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减压、事半功倍地工作(五)
中科院研究员博导胡可心三十八岁、浙江大学教授博导何勇三十六岁先后英年早逝,在一片叹惋中曾引起知识分子过劳死的话题。说起一大批这样累死在工作岗位的人,一般的说法是,他们“只会工作”,“不会休息。”
似乎千真万确。
然而,看着社会上还有更多的教授副教授及各种职场人员忙得累不可支时,我们要问:他们都不会休息吗?
睡觉,旅游,足底按摩,网球,锻炼,谁不会?
如果有人劝他们休息,他们往往一句话就回了:没时间。
说穿了,他们不是“不会休息”,是没有余力休息。
他们被工作压满了。
这时,让他们放下工作去休息,很难做到。
由此,我们只能别开生面地提出,要善于全面减压事半功倍地工作。
这样工作了,才有时间休息,才能成为事业成功又身体健康的人。
这里有一整套生存本领要掌握。
这里不妨讲一个小故事。
一位年轻的副教授曾经郑重其事地和我讨论什么事最难。他说,得了绝症想战胜绝症活下去,很难;陷入绝境想反败为胜,很难;企业濒临破产想起死回生,很难;但这些难都难不过他现在面临的难。我问他的难是什么?他神色疲惫地叹道,他想在现代生存压力下活个成功,但纯粹因为太累,力不从心,而陷在困境中活不出来,身体也每况愈下。
他又说,这个死局看着简单却围困了成千上万人,谁都没有办法。这难道不是最难吗?
对待这样的问题,你笼统告诉他要会休息,没用。据他自己说,他已经把各种人情世故的应酬、没必要的活动都精简得不能再精简了。他忙的都是正经事。
我从查他的“忙累账”开始。
他很惊讶“忙累账”的说法。
我问他第一忙什么?他说上课。作为大学副教授,这自然天经地义。第二忙什么?带研究生,这也无可非议。第三忙什么?写学术著作,这似乎还是必要又必要的劳作。第四忙什么?跑科研项目。这对于一个大学执教的人来讲,又攸关重要。再往下,发现他忙的事多了:还要跑学术交流中心的施工,还在一些公司当顾问,还在一些学术期刊当编委,还为一家报纸写专栏,甚至还在双休日“走穴”,为一些大公司做培训,纯粹是为了挣点钱——他稍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
应该说这一切都不是玩物丧志,都在忙正经事。对一个想在人生舞台上活得更壮观的年轻人来讲,无论是发明创造学术地位,还是挣钱买房买车,都在情理之中。
我对他说,把你正在做的所有事情排排队,最重要的排第一位,顺序下来,二三四五六。他想了想,拿起笔。一是上课,二带研究生,如此等等。最后一位,是双休日“走穴”。
我说,把最后一项删掉。他盯着我问,这就行了?我说,先删掉这一项,如果还力不从心,就再删掉倒数第二项。他说,你这是末位淘汰制。我说,对。
他皱了皱眉:就这么简单?我说:就这么简单。
副教授神情犹豫,半信半疑。
我说,把你的犹豫直截了当说出来。
他想了想,直截了当说了。第一,他确实不太相信他的问题能被这样简单的方案解决。第二,他现在做的这些项目,无论是当顾问、开专栏、走穴,都在进行中。如果中断不做,就可能失去机会后悔不及。我告诉他,做事情必须从全局考虑,要有成本收益核算概念。北京多少大学都有中青年教授英年早逝,你现在心脏血压已经出现问题了,莫非真要步那些悲剧的后尘吗?
这位年轻人研究过许多有关人生的高论,一时难以相信如此简单的方法能扭转乾坤。然而,舍此别无他法,也只好这样试了。
结果,删去了一项,他感觉自己状态略有好转。
我建议他再删掉一项,他犹豫再三又推掉了报刊专栏。
结果,情况明朗了,用他的话说,有点拨云见日的意思,整个身心状态都抖擞起来。次要的事少做了一两项,主要的事反而比过去做得好了。因为有富裕精力,脑袋瓜儿灵活,跑科研项目原本希望不大,现在居然跑成了。
许多朋友可能都像这位年轻的副教授一样,自己的高智商在最要命的部位残缺了一块,被急功近利的“贪心”蒙蔽了。高智商的人常常犯初级错误,在人生上做了大大的赔本买卖。
现代人的生存问题首先在工作中。
有时只有就着工作说事儿,解决工作的问题,他们才会获得解放。
解决工作问题的方法很多,“清理忙累账”只是众法之一。
【报摘】:许多中年成功人士,在事业向顶峰靠近的时候,却患上一种“精英症”:由于压力大,工作勤奋,总处于一种应激状态,由此导致各种心身疾病,如抑郁焦虑、高血压、心脏病,其他还有头痛、腰痛、关节炎、哮喘、支气管炎、癌症等。
精英们活得都很累。很多男士看到人家有车有房,如果自己没有或者房子不够大,就认为自己无能,于是,他们拼命工作,积累财富。持续玩命工作的状态,使体力严重透支,而这些精英又往往对工作压力超过体能极限的危机浑然不觉。精英的责任感成为精英的一种内驱力。不肯放弃,不肯降低标准,最后的结果是导致自己体质渐衰。
“精英症”有着复杂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