年轻人并非坏事。金首志非常怅惘,忍受不了老板阴郁的面孔和刻薄的辱骂,便提出走人。说走就走,非常坚决,他在玉合盛一年算是白干了,一文薪水也没拿到。老板同意了金首志唯一的请求,送他一套刻印的《隋唐演义》。
这是一种舒畅的自由,没有了令人窒息的压抑的自由,走在街头巷尾,全身心地放松。金首志成了无业游民,却满怀秦琼样的期待和程咬金似的勇气。漫无边际地在吉林城里转悠,不觉间来到粮米行。粮米行实际上是一条街的名称,只因为粮栈云集,大家叫得顺嘴。兜里的铜钱越来越少了,却始终没找到活路。他只能住在穷汉店里,客栈内外极其破烂,一长趟的大铺炕,睡满了穷光蛋,当然这样的客栈价钱便宜,每晚只需九文钱。穷汉店很特别,店主按炕的大小做床大被,用滑轮吊在天棚上。晚上,用滑车将被子放下来,盖在住宿人的身上。等到早上天一亮,店伙计就吱吱扭扭地将被子吊起来,众人只好起身,去奔波一天的生计。
粮米行也是个热闹的去处,街上的流民很多,绝大多数是来自鲁冀等省的逃荒者,所以金首志的生意尚可,每天总有代人修书的活计。这条街上有三家司法机构:街道厅、督捕司和八旗推子房,少不得打官司告状的事情,金首志常替人写状纸。于是这条街就出现小小的写字桌,还挂了面小旗,上头写着“代书”两字。路人会看见,桌子后头站着一个年轻人,二十出头的样子,四方脸大眼睛,模样很周正,身穿蓝色大褂子,褂子已经洗得发白了,两肘处还打了补丁。不用说,这人就是金首志。书桌的对面是一家叫“泰和真”的粮栈,车马往来,生意兴隆。粮栈的洋门脸很是气派,大玻璃窗铮明透亮,能看见伙计忙碌的身影,能看见掌柜的在吸水烟或者闭目养神。这家粮栈的窗台上摆了几盆月季花,白的粉的还有红的,花朵开得热热闹闹。看到它心里就像被什么柔软的东西给抓了一下,那花朵娇艳,像温柔的手掌,又仿佛温情的絮语,时常叫金首志感动。有时他会莫名其妙地涌动一种念头,这念头便是走进这家粮栈,端坐在玻璃窗里面。这念头时常一闪而过,却强烈如雷电,以至于常常没来由的怅惘。市井里满是喧嚣,街上涌动的是陌生的面孔,仿佛松花江里无尽的浪花,没谁认得他金首志。只有两种人才会理睬他,一是要写字的,二是乞丐。每当衣衫褴褛的叫花子伸出手时,金首志只能无奈地闭上眼睛,装做看不见。
“小先生,写封信吧。”这是略显苍老的声音。金首志睁眼一看,来的是位老者,胡须花白,但眼睛却亮得异乎寻常。
信是写给山东龙口的,内容司空见惯,无外是这边生活尚好勿牵挂,云云。但是金首志察觉到老汉的迟疑,每写上一句都要踌躇半天,觉得老者可能有所顾虑,不便说清。金首志不愿意过多猜测,不急也不多嘴,老头说一句他就写一句,口述得吃力,可纸上的字迹却清秀流畅。停顿的时候,他收住笔,有意无意地抬头看看。老汉的衣着平常,上身土布短褂,下穿紫色灯笼裤,只是一双眼睛深不可测。他有些喜欢这个怪老头了,细心地封好了信封,恭恭敬敬站起身,递了过去,说:“喏,老爷子,好了。”
老者付了钱,客套一声转身走了。金首志诧异,老汉的步履是如此的轻快,那背影迅速消失于攘攘市井之中。
太阳已经落到山后面去了,红霞满天依次呈深红桔红浅红色,远处的垂柳依依倒映在水中,粼粼波光被染得如锦缎般绚烂。暮色悄悄地降临,忙碌的街市渐趋平静,只有少数挑水推车人在走动。金首志依旧立于街边,守望着弯曲的街巷,将自己颀长的影子投映于脚下,那影子又黑又长,看上去极其孤单。清朗的月色下,没人能看清他的表情,能听得到自己的心跳。白天写信时,怪老头把褡裢“丢”在了字摊上。褡裢沉甸甸的,晃一晃里面发出好听的声音,估摸至少有十来两银子。这些银子足以买到两头牛或者一间半房子,起码不必再住破烂的穷汉店了。手捧沉甸甸的褡裢,他心狂跳不止。夜风掀动衣襟,发出微弱的声响,他再次冷静下来,一想到那深不可测的眼神,猛地打了个寒噤,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圈套。的确,钱褡裢是老汉故意落下的,他在考察年轻人的品质也在检验自己的眼力。年轻人哪会知道对方的意图,更不知道街对面的粮栈板窗后面,还有人密切地注视他。金首志肚子饿得咕咕直响,但还是站在那里,如一株树。他自己也惶惑,为何要如此固执?
