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我们的心多么顽固

这部小说是个意外,年底,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问起新一年打算,我的回答是“大事不宜”。理由是女儿参加高考,明知道这事,做父亲帮不了忙,只能瞎操心。我隐隐觉得,在这样的特殊年头,大约很难集中精力。结果却出乎意外,一月八日那天,开始写小说提纲。通常我没有什么提纲,这一次并没有真准备写,糊里糊涂开始,然后一发而不可收,提纲不断扩大,从四千字很快扩展到五万字。一月二十日,陪女儿去参加复旦的提前考试,在火车上,我的脑袋停不下来,一路都在胡思乱想。紧接着“新概念作文大赛”当评委,紧接着过年,写了一篇谈奈保尔的五千字文章,又写了三篇千字文,从二月八日开始继续写,一路飞奔,到四月十二日,拿下初稿。

这部小说让郁闷已久的兄长情结得到了充分宣泄。小时候受别人欺负,我一直幻想自己有个英勇无比的兄长。童年的玩伴大都有哥哥姐姐,因为这一点,听别人说起,我难免心存嫉妒,暗自神伤。这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是心头的隐痛,从小,我就羡慕那些岁数比我大的青年一代,看他们五湖四海串联,看他们上山下乡,看他们恋爱结婚,他们永远是我心目中见多识广的青春偶像,我喜欢他们的故事,我愿意沉浸在他们的故事中。

毫无疑问,这部小说应该献给他们。我很少用自叙的方法写小说,通常的第一人称,“我”只是个观察者,说的还是别人的故事。这次一反常态,通篇都是自叙,自说自话,仿佛不知天高地厚的演员,居然淋漓酣畅过了一回戏瘾。

这是我写得最快的一部长篇小说,关于写作速度,我早就有这样的观点,快,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不好。

2003年7月20日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