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的田鼠 城里的老鼠-当中国改变世界

“谁来养活中国?”——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也不是什么新问题。10年前的1995年,莱斯特·布朗——华盛顿全球政策研究会下属的一家智囊俱乐部的主席——就出版了一本同名著作《谁来养活中国?》。惊慌是无益的,在1960~1961年的“大跃进”之后,中央帝国出现了饥荒。在北京,伟大舵手的继任者们对此仍然记忆犹新。上个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的改革就发端于解放农民,它使农业生产发生了戏剧性的起飞。从莱斯特·布朗发出呐喊以来,中国的农业生产持续增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中国的农业生产是进步最快的,与越南一道并列前茅。不过,解决13亿张嘴的吃饭问题仍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挑战。

中国人的胃口迅速增大,非常迅速,比它的生产量增加得更快。田野里的老鼠开始成群结队地向城市转移。有人说,每年有近1,000万到2,000万人离开农村,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本来是种田的劳力。与此同时,可耕地面积也在迅速减少。1996年以来,已经有670万公顷耕地被用作各种工业园区、公路、铁路和其他工程建设。中国的总耕地面积只剩下12,340万公顷,它必须依靠占世界7%的耕地来养活占世界20%的人口。

在这种背景下,北京逐渐公开放弃毛泽东时代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雄心,就不是什么令人吃惊的事情了。从前,中国依靠充足的劳动力,自行供给了所需食物的95%。今天,人们的目标是要通过本国的生产满足其需要的90%。事实上,在世界食品经济中,中国的这种变化是很自然的。它选择了融入国际经济,开始在世界市场上做交易——买进自己不出产的物品;卖出本国的“特产”。

在中国,没有哪一餐饭能够离开大豆。中国人需要用大豆制成的豆腐、酱油或菜油。即使对这些最基本的食品,中国也开始接受依赖于外部世界。这是个怎样的世界呢?它的头号供应商是美国,如今,卖方又面临好几个拉美国家的竞争,尤其是阿根廷和巴西,大批农民竟相为北京供货。一句话,向外国购买的食品种类已经涵盖了中国消费品种的60%以上。

中国粮食生产的起伏没少让领导人揪心。从1998年创纪录的51,200万吨以后,全国的小麦、水稻和玉米产量就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一些农民为灌溉问题所困扰,另一些则更愿意生产水果和蔬菜,因为这些产品往往更赚钱。总的来说,北京正越来越倚重世界市场的供应。中国很快将会每年购进3,000~5,000万吨粮食:小麦、水稻、玉米和菜籽油。从长远来看,中国终究会成为农业净进口国,这一趋势会日益明显。对于那些发达国家的农民来说,很久以来,他们一直受到别人的抱怨,指责他们的劳动只会让粮仓过度膨胀,只知道申请政府的补贴。中国的需求将给他们带来机会。相反,派几个农民去开垦哈萨克斯坦的富余农田,则肯定于事无补,中国依然需要进口粮食。

中国的巨大胃口也给转基因作物带来了转机。在日新月异的生物技术那里,中国领导人看到了提高农业生产率和改善农产品质量的希望。从1986年开始,中国就在这方面积极开展活动,并且有可能轻而易举地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动员了数千名科学家从事这项研究,他们不会遇到任何人为的障碍。需要就是法则,即使研究会涉及到许多未知的领域也不要紧。在中国,人们不会太拘泥于谨慎从事的原则,同时也没有若泽·博韦教皇会来妨碍实验室的工作5。美国的产品在中国受到热烈欢迎,2004年2月,孟山都集团简直喜出望外,当时,中国同意购买它的某些转基因产品(大豆、玉米和棉花),随后又在订单上增加了菜籽油、玉米油和已经从美国进口的转基因番茄汁。实际上,中国本身也是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大户,位居世界第一——总共有900万棉农栽种了差不多70万公顷转基因棉。目前,中国正在对130多个转基因作物品种开展积极研究,其中近10种已获准进行大田试种。

如果说,中国目前还是世界农产品市场上的大买主,因而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那么到明天,它将会变成卖家,出口那些自己生产的农产品。人们已经在某些市场上看到了它的身影:苹果、香菌、大蒜等等。中国有13亿张嘴,需要量巨大。它也拥有自己的资源:钱、实验室和研究工作等。它有志于此,这是一项长期政策,是对科学的信赖。出于需要,转基因作物在中国会得到强制性的快速发展,这必将使中国在未来占据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中心位置。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说,转基因作物的例子显示,中国一方面不得不在大多数商品上越来越依赖于世界市场,另一方面也将成为一支重要的创新力量。