胡同深处踱出一个黑影,慢慢走近,停下。声音显得亲切:“还没收摊?”
冲着对面的人影,金首志小心地问:“是大叔你吗?”
“嗯,不错。”褡裢的失而复得并没有叫老人激动,他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说:“还没吃饭吧。”
泰和真粮栈的饭堂光线黯淡,蜡烛若明若暗。金首志的头发浓黑,一条辫子搭在肩头,很帖熨的样子。他吃得有滋有味,咀嚼的间隙露出了很整齐的牙齿,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狼吞虎咽,这是出乎意料的慢条斯理。金首志知道坐在眼前的是非同寻常的老汉,他正在饶有兴致地端详自己。
文静腼腆的金首志出现在泰和真粮栈,名义上也是学徒。窗台上的月季花被金黄的菊花所取代,枝条纤细,勉强支撑着绿嘟噜的骨朵和肥大的花朵,有些颤微微的。粮栈掌柜的姓宋。宋掌柜的整天对伙计吆五喝六,与玉合盛花店老板没啥两样,却对他毕恭毕敬。其实金首志知道,掌柜的并不喜欢他,他畏惧的只是那个神秘的老者,至于他们之间是何种关系,金首志不清楚,也不想多嘴去问。半年过去了,再也没见到那个老头。金首志留在粮栈里抄抄写写,悠闲自在得很,再无了衣食之虞,变得白白净净,举手投足之间隐含了儒雅之风,全无粮米市所应熏染的市侩气。宋掌柜的对他敬畏有加,口口声声小先生小先生地叫着,可心里老犯嘀咕。越是这样,宋掌柜的越是嘘寒问暖,热情礼待,他找来裁缝为金首志裁制了褂衫、鞋袜。从头到脚包装一新的金首志的样子很可笑,宽大的袍子晃晃荡荡的,仿佛挂在了衣架上。店里的伙计见了都笑,笑容含糊又有些暧昧。众人都是敬而远之的神色,甚至悄悄议论戏文里有关驸马的浪漫情节,有人还联想到了陈世美,这就使得金首志如芒在背,不自在了好久。他发现宋掌柜脚上的布袜子是旧的,而他的袜子破了就被人收走了,相比之下奢侈得更叫人不安。有许多次,想问问究竟,但还是克制住了这样的念头。终于,宋掌柜的问他了:“小先生,你认得老东家?”
金首志明白了八分,却不露声色:“啥东家?”
“你真有福哦。”宋掌柜的话语酸溜溜的,他舔了舔嘴唇,说:“你咋不拿那褡裢走呢?”
金首志说:“老哥那哪成,谁丢钱不着急上火啊。”
宋掌柜的笑了,笑得极忸怩极嫉妒。一瞬间,金首志想起江边那窑姐粉头的媚态。
泰和真粮栈有许多藏书,一册册靛蓝布面的线装书排在炕柜上头。金首志如饥似渴,时间似乎被文字湮没掉了,剩下的只有起伏的思绪。他读书还是有选择的,《大学》、《中庸》之类的太乏味了,他不会去看的。金首志觉得,读书不该有功利色彩的,读书该是轻松自在的,当然首先要衣食无虞。金首志不为登科入仕,也不重义理之学,他偏好诗赋辞章,讲求经世务时。炕柜上的藏书不断增多,显然是宋掌柜有意安排的。
粮栈的窗台空无一物了,花盆被店里的伙计收走了,堆放在角落里等待春天的来临。苍白的阳光无力消融冰霜,严寒使绿意变成了奢望。日子无聊透顶,转眼间进了腊月,年的气息开始在江城的街巷里流淌。金首志搁下书本,提出了回老家的想法,宋掌柜的惊愕得脸都错位了。半晌才结结巴巴地说:“别、别介,小先生,你想要老哥的命啊。”
金首志想走的念头是真实的,老叫人这样养着太没意思,饱吃饱喝的不和猪一样?他厌倦了,他注定不是安于现状的人,他不想做一棵植物,动也不动地混日子,年轻的心脏不安分地跳动着。宋掌柜的深怕金首志溜掉而脱不了干系,暗中吩咐伙计照看小先生,几乎寸步不离地厮跟着。几天以后,宋掌柜的兴高采烈地来说,“小先生,你和伙计去山里送趟货吧。”
“去哪儿?”
“夹皮沟。”
别看夹皮沟的名字粗俗不堪,其实绝对是一个大去处。满载着年货的十几辆马爬犁划开雪浪,车队前后都有镖局的人马护卫。山路蜿蜒,罕无人迹,四周是望不尽的高山大岭和森林。朔风凛冽,松涛无垠,走得又冷又乏,于是就有人开唱,唱些浪词粉调逗乐子。这个骑在马上,敞开喉咙唱起了《三请樊梨花》:
洞房春暖烛花开,
得配丁山喜开怀,
梨花新婚遂心愿,
为啥他低头闷坐不揭盖头来?
莫非他嫌咱容貌丑?
莫非他阵前落马头难抬?
我有心上前陪个礼,
新娘子这金口真难开……
晓行夜宿,足足走了三天。过木其河不远就是夹皮沟地界了,村庄处处,眼见得人烟渐渐稠密,再往里走还有几处街市,烧锅、油坊、粉坊、木匠铺、铁匠炉……还有密密挨挨的地摊货床,人丁攘攘,一派热闹景象。沿途戒备森严,十里八里就有哨卡盘查,一行人走走停停,不再打闹嬉骂,神情变得肃穆。山环水复,地势果然险要,转过几处山脚,远远望见山窝里的建筑群,高高的围墙和耸立的炮楼,在雪的背景下格外突兀。车马货物停在了院外,金首志被领去见老爷。金首志特别留意到,大门上方的匾额写道:安心务农。两侧的楹联耐人寻味:知命乐天安其田里,服畴食德宜尔子孙。
院落幽深而气派,前后共四个套院,左右另有跨院,四周是青石打坐青砖垒就的高墙,箭楼炮台巍峨。金首志由两位家人陪着,沿着套院里的曲折回廊向前走,瞧着庭院里的皑皑积雪,内心越发的不安。在最后那层院子里,上房灯烛辉煌,有人影晃动,显得神秘异常。
“小先生,请稍侯!”家人将金首志让到了东厢的小客厅里,他们推门离去的时候,金首志发现两人的指关节格外肥大。他想了想,知道这是山里人常见的大骨节病。客厅里无人,金首志四下环视,小客厅里并无太多陈设,沿墙摆几把朱漆桌椅,临窗一铺热炕,正面的中堂很醒目,画的是一只松林月下的猛虎,两边书: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正看得出神,不觉门声响动,回头一看,老者正拎着丝绸马褂的下摆迈进室内。眼前的老者银须飘逸,一派仙风道骨,哪里还有土冒之气?金首志赶紧上前,躬身施礼,叫声:“老爷。”
直到这时,金首志才确定了自己的判断,端坐八仙桌旁的老者就是代写书信的怪老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严边外,威镇关东的淘金大王。严边外一脸慈祥,笑眯眯的和金首志说话,嘘寒问暖,只是眼神更加幽深。老头子的心情不错,打听金首志的家事,边听边点头。严边外起身之际,吩咐说给小先生安排下处,意味深长地拍拍金首志的肩膀,说:“好生歇息歇息,拿这里当你自个儿的家。”
年关临近,金首志却闲得腻歪,老爷传话说今年的春联就由小先生写了。送笔墨砚台的人是个清秀女子,生得端庄秀丽,叫金首志心慌意乱。这女子毫不羞涩,拿圆溜溜的眼睛直瞄他。最叫他吃惊的是女子的装扮,绿缎短袄外边罩貂皮大氅,脚下是齐膝的马靴,手里拎条马鞭。旁人介绍说,这是三小姐。三小姐挺大方,丢掉马鞭一笑,说:“小先生,你就叫我秀姑好了。”严秀姑周身洋溢着别样的野性,柳眉弯弯,眼睛水汪汪的,一颦一笑自有与众不同的姿色。金首志很快发现,严秀姑放着一双大脚,说话快得像打枪。如此一来,刚刚产生的好感顿时云飞雾散了,惆怅爬上了他的脊梁。红红的对联带着墨香,在屋子里铺陈开来,满室红光。墨香混和着特殊的气味,丝丝缕缕地荡漾开来,叫金首志惶恐不已。怔怔地想了半天,认定那是艾草的味道,他觉得不太舒服。秀姑垂条大辫子,脸腮像刚吐蕊的芍药,显然她在掩饰什么,想用温柔来滋润对方,努力让笑容和鲜红的对联一道去炫亮冷寂。她沉浸在羞涩之中,满足感如燧石般将自己点燃了,她忽然说:“咱爹说你靠得住。”
金首志一惊:“咱爹?”
“对呀,就咱爹。”秀姑一脸率真,说:“爹说你这人差不了。”这句话很有些意思在里面,显得很亲很那个了。
“啥差不了?”
秀姑有些嗔怒:“你装糊涂?”
金首志“唔”了一声,手晃了晃,笔下的对联被浓墨濡湿了。
在严秀姑听来,这种含混的声音更感人,更直入心扉。她转而笑了,笑得毫无扭捏之意。她巴巴地等对方说点什么,可金首志缄默无语,只好没话找话:“咱爹说你的字好,还会点儿拳脚呢。”
“嗯。”金首志不置可否,内心又是一惊,觉得严边外的眼力非凡。
“金大哥,喜欢骑马吗?”这话问的没头没脑,严秀姑暗想自己真够笨的了。
金首志的初次婚姻是不容置疑的,除了他本人,整个夹皮沟都认定他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娶了严边外的千金,无疑于凭空获得了一座金山,而事实上,严边外一家就是开金矿的,至于伐木耕种贸易,区区副业而已。严边外家财之多难以用数字形容,设在吉林街的商号就有七八家之众。严边外控制木其河、漂河和桦皮甸子方圆数百里的区域,以夹皮沟为中心,开设了大小金场多处,至少拥有三万公顷的土地,另有林场十余处。经过两代人数十年的经营,下辖四万人口,亦兵亦民,俨然国中之国。按民间传说,北京城里的皇上坐的是金銮殿,而严家坐的就是银銮殿,足见其气魄不凡。严边外一家以夹皮沟为中心拥兵固守,自给自足,渐成松花江上游的一方霸主。内忧外患中的朝廷无可奈何,便由吉林将军派人招安了事,并多次借重严家乡勇剿匪宁边。好在严边外并不惹事生非,朝廷情愿维持现状,因此对严家组织金工挖金一事,不闻不问。在夹皮沟,严边外有生杀予夺之权,当地老百姓说:“严家杀人不走文书,坐地开销。”敢坐银銮殿的严边外,惯常说一不二,儿女婚事理所当然地要凭他的意志。严秀姑对父亲选中的女婿一百个满意,欢天喜地得不得了。她们父女才不在乎金首志的感受呢,老爷子一言九鼎,吐口唾沫就是钉。严边外送给女儿一套宅院和三十垧上等地,另外还有二十抬嫁妆。
娶亲的日子说到就到,二月初十那天是娶亲的“正日子”。新姑爷倒插门,可三媒六证俱全,程序一样不少。初九那天,娘家人送新人到了老金厂舅舅家“打下处”。如果依着严秀姑的意思,她想自己骑马出嫁,那样该多威风?但是她的想法一说出口,就遭到了严边外的痛斥,天底下哪有新人舞枪弄棒的事情?真是荒唐!初十早晨天没亮,接媳妇的大车队到了,新郎金首志身穿鲜服,十字披红地乘车来接新人儿。一路上喇叭喧天,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十里八村大开眼界。许多人看呆了,大大小小的孩子跟在马车后面跑,鸡鸣狗叫的热闹。冰雪尚未消融,可初升的太阳把暖意镀在人们的脸上,老金厂一带升腾着喜庆的气息。红袄绿裤的严秀姑,被人搀下披红挂彩的大车,头上蒙着红布,第一脚要踏在事先放好的高粱袋子上。拜天地的桌子上放一方斗,内盛高粱谷子,上插“天地牌”和一杆钩秤,前面摆着贡品若干,取兴旺发达步步高升之意。拜天地后,女人们一股脑地涌向洞房。有位老女人守着洞房门口盘查入门人的属相,凡属相相克忌讳之人禁入。大姑娘小媳妇惊呼乱叫地看新房的布置,抚摸透着油香的被格套①、大板柜,看花花绿绿的被褥。女宾们说说笑笑,用倾羡的口吻逗新娘子:“坐福堆里头啦,嫁个俊小伙。”新娘低头坐在炕上,屁股下坐把扎着红绸的斧子,当时的风俗叫坐福。秀姑梳成高高的发髻,双鬓插满金钗银簪,水晶玛瑙辉映,珠光宝气袭人。
男人凑在一起等待开筵,识文断字的人一起恭维新房的对联写得好,摇头晃脑念:“不劳鸿雁传尺素,正喜春风入洞房。”
“好!好!”
“开并蒂德为至宝一生用不尽,结连理心做良田百世耕有余。”
“妙极妙极,至理名言啊。”
严边外是一方之主,当然不全受习俗约束,他想参加女儿婚礼,就没人敢阻拦,眉眼间蓄满润泽之色,颇有农人收获般的快意。他和上宾谈论时政,什么长春道第三镇营和小日本鬼子打起来,动了家伙哩。严边外世事洞明,大发宏论,说俄国和日本都是咱的恶邻居,胃口才大着呢,做梦都流口水呢。男人多开荒种地,女人多生儿育女。大家小家和国家都是一个道理,都是在过人场。只要人丁兴旺,就没谁来欺负咱们,大鼻子和小日本也就没办法!所以呀,咱们还得厉兵秣马、整兵习武,以备朝廷不日之需。众人听了猛点头,称赞老爷子说得对。后来话题转到了辽西的匪患,有人说红胡子厉害着呢,郑家屯一带闹得凶啊,整日里的马队绑票,还是咱夹皮沟境内稳哦,风调雨顺,民知礼节,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云云。
二十抬嫁妆令人瞠目结舌。锡蜡台、锡酒壶、锡香炉、锡灯台,各样木盆、木勺、木碗,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架梳妆镜,能照出人影哩,还有两个半人高大花瓶,分别插着一只掸子,这掸子是根杏黄色的狐狸尾巴。客人无不咂咂称舌,甚至严边外也觉得不平了。严边外一直用的是泥瓦盆,所以对嫁妆里的一只铜盆特别喜欢,用手弹了弹听清脆回音,铜盆里盛了半下水,一漾一漾的水上面漂着两根白皮葱。“新媳妇用这水洗手有说道哩,生子聪明啊。”被子中间夹着红枣、栗子、花生,“早生立子啊,”七嘴八舌的都是奉承。新房上屋的礼品蔚为壮观,其中尤以道台大人的喜家帐子最为扎眼,那是一对各十二尺的苏州绸缎凌空悬挂;银号、粮栈、当铺等金字招牌,摆放在一只只红木箱上,土布、烧酒不计其数。
吵吵嚷嚷中,金首志挨桌给客人们敬酒,心头竟生怅然。他想到了泰和真的窗前,冰消雪溶的时候,那些艳丽的月季和温婉的菊花是否还能开放?
严秀姑不再遛马打猎了,怀孕以后她像换了个人似的,举手投足间多了娴静之气。别看平日张牙舞爪的,举止粗犷,其实她心里鬼精鬼精的。丈夫的态度一直不咸不淡,她苦恼不已。她十分在意金首志的表情,老在揣摩他的心思,想方设法讨他的欢心,就觉得累。金首志不喜欢严秀姑,但表面上一直客客气气,他不言不语,埋头读书。夜晚秉烛,烛光照亮了他的面孔,也照亮了书案上景泰蓝荷花宝瓶,在妻子眼里闪动着冷寂的光泽。岳父听说女婿爱读书,赞赏有加,自认为没看走了眼。岳父认为女婿终归是外姓人,不想让女婿参与家政,特地叫人送来许多书籍以示鼓励。如此一来,金首志更加废寝忘食,读到天昏地暗。
严秀姑不期望丈夫文武全才,只图能对她亲热些。可他对男欢女爱不大热衷,对她的种种暗示或者唠叨都无动于衷,甚至连不耐烦的意思都没有。女人再凶,房事上也无法逞强,她有些孤苦无奈,几次想问男人到底为啥从家里跑出来,一见他不开心的样子,也就罢了,不忍深究。男人呼呼大睡的时候,她就想:难道他故意冷落自己吗?想归想,却又毫无么办法。内心再苦,见了家人还得假意欢笑,一副春风得意的表情。做娘的瞧出了端倪,试探着问问房中的事情,劝女儿说等有孩子就好了,那时男人的心就能拴住了。母亲嘱咐:“别老疯疯癫癫,枪啊棒啊的,学着和男人亲热些。”
严边外一家两代人在刀尖上摸爬滚打,掘金采矿,开荒伐木,免不了和官府斗和草寇斗。铁与血淬造了坚忍,男人女人都有一身好手段,方圆百十里的庄户人家个个会拳脚,人人能征惯战。光绪年间,朝廷于威海卫惨败,旅顺口失陷,日军一路北进至辽中,盛京震动,急招严边外出战。严边外辖家兵数千南下,与日军相逢在辽阳。数仗下来,日寇死伤五百余人,大挫其锐,不得不就此止步。朝廷加封奖赏,严边外名声大噪。从此严氏武装愈发强大,习武之风日盛,家族成员人人鞍马娴熟,个个枪不离手。金首志也热衷于骑马打猎,枪法骑术日见精湛,可以说老婆就是师傅。一年来,小两口整天介日地跑,要么策马飞驰,要么并辔而行,冬天时还会进山打猎,在旁人看来可谓亲密快活。他们几乎跑遍了苇沙河、木其河、漂河等流域,最经常走的路是从老金厂住所去夹皮沟,或者去红石砬子。渐渐地,桦皮甸子附近和山里的人都认得金姑爷,路遇之时,老远就让开道路,行注目礼,并向远去的背影投去景仰的目光。迎着子民仰慕的神色,严秀姑是矜持的,毫不掩饰她的傲慢,虽然她经常把猎物馈赠给路人或者农户。与丈夫的谦和相比,严秀姑显然是怪谲暴躁的,心情不好时,会毫不手软地鞭挞下人。但是严秀姑却害怕丈夫,金首志皱起眉头或者用眼神一瞟就可以阻止女人乖张的性情。秀姑认定自己男人是体面的,不光是脸庞的线条舒展,而且眉毛鼻梁嘴巴搭配得恰倒好处,有一种雕刻般的效果。严秀姑没办法不喜欢他,喜欢得从头到脚,喜欢他身上的汗味,喜欢他忧郁的眼睛,喜欢到恨不得去咬他。严秀姑从来没咬过男人,她时常为自己悲哀,因为男人很少主动碰她。她明白,男人对她不太渴望,像很陌生。只有在醉意朦胧之际,金首志的手才会探过来游弋。这个时候,她极其配合,搂着他的腰,感受他的呼吸,享受他的体温,不觉就陶醉其中,陶醉到迷失了自己,心里想:毕竟是自己男人啊。
怀孕之身见不得血光之气,只好由着金首志带人外出骑射。严秀姑不怀疑手下人的忠诚,只戒备男人沾花惹草,压根儿就没想到有一天他会溜掉。满载而归的丈夫眉宇间是舒缓的,这叫秀姑感到宽慰。金首志还是寡言少语,与以往不同的是常带些吃的东西回家,无非是市镇上的油炸糕或者糖人儿什么的,有点儿像在哄小孩。严秀姑很感激,尽管她在忌口,闻不得油炸糕的油腻味,但还是坚持吃下去,直到恶心得呕吐不止。翻江倒海地吐,简直要把胆汁吐出来,她想把一年多来的所有委屈呕出去。她泼辣惯了,但是这次却泪眼汪汪,不知道是因为难受还是高兴,反正为男人的细心所感动,她迷糊了:男人到底是细腻呢还是粗心呢?
女人的肚子鼓鼓的,像一肚子的满足和憧憬。她常想叫丈夫把耳朵贴上去,去听胎儿的躁动,猜测是男是女,而后就自顾自地讲话。有一次金首志忽然截住她的话题,说要是生个小子,就起名叫亮子吧,人总得奔着亮堂的地方走。秀姑说找郎中看过了,这先生历来看得准,说是男胎。尽管如此,秀姑还是担心生丫头,金首志淡淡地说了句:闺女也有闺女的好处。
夜阑人静,金首志扭过脸去,他厌恶女人的霸道。他心目中的妻子应该是温顺娴静的,而不是舞枪弄棒,可以容忍她的天足,却难以忍受她的张狂。秀姑蛮横野气,虽不至于河东狮吼,但实在缺少女人味。在他看来,秀姑没有一点“三妻四德”的味道,和在她一起太过压抑了。他老是觉得自己是被征服者,时时觉得难受,心里憋屈得慌。秀姑固执惯了,从来不施脂粉,腋窝里就有种艾草的味道,在一起生活得愈久,越是难以忍受。兴奋中的女人不想睡,伸手去扳他的肩膀,她太贪恋丈夫的前胸了,像是命令:“你过来,瞎寻思啥呢?”金首志很不情愿,托词说想家,想得厉害。秀姑很是同情,说随时陪他一起回安城县。金首志沉默良久,说:“没脸见爹娘。”
秀姑也跟着叹气,问:“是我不好吧?”
“没。”
“那为啥?”秀姑有些警觉了,“咦,你不是想扔了俺娘俩吧?”
金首志一惊,说:“哪能呢。”
“你要是没良心,看不宰了你!”
金首志忙岔开话题,道:“没混成人样。”
“不挺好的吗?”
“是好,白吃白喝。”
“啥意思?”
“这叫啥出息?秧子货。”
“俺是得跟你回家看看,”严秀姑坐起身,认真起来:“你说,是丑媳妇难见公婆吗?”
“你不丑。”
“那你干啥老躲我?”
“唔。”
“干脆,把你爹妈接来得了。”秀姑斩钉截铁。
金首志道:“不行!”
“那我就去老虎窝。”严秀姑耍起娇来,怀孕中的女人更有资格胡搅蛮缠。肌肤挨着肌肤,但金首志还是觉得女人陌生。日后他才知道,他其实是一个能把肉体和感情分得很清的男人,和严秀姑厮守了这样久却鲜有温情,或者说没多少感觉。对金首志而言,缺乏温情的夫妻关系味同嚼蜡。他不喜欢秀姑,所以极少有过全身心的欢愉,而严秀姑却全然没有这样的感受。他想了又想,说:“等你生完吧。”
“好吧,不兴耍赖!”
金首志再一次失眠了,辗转反侧,心乱如麻。而严秀姑天不知地不知地睡了,睡得酣酣的,一点声息也没有。经过一夜好睡,严秀姑又恢复了常态。早饭后,男人依旧牵马出去了。大门咣当关上之前,秀姑还瞅了丈夫一眼,背影是那样的平静,叫她看着踏实。但是她万万想不到,这是男人留给她最后的身影。暖洋洋的风在小院里徘徊,夏天真切地停泊在窗前。下人们没有随男主人外出,他们被吩咐劈木柴,劈好的木柴拌子整整齐齐垛起来,散发着好闻的香气。严秀姑临窗摆弄婴儿的衣物,沉湎于憧憬之中,以至昏昏欲睡。布料是精选的,质地很柔软,像温存的絮语,又像袅娜的青烟,让她想到了婴儿细嫩的肌肤。门外的大树上有喜鹊,飞过来飞过去的。毕竟是女人,与生俱来地有种敏感。今天她老是出错,总有一些间隙飘飘忽忽地走神,心里毛茸茸的像长了草。她暗自诧异:有啥地方不对头了?
从老金厂住处到木其河约莫二十里路,不消半个时辰就到,金首志找到了几个江驴子②。马跑的浑身是汗,头左扭右扭的想摆脱缰绳。恐惧感笼罩了金首志,他定了定神,问:“哪位是把头哥们?”
“我就是。”一个红脸壮汉应声道:“啥事?”
“去趟船厂。”
木把③们摇头,金首志仍有把握:“啥时辰流放?”这是明知故问,他对此处已了若指掌。大青沟的木材顺木其河而下,在临近江口处靠岸过夜,等待翌日漂入松花江。把头说:“瞧你就是富贵身子,怎坐得江排?险的要命哪。”
金首志呵呵一笑,连说不怕,还说他三年前已经流放过一回了,木其河以下的水路好走的很呐。他还说:“再险能险过上边的老恶河?松花江铜帮铁底,七七四十九道哨口,四十七道在上游呢。”金首志的从容,震住了所有人。他掂出一块金疙瘩,于手心里抛了抛,闪动着诱人的弧光:“哥几个分分,够吧?”
木排在水中漂流,山峦在缓缓后移。过了漂河哨口,金首志的心才渐渐安稳,不再担心有人追赶了,总算逃了出来。排上的时光不总是惊险刺激,这一段水势不同上游,江宽水阔,风平浪静。江驴子们高兴,喝上一碗烧酒,全都来了精神,齐声吼唱“赶河”号子:
老恶河呀,
十八浪,
浪浪打在心坎上。
逼近黑山头,
大排抖三抖;
把心衔在口,
小命攥在手。
哥哥这一走,
割掉妹子心头肉;
只恨那晚上,
稀罕你没个够……
歌声如诉如泣,叫金首志的泪眼迷蒙了好久。山峰连绵不绝,偶尔看见岸边的村庄,村庄的上面升起袅袅的炊烟。山川沉默,不露声色,而寒暑往来,都在有规律的变幻着。没有谁知道在轮回的季节之中,人究竟丢掉了什么。歌声里,层峦叠嶂被远远地抛向了身后。内疚在金首志内心升腾起来,拂之不去的全是他和严秀姑的往事。一点一点地想心事,他有些后悔了,后悔自己的绝情,后悔没和孩子见上一面。这注定将是一个阴影,这阴影必将吞噬此生。想着想着,不觉眼眶潮湿了,想哭。水势越来越平缓,天上白云悠悠飘荡,岸边青山一一入画,江风舒缓,像柔曼的乐曲。而排上的歌总是凄怆,木把们一首接一首地唱:
世上三百六十行,
一行一行又一行,
没有木把这一行。
三教九流有名次,
七十二里排不上。
少小离家闯关东,
长白山里做木帮。
春夏离家赶河去,
十冬腊月蹲山上。
北风刮掉脚指头,
鼻子冻得像大酱。
叫声爹,
叫声娘,
回家看你没指望。
娘啊娘,
回家看你没指望……
离吉林街还有一天路途,木排停在江边过夜。谁也没想到,红脸把头和金首志悄悄地上岸,溜走了。其实红脸把头早就看穿金首志的身份了,私放严家姑爷,还不是死路一条?这阵子,夹皮沟内外肯定翻了个底儿朝上。红脸把头建议提前上岸,他说:“别去吉林了,说不定人家早在岸边等你呢。”金首志一个激灵,从恍惚中惊醒了,说:“大哥你领我出山吧?”红脸把头跺跺脚:“反正木头也做够了,俺这就回山东!”金首志原本想回老虎窝,后来一琢磨觉得不妥。凭严边外的势力,早晚得派人去找。好在身上带着几粒金砂,盘缠无虞,就辗转去了宽城子。
①被格套:旧时东北用来放被褥的家具。
②江驴子:放江排工的贬称。
③木把:放江排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